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心、宇宙與覺醒—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佛心、宇宙與覺醒—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主:您們兩位談得確實非常接近,雖然還不能說可以從科學的觀點來證實。接著,我們要來探討人類的心識,那是您的研究所三十多年來專門探討的課題。
  
  米:是的,還有很多新觀念還沒談到,我很樂意與大家分享,這和量子世界的論題有關,將會觸及量子世界的問題。我們會探討意願和專注,這是十分根本的,因為已經有實驗的證據了。
  
  主:我認為您提到大爆炸理論正在式微之中,那是很重要的聲明。
  
  米:我希望那不只是個人的意見,不過現在似乎有不少科學家正開始挑戰、也願意挑戰大爆炸理論,懷疑它的正確性。我是其中之一,我提出挑戰有一段時間 了,不過其他的人現在也看到了證據,所以比較傾向於挑戰這項理論。也許還要一、二十年,整個學術界才會鬆動,不過我認為他們一定會鬆動的。
  
  主:我覺得對許多終其一生,以大爆炸理論為基礎來做研究的物理學家,要突然之間放棄它是很困難的。
  
  米:大部分用來建立或證實大爆炸理論的證據,也可以由別的途徑來證實,亦即背景輻射之類的東西,那也一樣有效,但是不一定要大爆炸,才會產生那種東西。
  
  主:對於愛因斯坦提出「光速是速度的絕對極限」的這項假設,您有什麼評論?
  
  米:結果證明並非如此。量子非定域性的整個過程顯示,量子的訊號確實比光速走得更快。雖然那還是模糊不清的領域,不過,量子非定域性已經在實驗室中被 再三地證明,所以是個正確的概念,表示這些量子關係是瞬間性的。非定域性的理論,意味著在一個無限的空間瞬間出沒,然而我們還不能確實地說就是如此。我個 人曾經對月球做過超感知覺(ESP)的實驗,所以我們知道它的速度至少是每秒二十四萬英哩。不過,理論卻說是無限的,而無限是很大的,大得不得了,雖然還 沒有被證明,但那是理論架構所顯示的。
  
  主:「量子糾纏」的意義是,當兩個物體相纏時,不管是粒子或人,如果其中一個物體有所變化,另一個會立刻同時知道。米契爾博士,您知道佛陀的業力理論,那麼您如何把科學的、基本的轉移跟佛教的業力觀念連結在一起?
  
  米:對我來說,業力就是一種基本的因果關係。我們做任何事都會有個後果。我覺得以自然界構成的方式來看,那實在很正確。我對業力的法則不是很清楚,科學還沒對它加以量化,但是因果關係是有的,我們的行動的確有其後果。對我來說,這就是業力的定義。
  
  主:聖嚴法師,我們剛剛提到:任何兩個東西,不管是一個量子、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很大的東西,當他們互相影響的時候,這邊一個東西一動,另外一個馬上 就知道,所以在這個情形之下,愛因斯坦所說光速是極限速度的假設不存在。這好像跟佛法裡的業力法則有關係,您是不是可以從業力或者因果關係來做回應?
  
  師:「業」的梵文是Karma,是一種行為,任何心理動作、生理動作或者是物理動作,只要有動作,就叫作「業」。可是,如果這些動作與我們的心念、意 識不相應或沒有關係,那就不能構成業,因此「業」與「識」一定是連在一起的,所以,只要業動,我們的識便會跟著改變,業不動,我們的識也就沒有影響。這與 量子糾纏定律有相同的地方。
  
  識是我們的精神體,從佛教來講,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解釋,主要的、基本的解釋就是「業識」。如果從唯識學來說,它分析得非常詳細,有七十五法、一百法,從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第六識「意識」,一直發展到第七識「末那識」、第八識「阿賴耶識」。
  
  「業」究竟是什麼?造業的時候,一定與「識」有關係,也就是第六識,又稱「分別識」,亦即自己知道有動作,分別、曉得這是善的、惡的,這是好的、不好 的,這是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前五識沒有這種功能,只是覺知,譬如從身體知道有痛、癢,從眼睛看到每一樣東西,但是沒有什麼好壞或討厭不討厭的感受,在 這種狀況下,不會構成業的力量,因此,要構成業的力量,一定是經過第六識。
  
  構成業以後,在這一生之中,可能會得到果報,亦即現世報——造了什麼樣的因,就得到什麼樣的果。所以犯罪的人,往往在這一生便可能會受到司法的審判而 坐牢;做了好事的人,則有可能受到表揚,受到許多人的歌頌、讚歎,這是一生之中的因果。至於來生之後的果報,即是因為我們現在所造的業到了第八識。所以, 現生的果報是第六識製造,第六識接受,但是未來的果報,則是貯存在第八識。第八識又稱「藏識」,貯藏業力。這一生業的力量存在第八識裡,死後就到下一生去 接受另外的果報。
  
  人從這一生到下一生中,只有一樣東西存在—第八識,這在人的生命之中、真正活著的時候,當然也是存在的,因此,構成生命的條件有三項:壽、煖、識。壽 是壽命,也就是說,在時間裡,有其生命的意義在;煖則是身體有暖氣存在的時候,這也是生命。死亡的時候,首先是煖離開,然後是壽,最後才是第八識離開。第 八識離開,便是要接受之後的果報。然而,這是指凡夫,聖人則沒有第八識,我們修行就是要轉第八識成智慧。
  
  主:假如不是聖人,像是我們的話,業要如何消解?
  
  師:只要將第八識變成智慧,那第八識便不叫「識」,也就不是凡夫,而是聖人、是佛了。要證阿羅漢果或是成佛,必定要修行。然而,有的人需要藉由打坐來修行,有的人不打坐也可以修行。
  
  主:能否請米契爾博士從科學的觀點來談心識?
  
  米:從科學的觀點來說,我們沒有像聖嚴法師對業力所做的廣泛論述,儘管我們用完全相同的用語,也熟悉他提出的所有觀念,但是,我們還無法用科學的工具 來證明心識的持續性,這是試圖證明業力所遇到的第二個主要障礙。也許我們永遠無法證明,那或許必須停留在愛、美麗,以及所有我們無法予以數量化的事物的領 域內。不過在這些領域之中的某幾項,我們已經相當接近了。
  
  當然,聖嚴法師談到的微細業力、業果,以及生死之間的轉移等問題相當微妙,就科學而論,仍然難以捉摸。因此在這些領域,我現在完全無法做權威性的發言,必須聽從傳統的信仰。
  
  我自己的經驗是,在每一個我研究過的傳統中、文化中,不管是薩滿巫師、巫醫、修道僧、佛教徒等,不分傳統,其根本基礎都是在超越自我,找到內心的平 靜、快樂,追尋一個超越的境界等觀念。然而,這些都在各個文化傳統之內,被賦予各自的解釋。因此,我接受每一個文化都有它各自的傳統,以及各自對這些微妙 效應的解釋。
  
  我們還無法用科學的工具來證實這一切。可是我們在這裡談到的,正好進入量子糾纏和非定域性的領域。依照愛因斯坦所說光速是速度的絕對極限的假設,亦即光速就是光速,光速無法超過光速。可是我們知道訊息影響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那就是所謂「量子訊息」的觀念。
  
  關於這一點,我想聽聽聖嚴法師的回應。在英語中,我們用「直覺」(intuition)這個字,通常這是指人的第六感,但在這裡,它是被自然界的量子 效應所掌控的,其實應該稱為「第一感」,即是法師剛剛所談論的。我知道在對談中,您談論的是比核心機制層次更深的認知,在量子的世界裡,直覺的世界或是量 子訊息也是在較深層次。
  
  雖然現在剛開始了解,不過我們了解情況正是如此。愛因斯坦錯了,在那個層次的量子影響比光速快出許多,而且它們是前後連貫的。最近在那個領域所發現到 的,稱為「量子全像」,它是前後連貫的訊號。在場的許多聽眾都知道「雷射」是什麼,還有「雷射全像」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量子全像與雷射全像非常相似,只是 自然界早在我們發現、發明雷射之前,就產生這種現象了。
  
  量子全像結構,是一種訊息結構,它是我們的心靈機制、直覺、還有您剛剛談論的事物的根本基礎。我們是從科學的觀點和工具來探究、理解它,也才剛開始運 用量子世界、量子非定域性、量子全像等觀念,而這些觀念真正開始碰觸您們的法則所具備的神祕性質,那亙古以來即是如此的性質。
  
  主:聖嚴法師,米契爾博士說現在科學正開始探討直覺。從量子全體觀來看,直覺是一種很深的東西,那麼從佛法的觀點來說,佛陀本身是不是一種「直覺」?亦即他根本就是知道,而不需要經過不同的意識來理解。
  
  師:我不知道英文「intuition」這個字真正的意思是什麼,但是據我了解,中文「直覺」的意思,是指一見到、一看到、一聽到,馬上反應,不需要 用頭腦去思考或研究,便能夠曉得這是什麼。如果說這樣就是開悟,是有問題的。譬如精神異常的人,他所看到很奇怪的東西,都是來自他的直覺;還有一些無知的 人,他看到這個世界的表象,便認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這種無知的直覺是有問題的。所以,直覺並不等於開悟。
  
  我想量子力學講的問題與直覺,不是這樣的意思,而是如同我所說的,悟境是通過放下自我中心而達到的,自我的主觀意識能夠放得愈淡愈好,主觀意識愈少, 客觀的認知就愈正確。那麼,有純粹的客觀、絕對的客觀嗎?沒有。有客觀就有主觀。因此,以直覺來看任何東西,認為這個樣子就是這個樣子,是一種自我的經 驗,以自我的立場來看東西。至於是否正確,那就要看教育程度,以及對人生觀的認知、對宇宙觀的了解,了解得愈深,直覺的正確性愈高,否則直覺會有問題。我 不知道量子力學裡的直覺是不是純粹的客觀,或者根本是超越主觀與客觀的認知,如果是,這種認知可以說就是「直觀」了,這樣的話,我想就是正確的。
  
  米:我完完全全同意法師的觀點。我使用「直覺」的定義只是訊息,與核心機制分屬不同層次的訊息,不過如您所說,它仍然只是訊息。這種訊息可詮釋為從背 景、先前的學習等等觀點來賦予意義,它不是開悟。雖然如此,希望隨著人類進化,學習著更擅於利用我們的身心機制,將能夠把直覺與核心訊息整合得愈來愈好。 可是對我而言,我確信當我們達到那種超越自我的境界,能夠以不同方式來看事情時,這種「開悟」跟佛教的開悟是相同的、相似的。
  
  您說得對。我們總是有自我,不過但願大部分時候,在開悟的情況下,我們至少能夠把自我擺開一陣子,以便運作得更好、更開明豁達。
【書籍目錄】
第1頁:宇宙大震撼 第2頁:宇宙的形成與《華嚴經》宇宙觀
第3頁:科學與心識奧祕 第4頁:量子世界與心識業力
第5頁:人類的未來 第6頁:現場問答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