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抉隱 王驤陸居士著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抉隱 王驤陸居士著

第三部份

[日期:2010-09-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王驤陸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

於是普賢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願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於幻,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說修行如幻。若諸眾生,本不修行,於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願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令諸眾生永離諸幻。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為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

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華。

依空而有相,空華若復滅。

虛空本不動,幻從諸覺生。

幻滅覺圓滿,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普賢問意有二:一佛對文殊所說,係上上頓根人,一聞即悟,但中根不會,不應以空說空,以幻修幻矣,既幻性盡滅,則是無心,又復誰為修行,誰知是幻,而誰又能修證是幻耶;二眾生既不修行,常居生死幻化之中,則此幻境妄心,云何能解脫乎。此皆代表眾生啟問也。

如幻三昧者,言通達實相,了知身心皆幻,本覺真如,不變不動,如鏡受影,影有來去,鏡體不動,故名三昧正受。

佛開首說一句,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即言一切幻化,皆從圓覺妙心自生,圓覺妙心者,常性也,不有常性,何來幻化,不有洪水,何來波濤,從知水波不二,覺幻亦不二矣,不可實執為二。由此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再進而覺幻之幻,亦名為幻,所自稱為有覺無覺,仍在幻中,是故覺不覺都是幻,幻故可滅,而圓覺性,則無變動也。

幻覺者,依幻說覺之覺也,非真體之覺也,對治於幻,此覺仍是幻心,故亦名幻,以仍在生滅地,非不生不滅之真覺,是以識心盡而常性始露。

應當二字,乃鄭重勸誠之辭,所謂如來決定境界,不應稍有猶豫也。

離幻之法有四:一離幻境,二離幻心,三離離幻之心,四遣離離之離。即是一離妄,二離覺,三遣離,四遣遣,至此離無所離,遣無所遣,斯名幻滅清淨,譬如火焚木,木盡尚有火,火盡尚有灰,灰盡尚有煙,必至煙亦滅盡,方是焚盡,然而空氣居中,儼然不動,若謂常性真覺亦滅,則入於斷滅矣。

眾生情見,每從分別成為二見,入於修行,復有垢淨二見,牢不可破,轉成為病,譬如牟尼寶珠,上有塵垢,自宜去之,以垢與珠,為是二物,有體相可分合者。若珠照物,現種種色,此色正是穢垢,試問如何去法。常住寶性者,珠也,幻心所顯之垢者,珠中所映之色也,此垢與珠上之塵垢不同,非有體相,非可分合,非可拂拭而去之。故去珠垢,在一拂字,去心垢,在一知字,全部經義,關鍵在此二字。文殊分中,知是空華,即無輪轉,此分中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兩知字,遙遙相對,不是二法,此知字,包括一切信願行證功夫,非到證知,不能了知。凡一切經,等於物品清單,某物何類,某物何性,一一闡明,但必見物後,同時對照,方可決定如是。故曰修多羅了義經,行者應先明心地,啟發般若,以心印境,以經印心,了知一切是幻,此即是去垢無上簡捷法門,故曰在一知字。眾生正苦在不自知耳。又知有三:曰解知,行知,證知,此知字乃覺後之證知也。

珠上塵垢,非一拂可淨,必假種種方便,有遲速難易漸次之分,至於心垢,只要了知是幻可矣,知即是滅,如珠中之影,知其虛妄不實即可矣,不必定取無影方為淨也。蓋有影固無損於珠,無影亦無益於珠,覺性雖起無明,於覺性絲毫無損,惟在知與不知,知之謂知之,不知謂不知,無有多知少知或半知者,既無多少之別,則其無方便無漸次可知,故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如此微妙法門,一語破的,誠天地間之至文,幾身修到而聞正法,福德因緣,寧可思議哉。

或問曰,知幻即離,謹聞命矣,然吾知幻後,有時幻仍現前,打掃不去,則又未嘗能離矣,又奈何,曰此習氣也,我再伸論之。

珠上塵垢,尚有體相,拂拭之法,為假方便漸次,以是二物故,垢之來也,有所自也,其去也,亦可見也,且垢去後,無因不易再染矣,此則不然,無明之起,不見其生處,以無生處故,無明之滅,不見其滅處,以本不生即無滅故,但隨去即又隨來,非同珠垢,除下尚有垢在可比也。行者應先知其根本,如知一切是幻,自不堅固執持,逐漸放下,惟習成養成,非旦夕可除,其力未充故,譬如病人昏迷而蘇,雖已覺蘇,自尚無力起行,雖無力起行,決不再入昏迷也,汝今知幻而習氣常來,於習氣正來時,汝之知幻覺性,曾有所退失否,如無退失,此即根本已得,習氣未除,只要常常凜覺,時時提照,則般若力強,習氣方可掃蕩。此經但言根本,以根本故,不假方便,以習氣故,遂立漸次,經云,理屬頓悟,事屬漸除,然為方便初修人說,至巳徹悟人,一點即破,理事雙融,一了百了。此一知字,巳盡六度萬行之妙,非劣慧者所知,汝但先問根本知不知,暫莫管習氣淨不淨,只要知,知後除習氣,方有辦法,由辦法中,日長聖胎,了諸法性,力量一日大一日,習氣自然一日少一日,入於不覺之化境矣。

離幻即覺云者,極言無明與覺不兩立也,如室內皆暗,開燈即明,明與暗不兩立也,若謂明有次第,無明可一分一分破者,乃漸教分斷無明法,非了義經也。

儒家說有,釋氏說空,有者有仁義,非並貪欲而有之,空者空幻境,非並道德而空之,儒家立善不立惡,尚在對待中,釋氏一切不立,一切不廢,故以一幻字了之。

應當二字,乃鄭重勸誡,言決定如是,除離幻外,別無他法也,惟應則尚有應與不應之相對,行者當知此病後用藥法,若知本來不病,原本是幻,無應不應離不離也。

文殊言悟理,不可定執謂非事修,惟做前一段功夫,使大事先明也,普賢說事修,又何嘗廢理,悟後尚有一如喪考妣在,所以除習氣也。文殊實是開門第一關,開門時,絕無方便商量,開門後,一切整理打掃,必假方便。佛告普賢一總法門曰,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以下九菩薩所問者,皆本此兩句去做。

如是乃能等字,亦決定辭也,以眾生病在自疑不決耳,故曰如來決定境界。

此分修法,只是起慧觀,即是照見五蘊皆空,以五蘊包括根塵能所一切在內,故是圓頓修法。

鑽 以物鑽木取火也。

幻 虛妄之影。

斷滅 即死執之偏空也,誤為一切不可得即一切虛無,今之厭世自殺一流者是。

建立 所自生也。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 第2頁:第二部份
第3頁:第三部份 第4頁:第四部份
第5頁:第五部份 第6頁:第六部份
第7頁:第七部份 第8頁:第八部份
第9頁:第九部份 第10頁:第十部份
第11頁:第十一部份 第12頁:第十二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5-31 10:39:18
文字能调节大一点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