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結束是另一階段修行的開始

[日期:2010-07-22]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十天:早上(圓滿日)〉結束是另一階段修行的開始
  
  一、將方法帶回日常生活中
  
  有位女眾跟我抱怨說:「我已經修行多年,每次打禪七,在禪修期間方法似乎有用,回去後只能保持幾天,漸漸就用不上力。然後再來打禪七,又是從頭開始,這樣的禪修,究竟有沒有用呢?」我問她:「我們每天要吃飯、洗臉、漱口,為什麼天天都要做同樣的事?」
  
  中國有句諺語:「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習,就像船在逆水中向上划,如果不好好努力地撐著、搖著,就會順著水勢向下流,所以要不斷地、不斷地努力。另有一句諺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武功再好的武術家、嗓子再好的演唱家,都要經常練習,否則就會陌生,就會生疏。
  
  禪修也是一樣,明天禪十結束之後,在平常的生活之中還是要繼續練習。這十天是在釐清觀念以及練習著運用方法。如果指望禪修期間師父能夠幫一個忙,一下子就能開悟,這是不切實際的錯誤想法。禪修期間,只是集中時間使心安定的學習觀念及方法,學好之後回去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諸位還記得你們在求學時,所學的是要在生活裡運用的,而不是在學校裡用。譬如學法律、學會計、學工程等,不是在課堂上用就好,學成之後,是一輩子都要用的。同樣的,禪修不是只有在禪堂裡用,回家之後就忘光了,這樣是顛倒的。
  
  前幾天我們提到要有慚愧心,慚愧心生起之後,就是懺悔。修行時,如果心很散亂,用慚愧心及懺悔心,心會安定下來,力量就會出現,否則心浮氣躁,心力不能集中,體能也有問題。如果沒有慚愧心,是假的懺悔。慚愧、懺悔,是對自己抱歉,對他人抱歉,不應該說的話說了,不應該做的事做了,不應該跳的陷阱跳進去了。慚愧與懺悔,能夠不受外在影響而知道堅強、改過,成長再成長,在任何狀況下都是安全的。
  
  大約在三、四十年前,當時台灣大學的校長是傅斯年先生,是位很有學問、很有理想的學者,到現在大家還在懷念他,但是當年有一位民意代表很討厭傅斯年,就請他到議會列席質詢。民意代表講話很不客氣,當場把傅斯年氣得發抖,下台之後就氣死了。後來那位民意代表說:「我的目的是要氣氣他,沒有要他死,當校長的人這麼沒有修養,還當什麼校長。」其實,當人家罵你、冤枉你、批評你的時候,聽到就聽到,這是照,這是他站在他的立場所說的話,是他的看法及評價,對自己毫無損失。不要以為名譽是第二生命,被人一毀,連第一生命也不要,這不是很奇怪嗎?已經被射一箭,自己再補第二箭把自己射死,痛苦和怨恨就是再拿另一枝箭刺自己。這聽起來好像很愚蠢,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也是很可憐的,如果能用默的方法,就不會這麼做了。
  
  有時候被傷害是難免的。例如,前天我在院子裡幫忙澆水,做完之後手有點痛,我根本不知道我的手什麼時候破了一塊皮。受傷之後,重要的是趕快擦藥療傷,保護它,而不是讓它傷得更大。一般人在被人攻擊、批評、刺激,或事業失敗、工作被資遣,已經受傷很痛苦,之後又再將傷擴大,是很愚癡的事。
  
  在西方的觀念,受了欺負一定要伸張正義,不報復就是沒有正義。但是東方的佛教講因果,結痛苦的因,再還痛苦的果,一報還一報,佛法說:「冤冤相報無盡期」,你踢我一腳,我還你一拳,愈來愈嚴重,最後可能演變成你要我的命,我要你的命。冤家宜解不宜結,應該以慈悲心待人,而不是以瞋恨心待人,否則對己對人都是不利。如果被傷害之後,心還在不斷地傷痛,那就要慚愧,因為那是很對不起自己,愛護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人認為信了佛教之後,會變成被人欺負的軟弱人。事實上,佛教是主張堅強,要有智慧及力量,不是任人欺負而不處理。能自利也能利人,能自保也能護人,這就是慈悲心,就是菩提心。
  
  二、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目的,是為了消融自我的自私心、追求心。因為菩提心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中最重要的兩句話:「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就是奉獻自我、消融自我的一種方法。在發菩提心的過程之中,都是在為眾生,以利益眾生來利益自己,因為利益眾生的同時,自己的菩提心、慈悲心,以及智慧心也都在成長。否則,發菩提心只是為成佛,似乎與「不除妄想不求真」是衝突的。發願成佛,不是自私心,是求最高真正的佛果,認知到佛是如何成就的。
  
  其實,菩提心是默照的照,照是很清楚的反應,知道眾生以及環境之所需,恰到好處的給予幫助。慈悲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慈悲,是平等的,不考慮對象究竟是誰。當然,距離近的,幫助的機會多一些,根本不認識,聽不到也看不到的,就要看緣份了,但是在原則上是平等的。
  
  所謂平等,是不是除了把自己的孩子照顧好之外,有許多流浪漢的孩子,也一個個撿回來,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平等照顧?到最後,可能你的孩子也跑到街上變成了流浪漢了。這必須考慮自己的能力,先將自己的孩子照顧好,如果有能力照顧更多的孩子,當然是沒有問題。但如果能力、因緣不許可,就應該量力而為。
  
  無所求的心,就是菩提心,也是出離心。真正有菩提心的人,一定有出離心。因為菩提心不為己求,不在乎自己的得與失,只是奉獻;出離心則是出離煩惱的心。因此,菩提心是慈悲,出離心則是智慧。
  
  請諸位把握最後一天的時間,要發出離心、菩提心。發菩提心是照,發出離心則是默,要對任何的雜念、妄想有菩提心,不要恨它、討厭它;但是,也要有出離心,不占有它、不在乎它,那就是輕輕鬆鬆、自自然然的在運用方法了。(西元二○○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默照禪十,聖嚴師父開示於美國紐約象岡道場,姚世莊整理)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誌 第2頁:推薦序
第3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壹、默照禪的旨趣 第4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貳、修行默照禪法
第5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參、步上修行之道 第6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放鬆放下,準備用功
第7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默照的基礎觀念與方法 第8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超越對立,有無雙泯
第9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隨息法與只管打坐 第10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真正的修行是心中無事
第11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心無所求,安住在當下 第12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第13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開悟與默照禪法 第14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第15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慚愧、懺悔法門/無相、無我 第16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禪修應具備的基本佛教知識
第17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解脫樂、護法神 第18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直觀與空觀
第19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以恆常心用功不急求開悟 第20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發出離心與菩提心
第21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以感恩、迴向心面對順逆因緣 第22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結束是另一階段修行的開始
第23頁:第三篇〈坐禪儀〉講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20 8:55:18
感謝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