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聖嚴法師著

聖嚴法師教默照禪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解脫樂、護法神

[日期:2010-07-22]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七天:晚上〉解脫樂、護法神
  
  一、解脫樂勝於世間樂、定樂
  
  天台宗二祖慧思禪師的著作《諸法無諍三昧法門》,書內講到許多人將身心經驗當成開悟,將進入禪定視為證果,「未證謂證」,沒有真正證得空性,卻說自己是證到了,這種誤解實在是下地獄的地獄種子。許多人認為佛性是可以用眼睛看、用身體接觸、用心感受,這是有問題的。因為既然是空性,怎麼可能看得到、接觸得到、用心體會呢?所謂見性,實際上是自我中心的脫落。
  
  (一)愛的層次,快樂的種類
  
  許多人問我,愛人或者被愛,是安全溫暖的,追求快樂與愛,也是很有意義、很舒服的事。如果來修行禪法,連愛與快樂都沒有,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尤其是西方人,特別重視快樂與愛。
  
  我們先要來瞭解愛的層次:①占有的愛:愛是互相的占有,我愛你,你屬於我;你愛我,我屬於你,這是占有或獨取的愛。②同情的愛:是一般人說的同理心,也就是同情心,這不一定是占有,而是看到他人痛苦,願意協助使得其快樂。③犧牲的愛:為了愛,可以犧牲自己。世間的愛大概就是這三個層次。占有、獨取的愛當然不好;同理心、同情心的愛是可以的,但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會產生這種愛;犧牲的愛,則是非常痛苦的事。
  
  快樂的樂也可分為三種:①刺激的樂,②發洩的樂,③放鬆的樂。刺激的快樂,應該以男女的性慾為最刺激,如果不斷地連續刺激,那就變成了苦事。發洩的快樂,是放縱狂歡,例如不停的飲酒作樂。放鬆的快樂,則以禪定的定樂為最穩定、持久,但是出定之後,不繼續打坐修禪定,定力退失也會痛苦懊惱。這三種樂都不是究竟的快樂。
  
  (二)解脫之樂最快樂
  
  所有的快樂,都沒有比從自我的執著、煩惱而得解脫更快樂,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的佛法只有一味,是解脫味。禪修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的樂,即使在修行禪法的過程之中未得解脫,但是,在自我中心愈來愈淡時,痛苦也會愈少,漸漸就得到解脫的快樂。解脫之後,對任何一個人的愛,絕對是無條件的,沒有時間性,也沒有一定的對象,這種愛是平等的慈悲,是絕對的愛。但並不是把對動物跟對自己的親人同等看待,還是人是人,動物是動物,這是智慧;如果把動物和自己親人同等對待,這不是平等的慈悲,而是愚癡。
  
  (三)世間欲樂皆短暫
  
  我曾問過一位滿胖的女孩子,問她為什麼會這麼胖?她說:「我也不知道,只是覺得忙時無聊,閒時也無聊,無聊時就吃東西,吃東西就很快樂,我整天都在吃零食。但是,我很討厭我這麼胖。」喜歡吃又討厭胖,這究竟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在我出家的鄉間,那時候大家都很窮,廟裡只有到過年時,才能吃到糯米做的芝麻湯圓。就有一個愚癡的出家人,認為一年都吃不到,要吃個夠本,於是連吃了三大碗,吃得好快樂。因為糯米湯圓太好吃了,他連咬都不咬,就這麼囫圇吞的把一個個湯圓吞到肚子裡去,結果糯米不消化,在肚裡結成一團。晚上睡覺前,覺得肚子不舒服,連呼吸都很困難,他就到佛殿上抱個大木魚,用木魚壓著肚子,邊敲邊念著:「阿彌陀佛,讓我放個屁吧!」那時候鄉下也沒有醫院,於是請了位中醫,醫生叫他吐,叫他嘔,叫他瀉,都沒辦法,最後他就死了,火化之後,結成一團的糯米變成了一個黑球。他吃的時候是很快樂,可是居然會吃到喪命,這是很可憐的事。從此以後,我只要看到有人吃湯圓,都會勸人少吃一點。
  
  以上兩個例子是說,世間的樂都是暫時的,不是絕對而持久的,唯有解脫樂才是永遠的。得解脫的人,不會緊張、恐懼、飢渴,飢渴又分為物質與精神的飢渴。有人問我:「師父,你在任何地方都很忙碌,工作量又多又重,你忙得快樂嗎?」忙,有的是身體忙,有的是心在忙,如果學會禪修的觀念和方法,就能像我們前面說過,永嘉禪師〈證道歌〉所說的「絕學無為閒道人」,那我還有什麼好忙的呢?我雖然沒有得大智慧、大解脫,但是我在學習著禪法,所以我不覺得有那麼忙,而且還滿快樂的。有時候我也會大聲的講幾句重話,講完之後就沒事了;當然,盡量不要這樣,因為那不是很舒服的事。
  
  (四)修行能成就無私的大愛
  
  禪修時,自然而然能夠產生喜悅,這是禪悅、法喜。禪悅的產生是因為用方法使得心念集中,雜念、妄想的負擔減少,此時會有一種如釋重負輕安的感覺出現,輕安就是快樂。前面提到的第三種放鬆的樂,就是屬於禪悅裡的定樂。但是禪悅不一定有法喜。法喜的產生,是因為雖然自己的修行工夫還沒修到這個程度,但是懂得用佛法糾正自己的觀念,想法跟過去不同了,當有麻煩、有痛苦的時候,會用佛法來處理,就會快樂多了,這就是法喜,法喜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法喜或禪悅,都要比剛才講的三種快樂都好。
  
  禪修者能否愛人或被愛?這是不用懷疑的事!當自我中心愈來愈淡,能體會到自己與環境合而為一,感受到環境與自己是那麼的親切,不容分割;此時,不僅對人,對動植物也都會有愛,會以慈悲心來對待、照顧它們,你和它們不會再有距離,彼此是完全相應的。以愛心對待動物時,牠們也會很歡喜,覺得很安全、很快樂,花草樹木也是如此。在我們的道場裡,有位在家居士照顧花草時,花草樹木都死了;後來換了另外一位居士照顧,這位居士很有愛心的照顧著這些花草,本來快要枯死的,後來都長得很茂盛。甚至有些野鳥,會在花盆裡生蛋孵小鳥,小鳥飛走之後,母鳥還會來帶這位居士去見牠的孩子,鳥與人沒有距離,這就是愛。修行的人自然會有這種愛心出現,不必擔心修行之後,連兒子都不認得了。
  
  二、不期待護法神
  
  今天有人問說:「為什麼打坐時護法神就不來,在拜佛、懺悔時,護法神就會來保護呢?」我說,這和你自己的心有關。心很安定、很開朗的時候,不僅是護法神,即使是動物、植物也願意和你在一起,因為覺得很安全、很舒服。打坐工夫好,護法神一定會來幫助,如果打坐時,五行煩躁,混身都是刺,護法神當然就跑走了。不要認為護法神都是大菩薩,他們或許是跟著你的一種靈體,只要你對他有益,他就來;譬如拜佛時,他也跟著拜;吃飯供養,他也會得到些東西,護法神跟著修行的人,對他是有用的。修行好了,護法神自然會來,但是請諸位不要老是想要護法神來。
  
  我講一個護法神的故事。大約在七十年前,有三位出家人準備結伴到西藏學法。在那個時候,從北京到西藏的交通極為不便,路上需要有護法神保護。出發之前,每天祈求護法神能夠護送他們至西藏。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被靈體附身說:「我是護法神,你們請我,我過來了。但是你們不要太歡喜,我是西山的黃鼠狼。」另外兩位出家人說:「我們請的護法菩薩,怎麼來個黃鼠狼呢?」牠回答說:「像你們這樣三個人,只能夠找到我啊!」
  
  黃鼠狼還有個條件:「正好我也想去西藏學法,但去不了,既然你們求我,一路上我就跟著你們一起去。但是,你們每天就算不能夠給我一隻雞,最少也要三個雞蛋。」和尚說:「我們是吃素的呀!」牠說:「我知道你們吃素,但是西藏喇嘛是不吃素的。」後來他們求黃鼠狼:「拜託,請不要跟著我們吧!我們要的是護法菩薩,不是黃鼠狼!」好不容易把黃鼠狼請走。三位出家人就暫時不去西藏,不然,一路上跟個黃鼠狼在一起就麻煩了。因此,請諸位不要期待著護法神來護你的法,說不定跑出個黃鼠狼來給你護法。因為你所期待的,必定與你的修行程度相應,修行不夠,就會來個很奇怪的東西。
  
  三、踏實用方法
  
  用方法雖然是有層次、有次第,可是請不要自作聰明的認為,走了一步,就要跨出第二步;走第二步,就準備要跨出第三步,這樣方法是無法踏實的。譬如說,自認為已經是集中心了,就想要進一步進入統一心;進入身心統一,就想進入內外統一,然後再進入前念與後念的統一。這種情形事實上根本沒有統一,而是在打妄想。
  
  統一,是自然而然的,不是自己想要從這一層次至另一層次,而是要「放捨諸相,休息萬事」,要不斷地捨。但是剛開始方法不能捨,方法一捨,就變成打妄想,或者頭腦一片空白。方法,是自然而然到後來好像沒有方法可用,實際上仍在方法上;很清楚知道自己是在打坐,雖然身體的感覺不存在,還是曉得在打坐,環境也是清清楚楚的。此時,不要去想自己是身心統一還是內外統一,念頭一起,就什麼也不統一,根本是在打妄想。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誌 第2頁:推薦序
第3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壹、默照禪的旨趣 第4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貳、修行默照禪法
第5頁:第一篇默照禪法 - 參、步上修行之道 第6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放鬆放下,準備用功
第7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默照的基礎觀念與方法 第8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超越對立,有無雙泯
第9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隨息法與只管打坐 第10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真正的修行是心中無事
第11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心無所求,安住在當下 第12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第13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開悟與默照禪法 第14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第15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慚愧、懺悔法門/無相、無我 第16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禪修應具備的基本佛教知識
第17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解脫樂、護法神 第18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直觀與空觀
第19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以恆常心用功不急求開悟 第20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發出離心與菩提心
第21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以感恩、迴向心面對順逆因緣 第22頁:第二篇象岡默照禪十開示 - 結束是另一階段修行的開始
第23頁:第三篇〈坐禪儀〉講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20 8:55:18
感謝教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