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在家律學 二埋法師編著

在家律學 二埋法師編著

懺悔要義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二埋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懺悔要義

一、總說懺悔

印度語「懺摩」,義譯「悔往」。懺悔,是華梵雙舉。它的意義是:不造新罪。懺是止斷未來的過惡,悔是羞恥已往的錯誤。

做一個人總難免錯誤,已結成罪過,就應當懺除。懺除後,身心就能夠清淨,使自己和集體都得到愉快安樂。薩婆多論問:「何法重於地?何法高於空?何法多於草?何法疾於風?」答:「戒德重於地,我慢高於空,煩惱多於草,心念疾於風。」這說明從前造罪過,由於心念;而用心念追悔,翻成自新;因為罪果假因緣而生,在懺悔中如能認識到妄念本無自體,緣生也無有自性,那麼犯相便成無據,罪根也就掘出了。所以,如果能追思所犯,深悔前非,面對諸佛菩薩或清淨大眾僧團的勝緣、披盡肝膽地懺悔,必能消滅或淨化了罪因,不使結成後果。

如果犯了過失,不知追悔,若果是無法逃避;所謂有智慧的人,他是不隱覆自己錯失而能對人坦白。涅槃經說:「犯四重者,生報即受。若披法服猶未捨遠,常懷慚愧,恐怖自責,其心改悔,生護法心,建立正法,為人分別、我說是人,不為破戒。若犯四重,心無怖畏慚愧發露。於彼正法,永無護惜建立之心,毀呰輕賤,言多過咎,若復說言,無佛法僧,並名趣向一闡提道。云何是業能得現報,不未來受?請懺悔發露,供養三寶,常自呵責;以是善業,今世頭目等痛,橫罹死殃鞭打饑餓。若不觀身無常,名不修身;不觀戒是善法梯嶝,名不修戒;不觀心躁動制伏,名不修心;不觀智慧有力能斷(惑業)名不修慧。不觀身戒、心、慧,增長地獄......」即生報、後報。這是懺悔的與不懺悔的對比說明,真能懺悔就是犯了四重都不名破戒,不懺悔是趣向一闡提;並說明了懺悔能夠轉重報為輕受的。

二、懺悔化制二教的通局

佛教導全體佛教徒的法門叫「化教」,如經論等。化教中的懺法:一、通於理懺與事懺二種;二、通被在家出家教徒;三、通大小乘;四、懺所犯罪通三世;五、懺所犯罪時總牒出身三、口四、意三的十業;這是化教的懺法的五種通義。

佛指導出家教徒的生活規律叫做制教;即所制的各種戒律。制教的懺法:一、若論律藏,局於小宗;二、局於出家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五眾;三、因由犯於所受的某一戒,所以懺的行事,局於違犯所受的某一戒;四、受戒時過去所犯的一般錯誤已懺悔清淨,所以現時懺悔也只局於受戒以後的「現犯」;五、受的一一戒都具有名、種、相,懺悔時也局於某戒的名種相,不比化教的懺法通牒十業;這是制教懺法的五種局義。

上面簡略舉出五通、五局的意義,說明了化教與制教的業法是大有不同的。

三、別說理事二懺

化教通懺的理懺與事懺也有所區別。一、理懺是智慧銳利的人,觀察罪性本空,念念之間遣除虛妄的業因、業果。這是用觀照的智慧,推窮起惑造業的本性,明見真理,罪因、罪果因此得以伏止與息滅,智生妄淨,稱為理懺悔。二、事懺是智力鈍的眾生,由於執著顛倒,妄念翳覆本心,隨境纏縛,動則易起妄行,必須在另一環境下如法懺悔。就是安處嚴淨道場中,通過各種儀式,稱歎虔仰三寶,或用禮拜,或借誦持旋繞,竭誠緣想三寶勝境的種種力量,涕泣陳情,懺悔所犯的罪。這樣懺悔,隨業的輕重、定不定的區別,以懺悔的功德,使受報方面得以減輕或消滅。

現時造業既有輕重、定不定的區別,經過懺悔,就發生一種在受報上能夠轉重為輕,轉輕為無的作用。

問:修理懺人,還須要禮拜誦經嗎?答:事懺理懺有四種料揀如下:一、得理失事,謂一心禪觀,外缺莊嚴,如有目無足,不能前進。二、逐事迷理,謂計功分課,不了真理,如有足無目,不知所從。三、事理雙運,謂目足相資、萬行圓修,必至解脫彼岸。四、理事俱昧,謂盲而無足,愚癡惰慢,終無出離時期。

理懺、事懺,雖然各立,但修者不能偏棄;空有雙融,是真修習。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捨一法。」諸佛菩薩累劫的熏修,歷代祖師終身的淨行,不是沒有理論和依據的。佛說世間有二健兒,一謂慚愧,一即懺悔。唯有慚愧的人才能真正懺悔;唯有成了佛的人才不犯罪,此外只有輕重之分,不論任何人都應當每日檢點自己的生活,慚愧與懺悔。唯有懺悔,才能使我們個人的生活在日新進益中,才能使我們的集體生活恆常保持清新愉快的活力。

——完——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話 第2頁:宗體總說
第3頁:戒法 第4頁:戒體
第5頁:戒行 第6頁:戒相
第7頁:懺悔要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