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中國佛教人物 呂徵等著

中國佛教人物 呂徵等著

八六 善慧法幢(四世班禪,1570—1662)

[日期:2010-08-12] 來源:轉載  作者:呂徵等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八六 善慧法幢(四世班禪,1570—1662)

善慧法幢,是西藏黃教中宗喀巴的大弟子克主傑(1385~1438)轉生的第四世(克主傑是第一世,二世梭囊卻朗1439~1504,三世善慧義成1505~1566),所以叫作第四世班禪。這一世才作紮什倫布寺的主持,大興紮什倫布寺,自此以後歷代班禪都成了紮什倫布寺的主人。「班禪」的名稱是從他開始的,但班禪額爾德尼的稱號,似乎是到第五世善慧智(1663~1737)五十一歲時(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冊封以後才有的。

善慧法幢於明穆宗隆興四年(1570)生於後藏楞主賈,俗姓拔,父名策仁拔覺,母名措嘉,俗名卻賈拔桑薄。自幼在家常聽誦《文殊菩薩真實名經》。十三歲時(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在聞寺依佛智大師出家,受沙彌戒,法名善慧法幢。

十四歲時(萬曆十一年,1583),被認為是善慧義成的轉世。自此以後,廣學經教,勤修定慧。年二十二歲(1591),在紮什倫布寺以正法增長為親教師,受比丘戒。此後數年間,先後往前藏朝禮大招寺釋迦佛等,在噶登寺從智自在和虛空幢等,受得時輪金剛大灌頂及時輪略續,大疏等的傳承。又從僧幢受《集密四疏合本》和僧海(第二世達賴)著述的傳承。又從尊勝吉祥賢聽受《五次第明燈論》的講授傳承。又從噶登墀巴正法祥然學習多種覺字的法門傳承。同時,他為許多學者講授多種教法,開展弘法事業。

二十三歲至三十歲,住後藏聞寺。應寺中諸大德的請求,宣講《菩提道次第略論》,這時他經常住在山裏,一面修持一面閱讀《現觀莊嚴論》、《寶性論》、《中觀論》、《寶鬘論》、《六十正理論》、《入中論》、《入菩薩行論》、《菩提道燈論》等許多重要典籍。

三十一歲(萬曆二十八年1600),春季到賽舉寺從佛海學曼殊金剛,紅黑兩種大威德,三派能怖威德等無上瑜伽部法、金剛界、吉祥頂等瑜伽部法,《毗盧遮那成佛》、《金剛手灌頂》等行部法,立三三昧耶、尊勝摧壞、大白傘蓋、光明天女等事部法,總有四部密法的三十多種灌頂及多種修法。

在賽舉寺從佛海受學密法以後,歸途又往布敦的霞爐寺朝禮聖跡,並到大樂輪寺弘宣佛法,傳授羅伊巴派的勝樂灌頂。夏季回聞寺安居。

這年秋天,紮什倫布寺殷誠請為該寺住持,十二月初三日,昇紮什倫布的法座。三十四歲(萬曆三十一年,1603),這時後藏非常混亂,他密往拉薩,為諸佛像穿金,祈願消除滅障。以後回聞寺。

這年秋天,四世達賴功德海(萬曆十七年、1589生於蒙古)經北路來藏。次年(1604)七月,善慧法幢仍回紮什倫布寺,閉關修時輪金剛承事法。

三十六歲(萬曆三十三年1605),春季到前藏,建設彩繪曼荼羅為達賴喇嘛傳授時輪金剛大灌頂。這年又應西藏南部諸寺的邀請,往各處弘法。夏天回紮什倫布寺安居。

萬曆三十五年(1607)六月,迎達賴喇嘛功德海蒞紮什倫布寺。

萬曆三十七年(1609)冬,應諸大德的請求,開講《集密經釋》,開啟金剛乘道,成立「密咒院」。

萬曆三十九年(1611),應哲蚌寺的邀請,到前藏為達賴喇嘛和色拉,哲蚌寺諸大格西傳授《金剛鬘論》中的大灌頂法。

萬曆四十一年(1613)春,應達賴喇嘛的請求,往拉薩主持傳大招法會,會後並為福善祥活佛和四十多位格西傳比丘戒。

萬曆四十二年(1614),在大招法會中為達賴喇嘛傳授比丘戒。

萬曆四十四年(1616)十二月,開始興建紮什倫布密咒院的大殿。達賴喇嘛功德海在十二月中入滅。

萬曆四十五年(1617),應色拉寺和哲蚌寺大眾的邀請,就任兩寺的住持。

萬曆四十六年(1618)春,受西藏西部古格(即阿裏地區)之請,到那裏弘法四個月。九月,從古格起錫,十一月返抵紮什倫布寺。

天啟二年(1622),第五世達賴在哲蚌寺升座,班禪為落發,法名善慧海。以後在天啟四年(1624),為他傳授沙彌戒和長壽灌頂。

天啟三年(1623),止貢派和帕主派互相爭鬥,他從中調解。並將大招寺中的觀音殿重修一新。

天啟六年(1626),噶登寺大眾邀請他們任絳則法王。於三月初一日到噶登寺升座講法。

崇禎元年(1628)春,到拉薩主持大召寺法會,又到噶登寺講經,夏季回紮什倫布寺安居。

崇禎二年(1629),又到拉薩主持大招寺法會。會後到噶登寺,修建宗喀巴大師塔殿的金瓦頂。同時也修建絳則殿上的金頂。七月回紮什倫布寺。

崇禎四年(1631)三月至十月,書寫大藏經全部。以後應前藏諸大德的邀請,到拉薩傳授金剛鬘大灌頂等,並傳比丘戒。

崇禎五年(1632)春,主持大昭寺法會,宣講《本生論》,會後又在哲蚌寺給五世達賴喇嘛等傳授時輪大灌頂等法。

崇禎八年(1635),開始用純金書寫藏經全部。崇禎十年(1637)十月到拉薩,次年四月,給達賴喇嘛傳比丘戒。

崇禎十二年(1639)秋,蒙王賽欽法王等到藏請蒞拉薩,傳授大威德灌頂和文殊法類,修法海等許多隨許法。又傳授達賴喇嘛《無垢光大疏》(《時輪經》的大疏)等經論傳承。

崇禎十五年(1642),接受霞爐寺的請求,升霞爐法座。夏季仍回紮什倫布寺安居。

清順治元年(1644)十月,清帝派使臣來藏修福,供養達賴、班禪財施甚多。十一月中培修霞爐寺布敦所建石塔。

順治二年(1645),修建聞寺的大殿。四月,又寫金字大藏經全部。並塑諸護法神像。以後歷年到各地弘法、修福。

順治四年(1647)秋,清順治帝差官贈送珠寶綢緞甚多,師都用以莊嚴三寶。

順治九年(1652)三月,達賴喇嘛臨赴京時,善慧法幢到那迦瑪送行,又傳修《菩提心教授》等多種教法。這時他已八十三歲了,返紮什倫布寺後,雖仍時常講經說法,作供養法事,但不常出外。

明末清初之際,西藏地方派系之間多次發生戰爭。例如:後藏在萬曆三十一年(1603)時,迦瑪彭措曩賈父子和紅帽語自在法稱,嫉視黃教,到了萬曆三十三年(1605),迦瑪彭措派兵到前藏,拆毀吉穴碉堡,殺害許多藏官,前後藏都很混亂。

1610年迦瑪彭措曩賈又派兵佔據亞覺。1612年,又佔領後藏各要寨,遂稱藏王。後在1618年又領兵到前藏,驅走蒙古兵,毀壞色拉、哲蚌兩寺,驅逐僧眾,並在拉薩和哲蚌寺的後山,殺害一千多人。這是黃教寺院遭迦瑪派摧毀的一大劫難。

光宗泰定元年(1620)秋,蒙古大軍重返西藏,將和後藏軍隊大戰,這時地方政府勸請善慧法幢為調停和解。他雖到絨薄覺(地名)進行說和,但未得結果。暫到哲蚌寺居住,並廣行救濟。

熹宗天啟元年(1621)七月,藏軍屯集在絳塘崗,蒙古馬軍突然撲來,殺了幾百人。師聞說匆忙趕來調解,結果藏蒙兩方都以拉薩為共同供養處,由於師的盛名感召,兩方立誓不在大招寺金頂光輝照臨處打仗。這時,迦瑪派奪占的黃教寺廟產業,也都紛紛退還寺主。

崇禎十四年(1614),蒙古亂徒劫掠措朴牛群,並侵犯止貢地界,又引起戰爭,師不顧身命危險又往調解,獲得和解,救護了許多人生命。

1640年,固始汗法王差人迎請師到拉薩,以便謁見。當時藏王(後藏王迦瑪敦回旺薄即迦瑪彭措曩賈之子,也極力勸行。於是在四月十八日由紮什倫布起身。這時地方混亂。輾轉被蒙軍百餘騎迎到蒙古兵營中,會見固始汗。固始汗表示七年決不退兵,並請師速往前藏。師遂經北路到拉薩,並到哲蚌寺給達賴喇嘛傳授灌頂等法。

順治十四年(1657),對於蒙古軍和康巴達貢等爭執,加以調解,使雙方拘禁的大德等二百多人都得自由釋放,地方也得以平息。

清康熙元年(1662)二月十三日,大師示寂於紮什倫布寺,壽九師的學問修證,都極高深,所有著述都是發揮經論深義利益時機的言教,現存四函,可分如下七類:

1、傳紀類十五種;

2、上師瑜伽類四種;

3、顯密教授類十八種;

4、密法類三十五種;

5、最密法類十種;

6、密法附傳類十五種;

7、雜法類八種。

(法 尊)

【書籍目錄】
第1頁:一 安世高(約二世紀) 第2頁:二 支婁迦讖(約二世紀)
第3頁:三 支謙(約三世紀) 第4頁:四 朱士行(約三世紀)
第5頁:五 竺法護(約三、四世紀間) 第6頁:六 竺佛圖澄(232—348)
第7頁:七 道安(312,一說314—385) 第8頁:八 支遁(314—366)
第9頁:九 僧伽提婆(約四世紀) 第10頁:一○ 慧遠(334—416)
第11頁:一一 鳩摩羅什(343—413) 第12頁:一二 法顯(?—約422)
第13頁:一三 道生(355—434) 第14頁:一四 僧肇(384,一說374—414)
第15頁:一五 曇無讖(385—433) 第16頁:一六 求那跋陀羅(394—468)
第17頁:一七 佛馱跋陀羅(359—429) 第18頁:一八 菩提達摩(?—536,一說528)
第19頁:一九 僧祐(445—518) 第20頁:二○ 慧光(約六世紀)
第21頁:二一 曇鸞(476—542) 第22頁:二二 菩提留支(約五、六世紀間)
第23頁:二三 慧可(487—593) 第24頁:二四 慧皎(497—554)
第25頁:二五 真諦(499—569) 第26頁:二六 慧文(約六世紀)
第27頁:二七 慧思(515—577) 第28頁:二八 智顗(538—597)
第29頁:二九 信行(540—594) 第30頁:三○ 吉藏(549—623)
第31頁:三一 法順(557—640) 第32頁:三二 道綽(562—645)
第33頁:三三 法琳(572—640) 第34頁:三四 法融(594—657)
第35頁:三五 道宣(596—667) 第36頁:三六 玄奘(600—664)
第37頁:三七 智儼(602—668) 第38頁:三八 弘忍(601—674)
第39頁:三九 神秀(606—706) 第40頁:四○ 善導(613—681)
第41頁:四一 圓測(613—696) 第42頁:四二 阿地瞿多(約七世紀)
第43頁:四三 懷素(625—698) 第44頁:四四 窺基(632—682)
第45頁:四五 普光(約七世紀) 第46頁:四六 義淨(635—713)
第47頁:四七 李通玄(635—730) 第48頁:四八 善無畏(637—735)
第49頁:四九 慧能(638—713) 第50頁:五○ 法藏(643—712)
第51頁:五一 慧苑(約七、八世紀間) 第52頁:五二 慧沼(650—714)
第53頁:五三 實叉難陀(652—710) 第54頁:五四 智周(668—723)
第55頁:五五 菩提流志(?—727) 第56頁:五六 神會(668,一說686—760)
第57頁:五七 慧日(680—748) 第58頁:五八 一行(683,一說673—727)
第59頁:五九 鑒真(688—763) 第60頁:六○ 希遷(700—790)
第61頁:六一 蓮華生(約八世紀) 第62頁:六二 不空(705—774)
第63頁:六三 道一(709—788) 第64頁:六四 湛然(711—782)
第65頁:六五 懷海(720—814) 第66頁:六六 澄觀(737—838,一說738—839)
第67頁:六七 宗密(780—841) 第68頁:六八 希運(約八、九世紀間)
第69頁:六九 天息災(?—1000)、法天(?—1001)、施護(?—1017) 第70頁:七○ 延壽(904—975)
第71頁:七一 知禮(960—1028) 第72頁:七二 智圓(976—1022)
第73頁:七三 阿底峽(982—1051,一說980—1052) 第74頁:七四 淨源(1011—1088)
第75頁:七五 元照(1048—1116) 第76頁:七六 膽巴(1230—1303)
第77頁:七七 帕思巴(1235—1280) 第78頁:七八 布敦(1290—1364)
第79頁:七九 宗喀巴(1357—1419) 第80頁:八○ 嘉曹傑(1364-1432)
第81頁:八一 克主傑(1385—1438) 第82頁:八二 僧成(1391—1474)
第83頁:八三 袾宏(1535—1615) 第84頁:八四 真可(1543-1603)
第85頁:八五 德清(1546-1623) 第86頁:八六 善慧法幢(四世班禪,1570—1662)
第87頁:八七 智旭(1599—1655) 第88頁:八八 讀體(1601—1679)
第89頁:八九 善慧海(1617—1682) 第90頁:九○ 彭際清(1740—1796)
第91頁:九一 楊文會(1837—1911) 第92頁:九二 敬安(1851—191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1-12 11:34:14
智交法師那—段,於各個高僧名之間若加上頓號,有助於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