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三十)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原文:一處變時余亦應爾。體無別故。許此三事。體相各別。如何和合共成一相。不應合時變為一相。與未合時體無別故。若謂三事體異相同。便違己宗體相是一。體應如相冥然是一。相應如體顯然有三。故不應言三合成一。

有 執有一大自在天。體實遍常能生諸法。彼執非理。所以者何。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諸非常者必不遍故。諸不遍者非真實故。體既常遍。具諸功能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 法。待欲或緣方能生者。違一因論。或欲及緣亦應頓起。因常有故。余執有一大梵.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我等。常住實有。具諸功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 有餘偏執。明論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有執一切聲皆是常。待緣顯發。方有詮表。彼俱非理。所以者何。且明論聲許能詮故。應非常住如所餘聲。余聲亦應非常 聲體。如瓶衣等待眾緣故。有外道執。地水火風極微。實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雖是無常而體實有。彼亦非理。

 

「……三體既遍。」「一處變時」,一個變了,那兩個跟著變;那兩個不是主體了,變成附屬體了,「余亦應爾,體無別故。」他說你那個體段同這個作用差別分不開了。

相反的,「許此三事,體相各別,如何和合共成一相?」相反的理由,「許此」就是承認這三種,體跟現象各有差別,它怎麼樣混合成一個呢?

不應合時變為一相,與未合時體無別故。」你 說這個是作用的關係,它不應該合攏來的時候,各個各的。譬如一個家庭,這是一家人,這一家人有爸爸有媽媽,有兒子有女兒;現在要合攏來就是他一家人,這是 合攏來。「不應合時」,到了家裡去,爸爸還是坐上面,女兒站在旁邊,兒子要去掃地,就是「與未合時,體無別故」,這個作用不同。

若謂三事,體異相同,便違己宗,體相是一。」如果你假使認為這三件事情「體異」,它的本體的功能、本來的功能不同;「相同」,起了現象是一樣的;「便違己宗」,你自己的宗旨違背了,你自己的理論建立不起來,違反邏輯的原則。

體相是一,體應如相。」(如果)體跟相是一個、體跟相是同一的,那麼體和現象應該是一樣的。因為這一派數論學家講最高的那個道是什麼東西?叫做「冥然」。最高那個道,道是看不見的,也沒有顏色也沒有什麼,是「冥然」,什麼都沒有。冥然不是空哦!

這個裡頭我要順便帶著岔進來。老是辯論這個,我相信據我的推想,你們諸位年輕同學會覺得乾燥無味,不是甘草無味啊,甘草是甜的;這是乾燥無味。因為我們不大喜歡這些論辯,可是在西方人很歡迎。

現在岔一個故事。數論的最高那個道是「冥然」,這個是它的體,所以得到冥然。所以後來中國的佛法的大師有時候用錯了這個字,認為我們得了道進入無念境界也是冥然,很嚴重的錯誤。第一,名詞上的錯誤;第二是見地上的錯誤。為什麼?

譬 如像禪宗的曹洞宗的學問流傳到日本,這個我非要嚴正的站出來批評,現在曹洞所講的禪是什麼?——「默照」就是禪。打起坐來還一定學那個一句空話——面壁而 坐,所以日本的禪宗一定打坐面對著牆壁,背向外面,傷風也沒得關係,那是規矩,面壁而坐,看不見臉孔,因為要面壁嘛。那麼然後衍生曹洞宗規矩,手在**, 眼睛……默照。所謂默照在禪宗,五代到宋代初期,大慧杲已經大為批駁了。那個時候不是批駁曹洞宗,社會上一般有些修道家裡頭的外道;道家還是有他很正統的 道,很高明的,老莊這些修法是很正統的,道家的正統;外於老莊的外道是默照,然後眼睛閉起來,就是溈山祖師所講的迴光返照,裡頭空空洞洞,好像有東西、好 像沒有東西,裡頭有時候空的好像也沒有念頭,也發一點點似亮光非亮光的,那個就是冥然的境界,就是默照。默照就是邪禪!不是的。可是現在一直流傳到西方, 到現在美國,所謂學禪的也都承認默照為然;什麼叫開悟呢?在默照的中間忽然有所領會,或者開眼一看,或者「哦!嗯!」懂了!「啊!悟了!悟了!」那青蛙跳 井——「噗咚,悟了!」這不是笑話嗎?

所以我們今天自己認為佛教始終的宗主國——中國文化講起來很可憐,是我們的老祖宗唐朝,不是我們現在 ——始終的宗主國,所謂禪啊、華嚴啊、密宗啊……可是我們現在啊,不曉得在哪裡!所以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應該好好為人類文化而努力。可是這些始終的東西並不 是斷了,所以我鼓勵你們把中文學好啊!中文先學好,下一點功夫,這些寶貝都在啊,沒有一點損害!我們幸而都還在,只要自己真下功夫,所以(對)你們青年同 學們大有厚望也!現在為了講這些痛苦的地方我都故意岔開了。因為你聽得痛苦我講得也蠻痛苦,乾燥無味。

他說如果你認為這個道的體「冥然是一」, 這個冥然很難形容,空空洞洞,但是沒有亮光;不是說圓明清淨的;冥冥然。幾乎同我們道家所謂有一個名稱,文學境界形容道家——直上青冥,那又不同了,將來 你看到這個詞,一直上去。什麼叫直上青冥?一直超過那個外太空那個境界,所謂道家修道成功,陽神出竅,直上青冥。道家的道理,為什麼要修到陽神可以直上青 冥啊?如果我們這個肉體沒有修成功,不要說外太空超不過去,高空都上不了。一到高空啊,沒得氧氣了,就死掉了。要陽神修成功了,肉體都變了,不要呼吸。因 為我們對這個地球外面那個東西,我們古代道家叫做什麼?——罡風。這個氣,道家叫做罡風。我們的肉體一碰到罡風啊,連骨頭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化掉 了。那麼現在學科學的(說),這是地球外面沒有空氣了這一層、這一圈叫做游離層電子,人這個肉體碰到游離層電子一圈進來,就化了,連骨頭什麼……連毛髮都 沒有了,不會掉到地下來的,一點灰都沒有。所以研究我們上古文化,我們早知道這個地球外面這一層是罡風。罡風,人碰到就化了。可是修煉到肉體色身轉變了以 後啊,不需要呼吸了;衝過了罡風這一層啊,所謂直上青冥。現在有人給我們證明,外太空人超過到地球以後,有一大圈、一大層,好幾個鐘頭都是一片黑暗,不是 我們夜裡這種黑暗,那一種顏色那一種黑暗就是青冥的境界。這一下我們回轉來,謝謝人家科學出了證明,回轉來看看我們祖宗還不錯耶!不過不是我們不錯,對不 起啊!要注意啊,這是祖宗們不錯,他怎麼都知道了?可見我們上古的祖宗們是了不起哦!誰知道啦!至於我們的外姑婆(嫦娥)是不是在月亮裡頭住著,現在還不 敢說啊!所以美國人第一次登陸月球,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坐在我家裡看電視,他跟我倆一起看。我說這是你們的光榮。他就笑。他說:不過這個主權問題……哎,我 說這是中國人的啊!他說你根據什麼呀?我說我們有個姑婆叫做嫦娥,幾千年以前就先去住著了,你們的國旗插上太遲了。將來(月球的)主權,我們姑婆一出來 啊,就不許可你們。大家笑。笑話歸笑話,可見我們上古的文化,這個思想不是虛構的,不是幻想的。怎麼樣知道的?我現在真是佩服到極點!同佛一樣。

佛 在兩三千年以前,現代物理科學許多事情他都知道,而且有弟子問他,他都答覆得出來。我常常講給你們聽,人家問他:為什麼狗的眼睛夜裡可以看到東西,人的眼 睛夜裡看不到?佛的答覆很簡單:眼睛色受不同。構成眼細胞的那個色受不同,拿現在講,因為狗的眼睛有紅外光的作用,所以狗眼有一圈是紅的,我們裡頭沒有紅 外光啊!除了「火眼」生角膜炎,那個不算數,那個看不見,那不是紅外線。你說我們這位老人家,本師釋迦牟尼他老人家是怎麼知道的?這不能不服了!所以科學 越昌明,他的學識越被證明是對了。你說幾千年前講「三千大千世界」誰都不相信的,現在相信了。所以現在我們講到冥然這個地方我特別耽誤很多的時間,給大家 扯了很多的常識。因為我講課喜歡亂扯,因為碰到這個問題啊,立刻告訴你們,怕你們這個名詞不懂啊,碰到看到別的書又搞昏了,那真是昏然,那不是「達摩」, 那就是暗鈍了,就不好。所以這些老祖宗都給你先涉掉了。

你曉得這裡的冥然是指,也有個名稱,看到印度哲 學別的地方翻譯不叫冥然,叫——冥諦,就是這個東西,空空洞洞青冥的。好,講實際呢,這個冥然是講什麼?那麼這個東西呢,你要曉得數論學家,剛才你注意 哦,他創宗立教的,他也是個宗教哦,又是個哲學哦,他這個祖師爺、這位黃發祖師爺,不能說他沒有證道哦!可惜是外道,走冤枉路。他青冥這一段的境界是證到 了。我們人生境界裡頭如果你修過禪定的人也知道,到有一個階段會到青冥境界,什麼都沒有。可是普通人你到了那裡會害怕。可是沒有亮光哦!翻過了青冥以後, 大光明境界來了,我也實在告訴你。不過我沒有去過,只是告訴你我的話沒有錯,記住啊!不要認為我悟了道,我也沒有悟道,我是普通得又普通,是靠上課賣嘴 巴,同那個唱歌的一樣,你不要看我……。可是這個道理你記住啊,過了青冥這個境界再翻過來才是大光明。青冥就是藍顏色,青冥,帶青藍的顏色,別有境界;認 錯了,認為這個是中脈通了——中脈通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哦,翻過這個還有很多的事情。這是講實際的功夫。

所以講到冥諦、冥然一體,我特別囉 嗦帶你們轉了一大圈,使你們瞭解。我這個唱歌的本錢花得很大哦!你們自己去摸書啊,我可以吹牛給你聽,憑你們這些青年,起碼專坐在書房讀書十年,才能夠搞 得很清楚我這麼幾句話。都下了功夫的啊!不要莫將容易得,反作等閒看哪!你們千萬注意哦!

現在我們把這句話解決了,「冥然是一。」

「相應如體,顯然有三。」他說所以啊,你說冥然,你那個最後道的境界既然是一個,怎麼又變出三個來?那個冥然怎麼樣變出三個來?那麼可見那個冥然變成三個了,換句話,要我來跟他論辯,變四個了。所以說,你本身這個邏輯理論思想站不住。「故不應言三合成一」,不應該說這三樣東西合攏來變成一個冥諦的道體。他說你根本上錯誤的,理論上站不住。

 

《成 唯識論》卷一,十三頁,正講到當時佛法的對所謂外道——這個名稱並不刺耳的,在宗教觀念上很刺耳;實際上當時的意思,我們再三提過的,凡是在心外求法的, 統統叫做外道。換句話說,他對於心性的本體認識有偏差了。那麼這個觀念在印度的當時很嚴重,差不多有幾十種學派。但是有一點,我們如果要研究人類文化史, 看出來印度它的文化整個的體系,乃至它所謂各種的學派,有一個共通的長處,他們是始終以求證修道為目的。那麼現在站在佛學的立場,尤其站在唯識的立場批駁 他們,而認為他們最後對於道體(心性之體)這個見地(見解)上的偏差,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思想上的邪正的差別,邏輯上的論辯。

我想這一段 有同學提議,關於上一次我們講到的是數論,外道學派的這一套理論。可是在哲學的論辯上,非常重要;但是太哲學化了。要專門學過哲學、或者專門對於邏輯有深 刻認識的,那麼對這個研究就覺得非常有價值。在我們一般人,對於哲學的思想沒有專修,對於邏輯論辯也沒有專業地訓練過的,那是感覺到乾燥無味。數論跟論,我們上次也提到過論 外道。那麼這些東西呢,不但在哲學方面,如果我們研究佛學的有些名詞,譬如四大地、水、火、風,所謂四大皆空,地、水、火、風這些名稱,乃至各種佛法的數 字的名稱,同他們都有密切的關聯。那麼這些再研究下去,有專門研究哲學的同學們認為:很頭大,很討厭。想暫時把中間有個兩三頁先跳過去,跳過去將來把它擺 在那一邊作個專題的演講、專題的研究。

現在我們十三頁,翻過來十四、十五、十六頁,到十六頁這個地方,還是在討論另外的學派,也是在批判他。準備從這裡起,先空個三頁,這三頁我們將來要補充的,專門作專題來講了,乃至配合中外的思想方面、哲學方面來討論。

現在講十八頁的第二行開始,「有執有一大自在天,體實遍常,能生諸法。」這一段的開始。這一段,拿現在的學術觀念,因為現在我們青年同學們知識淵博了,世界的文化的交流,因為傳播事業的發達,都很清楚,那麼這個名稱呢是屬於宗教哲學的範圍,在國內外的大學開課,也屬於比較宗教哲學的範圍。

現 在開始講的,我們剛才念了三句,包含意思很多,是批判什麼呢?印度當時,在佛在世的時候就有,一直到護法菩薩著作《成唯識論》這個階段,千百年來都還存在 的,甚至到現在還有存在的。這一段是批判什麼呢?印度婆羅門教(在印度文化裡頭,婆羅門教比佛教還要古老,乃至到現在印度教也是婆羅門教的支流)。但是印 度教是印度教,瑜珈(就是現在我們大家都學過的yoga)學派也是一個教派。他們的哲學思想,婆羅門教的發展下來,在當時有一派的學派叫做投灰外道。所謂 投灰外道,等於我們中國過去有些修道的人瘋瘋癲癲的,穿破的衣服、也不洗臉的,身上髒得要命。諸位大概在台灣少看到,像我們在大陸上看到不少,有些故意變 成乞丐一樣,叫做修道。而且睡也不好好在家裡睡,也不在廟子裡睡,一定要睡在馬路上,甚至要睡在牛欄、豬欄、廁所上面。在中國的道家的修道的裡頭也有這一 套的傳統,不過同印度的投灰外道他們沒有親屬的關係。在另一個觀點我們看到,世界人類文化為了追求一個形而上的道,有各種的方法、各種的設法子,自己要求 怎麼樣跳出這個物質世界以外;因此,古今中外有許多走的錯路都是相同的。現在講的這一派是投灰外道,是印度婆羅門教變出的支派,他們的哲學認為。

可 是我們現在講了,同現在一千多年快到兩千年的宗教思想有關的,他有一派堅執認為有一個主宰,這個主宰就是叫大自在天的天主。那麼這是兩個意義,一個,與宇 宙萬有我們生命的主宰的,這個主宰是叫大自在天的天主。大自在天在哪裡呢?我們如果研究佛學的同學們都知道,三界天人裡色界天的有頂天,這個是大自在天。 那麼大自在天,所以我們平常表達他的相貌,乃至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裡頭,「約翰六書」裡面有一個基督教、天主教一般不大敢碰它的,譬如《啟示錄》, 這是研究宗教基督教方面的,很不敢碰它。那麼在基督教裡頭呢,認為這一些學問,《聖經》裡頭這些都屬於基督教的密宗。那麼《啟示錄》所講的那個天主的形 象,就同印度文化裡大自在天的形象差不多了,都是白衣服,那個天主出來是白衣服,頭有金冠,頭上戴著金色的帽子,白的衣服。有各種的化身,天主教大概主要 是白色的,白衣、大自在。那麼,也是把形而上的道體變成一個神話、天上的神;也變成人格化,他有感情、有思想的。另一個,大自在天的天呢?這都代表道體, 宇宙萬物都是他的變化,世界也是他的創造;婆羅門教、投灰外道等等的思想也是如此。所以原文我們注意文字。

有一派宗教哲學執著(認為),超這個物質世界以外,作萬物的主宰的,有一個大自在天;他是萬物之主,萬物都是他創造的。那麼這個天是不是神一樣,神格化;或者是同我們人一樣的具備無比的威力呢?他的哲學理論也達到相當高了。

現 在我們講這一段,我們很多國內外的青年研究yoga、學瑜珈的,基本理論都在這個裡頭出來。他說這個大自在天也代表了一個名稱——道體,就是宇宙萬物的本 體,所謂「體實遍常」。大自在天這個道啊,他的本體是實在的,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他們的名稱把他叫做大自在天。遍——無所不在、無所在,看不見摸不 著,無所不在。常——是永恆存在的,不生不滅不死的。

所以婆羅門教的投灰外道早就有了三身之說。那麼,法身就是大自在天的體,這個大自在天 他具備了三身,體(他的實體),周遍一切處,無所不在、量同虛空。所以我們研究佛學的特別注意喲,有時候佛學思想覺得是在講佛,實際上是講外道思想了,就 偏過去了——所以差的極微之間。所以啊,他說大自在天的這個「實」這個體啊,法身是周遍一切,量同虛空。第二個身呢就是他的第一身,就是剛才講的,「有一 大自在天體實」,這個體很實在的。第二個「遍」,是他的受用身,我們佛法後來也用到這個名稱;受用身就是現在得道,受用身就是變成大自在天了,白色的衣 服,金光、一身放光,為萬物之主,一切天人鬼神都要崇拜在他下面,這個是大自在天的受用身。在哪裡呢?在色界天上,色界天的有頂天。我們注意喲,佛法裡頭 講三界天人,這一部分有相的東西同他幾乎是完全一樣哦!所以研究佛學特別注意啊,如果沒有研究過印度哲學思想,我們有時候在講佛學,實際上講到這個範圍去 了,這要特別小心!還有第三身呢——變化身,這個變化身是隨形變造,就是宇宙萬物皆是他的變相。

所以可以說,我們現在講的西方宗教,實際上 五大宗教都不是西方的,都是東方文化。五大教的教主都是東方人哦,幾乎沒有一個西方人,不過文化是傳達到西方。所以最近新出來的那個電影,很正式的耶穌的 傳,就是耶穌有十幾年找不到,證明是在印度啊、西藏啊學這個東西;是不是,還待後人很多的考據。有贊成的一派,也有反對的一派,姑且不談。不過他這個理論 同作法,也說明耶穌穿的衣服也是白色的,也是同印度衣服一樣,右肩膀這樣搭過去的,一切一切都很相近;而且說達賴的宮廷裡頭還有個秘密的記載,在西藏學過 的,回去以後給人家謀殺了,釘了十字架了,現在這個資料據說都出現了。那麼這些關於考證的問題我們不管,順便地提到。

因此他們經典上講,所謂講到大自在天的變化身,一切有形的萬物都是大自在天照他的形像變化出來;這個同西方現在流行的宗教哲學說法完全一樣,它的根源是這個地方來的。這是這一派,印度哲學學派。

那 麼現在我們主要的不要忘記,《成唯識論》一直到現在,在辯論一個什麼主題呢?佛法講「無我」;這些宗派都堅執生命後面有個真實的我。我們真正的佛法,不管 般若談空、唯識說有,重點建立是個無我。怎麼樣是成佛了呢?證到了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就證得菩提。現在講的無我的建立,佛學的「如何是無我」這個 真理,在批駁所有各宗各派堅執有一個「我」的有見、錯誤的見解。這是我們現在的主題。那麼上面有各種哲學學派討論了,現在討論到婆羅門教的哲學了,他們堅 執有一個大我,這個大自在天呢就是我們的大我,我們是他分化出來的,最後還回歸於他,死了以後還是歸到他的前面,最後善惡業果、果報還是由他來處理,是這 樣。

我們再把原文念一下,拿白話順手把它翻譯了,「有執」有些人、有一派執著了超越物質世界、人身以外,有一個真正存在的大自在天的一個 體、道體;這個道體啊,它是真實不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量同虛空;他的受用身在有色天頂上,他是永遠長存,不生不死。這一派這個學理。而且宇宙萬有的一 切東西是他變出來的,等於基督教的聖經上,「上帝照他的形狀變了人」,第一天造什麼,第一天造天造地,這些理論都差不多,幾乎所有的宗教都差不多。他說這 個大自在天能生萬法。這是提出來,濃縮了他們的宗教哲學的理論,執著了有一個真正的我存在,這個真我總名叫做大自在天。

現在,著作《成唯識論》的護法菩薩等批駁,「彼執非理」,他說他們所認為所堅執的這個意見在邏輯道理上不合的,見地上不通。「所以者何?」什麼原因呢?他講邏輯的論辯:「若法能生,必非常故。諸非常者,必不遍故。」

他 拿一個現實的證明。現實的世界一切萬法能生,生得出來一定死得掉。這個生命的東西只要有今天生,或者一千年、一百年、一萬年、或者下一個鐘頭;他一定死, 有生就有滅。一切物質的東西,存在,它必定要消散,必然的法則。所謂諸法就包括了一切事情、一切理、一切物。他說一切法如果能生,有一個東西的力量,他自 己要他生出來就生出來,「必非常故」,必定不是經常存在。「諸非常者」,假使認為這個能生萬有的這個主宰,他不是永遠常在不變的話,「必不遍故」,不常在 的東西不會遍滿一切處。所以生在中國的東西美國不一定有,日本不一定有,歐洲不一定有;生在歐洲的東西,東方不一定有,西方有——它不能遍的,在邏輯上它 就有問題了。但是這幾句話在古代邏輯的論辯,四句話夠了。我們現在兩千年後的文明的發展,思想的複雜,照因明唯識的邏輯辯論宗教哲學,這四句話是不夠的, 還有很多理由可以辯駁的,我們現在不演繹開了。如果演繹開來不得了了,這個裡頭一岔開這四句話,起碼半年的課就要論辯下去了。我只提醒諸位青年同學,所謂 在研究部的、研究班的念碩士博士的,這種地方就要注意了,配合宗教哲學、西方哲學要真正下一道功夫了,你才瞭解這四句話並不足以批駁現在的演變到三千年以 後的宗教哲學的理論,(已經)不能蓋遍了;那人家認為你這個思想犯了一個邏輯的錯誤,以偏概全,你這個也是偏見;拿你偏見的論辯否定了一切,他說也是錯誤 的;其理由不太充分,不能滿足人的思想論辯的精神。

那麼我們再念一下原文,為了諸位研究起見:「若法能生,必非常故。」它不能永遠,有生就 有滅。「諸非常者」,你看現實的世界,一切東西有生就有滅,就是無常;不常在的東西,不能普遍存在的。所謂普遍,在時間上也是普遍,去年有、今年沒有,就 不算普遍;這個地區有、那個地區沒有,不算普遍。說我們地球上有,太空裡頭沒有、月球裡頭沒有,或者火星裡頭沒有,不算普遍;「法身周遍一切處」這個理論 不存在了,他說你本身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第二段,「諸不遍者,非真實故。」既然一個東西有生就有滅,他 不能遍滿一切處的,這不算本體,不是道啊!我們所謂要修道證得菩提、得道,得到那個生命的真體,真正是不生不滅啊!既然在邏輯上不成立,不能遍一切處 (「處」者就是空間),不能遍一切時(遍滿一切時間),那麼它不是道體、不真實了嘛。它有生滅,同我們是一樣,有生來就有死,呆板的;一個水果能夠成長, 它就要腐爛的、就要毀滅的,這是萬物不易的法則,不可變動的一個原則,他說你這個邏輯本身錯誤了嘛。

體既常遍,具諸功能,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待欲或緣,方能生者,違一因論。」這 是論辯的批駁。假使你說你這個主宰、大自在天、這個道體、道的本體,本來遍滿一切處、無處不在,它是常的,永恆存在的;遍滿的,沒有時間可以限制它,也沒 有空間可以限制它。你注意啊,我們古文只四個字,包含包括那麼多東西。「體」,你講道體,既然是真常、永恆存在、遍滿一切處的話;「具諸功能」,換句話它 是個全能的東西,具備了一切功德。拿現在宗教哲學的觀念,可以不用功德這個名稱。那麼你這個本體這個主宰的就是全能、無所不能,具備了無所不能的力量。既 然你認為這個主宰、這個道體具備了全能的力量,應該是一切處——任何地方,月球也好、太陽裡頭也好、任何太空裡頭,一切處(空間),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 一切的時間);「頓生一切法」,他要另外存在,這個世界就永遠存在;他要人類不要戰爭,只要手擺一下,這個主宰說:「你們不要打仗了!」英國跟阿根廷「不 要亂!」兩方面武器停擺了。他說有沒有這個全能啊?沒有這個全能。如果能「應一切處時,頓生一切法。」用不著七天來創造世界。說:我哈一口氣,你看,人就 男的女的變出來了。先有雞先有蛋呢?先有外公先有外婆啊?哲學裡是個大問題,宗教哲學到現在沒有答出結論來。如果你這個主宰是全能的話,哈一口氣,雞也來 了、蛋也來了、小雞也來了,不需要等到今天變蛋、明天變雞、後天又變老母雞,沒有這個事,因為你是全能的主宰嘛!何必「待欲或緣」,何必等待心裡想要怎麼 做?這個「欲」想怎麼做,做不到哦!

我想喝一口茶,必須要去打冷水,到那個燒水的地方開了瓦斯,加上時間把它燒開,還要有茶葉把它泡開,還 要等一個時間,等它冷了溫了,我這個嘴巴才能喝到一口茶——一切萬法因緣湊攏來才構成。他說你假使這個主宰是全能的話,不必等待「欲」(心裡想),也不必 等待因緣湊合才現變成一個現象。他說,「待欲或緣方能生者」,你這個主宰就是能生萬法,還是要第一天變出來什麼、第二天變出來什麼……,還是要因緣湊合攏 來才能夠變出來。好!他說你的哲學思想錯誤了,曉得吧?犯了一個矛盾,什麼矛盾?違背了一因論。「一因」,現在的宗教哲學叫第一因。我們也曉得今天宗教哲 學的發展,過去講有個神、上帝、主宰,他造萬法;發展到現在在學術上哲學上不那麼講了,不用這個名稱了,不是叫做神,不是叫做主,也可以不叫做上帝,他叫 什麼?有一個「第一因」,一切萬有是這個東西來的,「第一因」變出來的。

現在哲學科學「第一因」這個名稱我們覺得最時髦,其實翻開佛教的文 化,我們古老文化幾千年早就有了,沒有逃出如來的手掌心,還是佛的手掌心大,呵。他說如果這個主宰還要靠因緣生萬有的話;好了,他說你小心,你的宗教哲學 根本立場錯誤了!矛盾了嘛!那麼你那個全能的大自在天這個主宰不是宇宙萬有的第一因了。他說你犯了一個邏輯的錯誤,所以你這個哲學理論不成立。

「或欲及緣,亦應頓起,因常有故。」第 二個邏輯,再進一步說,你這個主宰的心裡頭或者我們的心裡頭,第一個慾望來;譬如我們睡覺醒了,今天早晨醒了,我經常問大家同學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 很重要的問題,你敢不敢說我明天……[錄音中斷]……我們今天早晨睡醒了,我們第一個思想想的什麼?諸位年輕同學你還記得嗎?誰都不記得。這是個大問題 呦!非常現實。所以我們講修定,這個定力都沒有,這個定是白修啊!不要說打起坐來才是定,下了座就不定了;記憶力都沒有嘛,怎麼叫定?真有定力,可以記憶 到三生以前的事去了。今天早晨、上午我們做的事,我們上午十點鐘,我們大家回想我那個念頭在想什麼?你早不知道了。那麼因此就是說,上帝也好、你也好,心 裡頭那個欲(要想的)要構成一個事實,我要去買一個手錶,這是欲;心裡頭一個念頭:哎,去買只手錶……[錄音中斷]……同因緣所生諸法,應該說,要變、要 有,一下統統就有了,「頓起」。不要等到有了錢再穿鞋子穿衣服,再按電梯、再下樓、再上街、再看表、再買。「頓起」,我心裡要想表來了,它就來了。為什麼 呢?因為你的體的功能、你本體功能具備全能嘛;全能的東西不要去慾望,(那)有缺點;我們的人生沒有缺點,要想什麼有什麼,應該恆常存在。事實不可能。他 是批駁、辯駁有一個主宰萬物的大自在天(主)存在的這個哲學理論。

由這一派的學理——這個學理多了,他這裡很簡單,這屬於印度哲學裡頭的, 那麼比佛經還早的,所謂「四韋陀典」,印度哲學「四韋陀典」裡頭就是說明這個主宰、這個力量、道體。「四韋陀典」到現在為止,很好的翻譯還沒有完整的。我 們因為信佛教,或者因為研究哲學,不要輕視了「四韋陀典」哦!現在你說買一本印度哲學概論,那不過是概論而已;他現在就是概論的概論,大概論了。「四韋陀 典」的內容非常多哦!而且婆羅門教、投灰外道等等有一個共同點,凡是外道統統主張吃素的。所以當年外道反對佛的第一條口號就是這個,統統主張吃素的。這又 是個哲學問題,非常有趣的哦,人類文化有問題哦!因為我們大家很少研究過「四韋陀典」,印度哲學、外道這些經典的理論,所以大家不知道。現在我順便提起諸 位注意,這裡是概論的概論。

因為婆羅門教「四韋陀典」這一套哲學基礎的理論演變下來,就是現在世界上流行的瑜珈術,修瑜珈的人也講打坐哦, 他打坐有他基本一套理論。修瑜珈,他坐在這裡,兩腿這麼一坐,也不結手印,有些這樣坐、有些那樣坐,有些各種手印一綰、一坐。像我們一看,曉得他是修瑜珈 術的、學哪一派,乃至現在超覺靜坐等等,乃至歐美的催眠術,都是瑜珈學派的遺留出來的。乃至坐一下念個咒子人就可以跳起來,一身可以顫動,這一些等等早就 有了,一點都沒有什麼稀奇。這一派的哲學的理論,他不叫大自在天,但是道理還是一樣;他的名稱換了,瑜珈術說宇宙之間有一個東西叫「大梵」,你們青年人學 過瑜珈的應該知道哦。所謂打坐證道,認為這個大梵就是佛家所說的涅槃,就是這個東西。所以我們現在的佛學的思想非常混亂的,所以我經常告訴諸位青年人,我 說近一百年來、八十年以來的新的佛學著作你們慢一點研究啊!先從古典來;基本打好了,再看現代人(的作品);不然你看的思想認為是佛學,統統不是哦!充滿 了外道思想!講起來有這麼嚴重。

他說這個演變下來,「余執」,另外演變起來的有一派執著;「有一大梵」, 這個道體,也可以叫做大梵天。這裡頭我們注意了,所以學佛的同學更要注意,我們經常把自己的修行也叫做梵行,是吧?經典上也有。那麼同這個大梵天有沒有關 系呢?有關係;又是兩個觀念,沒有關係。有關係的話,「梵」字啊,這個在印度當時我們中文稱「梵」,還是翻音過來的。這個梵字有關係呢,就是印度的這一派 婆羅門教哲學思想演變,配合他的修道,也是打坐做功夫,把身心氣質都變化了;變化了以後人可以放光,也可以修到自己要求得不死。乃至觀想、三脈,我們現在 密宗所講的、同世界上流行的講氣脈、三脈七輪,身上的氣脈的變化,統統是瑜珈學派、印度學派、婆羅門學派來的。那麼中國的氣脈不講三脈七輪,講奇經八脈、 任督二脈。在秦漢以前、在周朝的時候這兩種氣脈都是東方的理論,有沒有關聯呢?大問題了。所以有學者研究,認為印度的密宗這一套理論是中國道家傳過去的; 再有一派認為是道家的老子晚年出函谷關,西出流沙一去不返,傳道到印度去了,所以是老子傳下來的,這一派是站在中國立場的學者;有一派站在外國的立場的學 者呢,認為中國道家奇經八脈、任督二脈這一套學問是原來周朝、秦始皇的前後,印度傳過來的、演變出來的。就很難辦了!

所以你們修煉氣脈,如 果講學術的研究啊,估計也有百八十篇博士學位的論文可以寫。所以你們不要認為說寫論文沒有題目,這些都是題目啊!只是恨自己讀書不多啊。你讀書多一點一 看:哎呦!世界上文化思想有那麼多啊,複雜得不得了!我們今天想的,古人都想過;我們今天做的,古人也做過。人沒有古今的,就是這麼大一點思想。

所 以講大梵這個「梵」字啊,也叫做大梵天,我們講佛學裡提到這個有相同。不同呢,在哪裡啊?梵字的意義翻成中文解釋,「清淨」的意思,絕對的清淨,也可以說 「清淨圓明」,四個字,這叫梵。所以我們出家修行也叫做修梵行,因為修清淨圓明。所以這兩個觀念不能混淆起來哦!那麼清淨圓明的梵行那就是大梵天的修持 嗎?兩回事。

那麼大梵天他那個天神修到了,是不是清淨圓明?也是清淨圓明。那麼這個中間的見地上、邏輯差別在哪裡呀?一個執著了清淨圓明實有;一個認為清淨圓明(是)形容詞,也空。如此不同。這個邏輯差別就太難了。

所以我們今天講全部人類的哲學,乃至講東方哲學、西方哲學的差別,很難哦!哲學雖然說今天看起來不值錢,真正懂哲學這門學問也太難太難了!沒有幾十年的功夫、讀書、好好地學,沒有周遍瞭解人類這些哲學思想啊,很難融會貫通起來,往往一個觀念不清楚就錯了,這是要注意的。

所 以瑜珈學派這一派是屬於婆羅門演變出來,因此在《成唯識論》的原文上加兩個字,我們研究自己的文化,「余執」,古文就那麼簡單。由婆羅門教派演變出來的, 變成了瑜珈學派。這個瑜珈不是我們《瑜伽師地論》的瑜伽;這個瑜珈學派也流傳了幾千年了。連現在在外國、在美國最流行的教瑜珈術,比太極拳還吃香。這個瑜 珈術的各種運動是瑜珈學派裡的十分之一。這一種練身體的叫做「身瑜珈」;唸咒子的,包括密宗的咒子,這叫做「聲瑜珈」。唸咒子的,傳你一個咒子五千塊、一 萬塊的,再第二次一傳一萬二的,你們有許多人都學過的嘛,這個價錢一個咒子……這一種是聲瑜珈。瑜珈學派在印度有一個東西沒有了,「心瑜珈」沒有了,心瑜珈沒有了。這一個學問呢,經過佛法的洗禮,把它變了,就是變成我們無著菩薩所著的《瑜伽師地論》。那麼瑜珈學派裡頭本身沒有了、不懂了,這個道不懂了,所以變成有形的動作。

可 是他們也注重打坐修禪定哦!禪定的路線,他們修的同四禪八定還是同一的原則。因此我們不要輕視了瑜珈術的人哦,修過瑜珈術的比我們一般走學佛的正道的路還 厲害哦!他們可以一打坐把呼吸停止了,放在棺材裡頭,統統釘了、把水泥封了;過一天一夜再打開棺材,還是好的,因為他呼吸可以停止到那麼久了。也等於氣住 脈停,呼吸停掉、脈搏也停止跳動、心臟停止跳動;不是完全停止,心臟是很慢很慢輕微動一下。功夫好的,還有好幾天的。這個是身瑜珈的功夫就能夠達到,實際 上是禪定功夫的一種。所以我們自己號稱修禪,能不能做到還是問題哦!

那麼現在我們瞭解了,我大概介紹了一下瑜珈學派的這些思想同他的修行的技術。所以「余執有一大梵」,這個也叫做大梵天。不過現在的瑜珈術上,「天」字沒有用,這個東西這個道體代名詞就叫做「大梵」。「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我等」,他有他哲學系統的理論。

這 個大梵啊,包括了時間(我們現在新的名稱「時間隧道」),方(空間、方位,八方、十方),這是空間。時、方這兩個名稱。你們注意,「時」就是我們現在觀念 的時間;「方」就是我們現在觀念的空間。「本際」,我們注意啊——本體。瑜珈學派這個本體叫做本際,所以我們有出家人也稱為本際法師,有這個名詞。過去我 有個朋友出了家,詩人,安徽人,後來叫本際法師,那麼他並不是起外道名字哦,因為中國佛經上也用過這個名詞,也有「本際」,本際代表了本體。

而 這一個東西,大梵呢,包括了時間、空間,他是宇宙萬有的本體——本際;不叫本體,因為叫本體你容易抓住一個體了;他叫「本際」。這個大梵怎麼樣來的啊?宇 宙萬有的發生,先有男的先有女的啊?先有雞先有蛋呢?先有太陽先有月亮呢?第一個人是先有白種人還是先有黃種人啊?這些問題在瑜珈來講,這個本際功能一發 動,自然而來。

自然,你說什麼叫自然?在學哲學的人不同意哦!什麼叫自然?那麼學瑜珈的人只講:自然就是自然,不要再問了。所以我經常說, 宗教是個什麼叫宗教?門口掛個牌子:「遊人止步」,不准參觀,這是宗教。進一步你說上帝、你這個大梵,誰造他的啊?大梵的外婆是什麼啊?哎,不准問!信就 得救;不信,下地獄去!這是宗教。哲學家說:不要,你不要那麼凶啦!我絕對信;不過,你把本體後面那個外婆或者外公,你給我看到一點影子,我馬上跪下—— 這是哲學家。你總要給我一點影子啊!你不給我看可以,你告訴我道理。科學家不同意:不行!要把門打開,進去要看,而且要摸得著——這是科學。三個精神都是 一個東西,追求這個本際,人類文化到今天還在追求這個東西。

那麼在瑜珈學派這個本際呢,就說你不要問,自然來的;怎麼叫自然?哎,自然就是自然,不要囉嗦!再不然,「你怎麼不信我的道?!」不信道菩薩不答應了!他嚇瘋了,只好:就相信吧!那不是哲學,那是宗教信仰、情感化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理性的,不是迷信的。這裡非常理性。

他 們這一派的認為,「時、方、本際」,時間、空間、本體,自然而來的;這個本體啊,包括了這個虛空都是他變的,這個裡頭就有我;我們每一個「我」跟大梵的我 兩個相通的。如果我來講天主教、基督教,「我的大梵啊!你要救救我啊!」就是這樣。因為「我」相通的啊!為什麼使我墮落,那麼痛苦、變成這樣啊?一樣哦, 他們的禱告也是這樣,「大梵啊!哎呀大梵啊!你要慈悲我啊!我今天墮落了……」因為我們跟大梵是同一個我的,同一個「我」。所以大梵是我們的真我,我也就 是大梵的一體,萬物各與他一體。如果我們引用東方哲學思想,也可以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了——這個大梵講的話,大梵也可以講這個;實際上這個是中 國哲學裡頭的話。(這兩句話不是這個解釋,這兩句話是佛教融匯了莊子、老子的觀念,鳩摩羅什法師的弟子僧肇法師這位大法師的名著作《肇論》裡頭的,「天地 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他講的大梵的理論幾乎也接近這個樣子。

那麼,他說大梵這個東西啊,「常住實有」,不生不死,永遠存在這個真我。所以我們修道,生命練到最後,回到那個本體去了。哎,有些學佛的人也是這樣的看法哦!回到那個本體,跟本體歸還合一了,就是回到媽媽懷抱了一樣:「媽媽,我不會死了!」等於這樣。所以啊,常住的、實有的;「具諸功能」,也是全能的,這個大梵。能「生一切法,皆同此破。」這一派的理論,同認為有個主宰的天主存在,這兩個觀念是一樣的,這個邏輯他說不要批駁了,同上面的批駁是一模一樣的。

 

剛剛所講到瑜珈學派的學術理論思想,剛才我們也介紹過,這些瑜珈學派同時又有分派。這個分派,有注重唸咒子的,現在講咒子:「有餘偏執明論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這 都是我們古文,佛教學術文化裡頭的一套章法,非常難辦。寫一個哲學論辯性的科學的東西,用文學境界來把它表達出來,沒有研究過作文章的人不曉得艱苦;真研 究過文學作文章的人,曉得這幾個字用下來是千錘百煉,非常困難!一個哲學性科學性的東西,用文學表達、文字表達,非常難。尤其是古文要簡化,不准字多,因 為字一多了不得了!一本書的份量如果我們用白話寫,現在這一本書(《成唯識論》)起碼要三、四本那麼厚,越來越厚了,將來不得了了!

他說 「有餘」另外有些其餘的派別,偏了、執著明論(因明的理論),由邏輯上推理,說明世界上「聲常」,一切萬物以聲音為根本來的,音聲為根本。這個聲音啊,我 們講了一句話,馬上沒有了——其實有的,還在這個空間。科學上現在也有這樣一種說法,這個聲音還是存在的;慢慢傳播開去,擴大、擴大、擴大,遍滿整個的宇 宙。等於我們在海上如果丟一塊小石頭下去,看到一個圈圈,但是馬上這個圈圈第二個大了、第三個更大了;後來看到沒有圈圈——不是沒有圈圈,還在圈、還在 圈,永遠在圈;這顆石頭這一股動的力量盡虛空、遍法界,動能無所不遍。科學也是這樣看法。那麼,聲音的道理也是如此。

那麼,這個裡頭我們岔 過來很有趣的。中國文化哲學思想諸子百家裡頭,譬如老子的哲學、老子的思想,也有這個話(相同的話,不一樣),老子有句話:大音希聲。世界上最大的聲音我 們人聽不見的,有時候螞蟻聽得見、動物聽得見。現在科學證明,我們銀河系統裡頭有一種音量,聲音大得不得了、大得很,經常有爆炸的聲音,星球與星球之間, 那一種聲音大得很。可是到達這個世界,我們人一點都沒有感覺,聽不見。可是有些生物它會聽見。

那麼,在古代印度的聲明論者這個學派,他認為 這個音聲是不生不滅的。因此,佛教裡頭出了一位菩薩——觀世音菩薩,從遠古以來,用這個法門度一切眾生,那麼佛教的說法這叫做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 悲,一切眾生,不止我們人哦!乃至一個小螞蟻、一個細菌,它心念觀世音菩薩,嘴巴不念出來,這個心聲一動,觀世音菩薩就有感應,所以尋聲救苦。但是這個瑜 珈學派的理論講「聲常」,不懂觀音菩薩這個法門,看起來表面好像差不多,其實不一樣,中間差別很大。

現在我們介紹的《成唯識論》裡頭講,那 一些學派執著「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這個聲音的威德很大;換句話,宇宙萬物開始形成,為什麼有這個天地,生長萬物?這個聲音是第一個來的。所以聲 音「能為定量」,它的功能大得很,左右宇宙萬物的一切。這已經脫開了宗教了,已經是哲學與科學之間的了。所以講到印度當時古老的文化學術思想,我們沒有辦 法不推崇。我們當時有諸子百家,印度也有諸子百家,尤其他最發達的是哲學與科學方面的研究。「能為定量」。

「表詮諸法」。表就是表達, 「詮」字照我們現在的觀念來解釋就是「能夠解釋」。它能夠表達我們的意志,它能夠解釋我們的意志,所以叫做表詮。在古文的解釋不同了,能詮、表詮——表達 得出來,有解釋。譬如我們寫一個中國字,這個聲音:「虎嘯」,老虎的叫,我們文字上的解釋、音聲的表詮不同,叫虎嘯;「狼嗥」,那個狼的叫不叫做嘯了,叫 做嗥,就是嚎,是聲音不同。猴子叫「猿啼」,像小孩子哭一樣,很悲傷,猴子叫叫猿啼。狗叫叫「狗吠」。這個字是中國字啊,嘯也好、嚎也好、啼也好;所謂雞 叫叫「雞鳴」,你不能說雞嘯,叫雞嚎也不對。所以中國文字,這就是中國文字,不能隨便代用的。這個道理也就是說,聲「能為定量,表詮諸法。」它表達、解 釋,所以我們懂了一個中國字,它的表詮的功能就知道了。我們假使說某某人,這個人講話他不是在講,在「嘯」,大概他老虎一樣「嗷!嗷!」這樣講話呢,這叫 做「嘯」。哭泣一樣講話,我們可以用猴子的形容:他在啼啊!不是在講話。這就是我們在說明、表詮他的聲音是常。

同樣的,因此有許多修持方面 的人,乃至說拚命唸咒子,念一種佛號、念一種菩薩號,認為念了以後多少功德多少功德,而且我一天念一萬聲,十天一億了;念了二十天,兩億了;死的時候帶到 棺材,很重哦!那麼多的數量。而且數量越多啊,好像往生西方的本錢越夠。或者我咒子念的越大,菩薩一定幫忙,因為我天天念他。這一種觀念對不對呢?沒有 錯。完全對嗎?不合佛法的道理,他沒有懂佛法。所以唸咒子啊什麼,真講唯識的道理,所以我經常說修行很容易,明理太難!教理不明,盲修瞎練,統統走錯了 路!一定要通教理。這個道理要明白。

現在我們看他講聲音的這一個學派,因為我為了青年同學們再三注意,反覆念這個文字,希望你們多努力一點,多念幾道都記得,不然聽過了算了,很可惜!浪費自己的時間與精神。「有餘偏執(偏掉了),明論聲常,能為定量,表詮諸法。」這是一種,偏差地執著。

有執一切聲皆是常,待緣顯發,方有詮表。」表 詮、詮表一樣,這是玄奘法師玩弄文字的手法。他說有些人執著了認為念了咒子、一切聲音不變,永恆存在。這個聲音將來在這個宇宙之間,現在我們假使說講了的 話、講了《成唯識論》,我這個聲音在這個宇宙間永遠存在的——他們學派的(認為)。有啊,錄音了,存在的;但是錄音帶壞了還是不存在;可是他們認為這個聲 音壞了錄音帶沒有關係,這個聲音永遠存在。那你說我的祖母我的祖父過世了,我想聽他講話怎麼聽不到呢?「待緣顯發。」因為你耳朵沒有神通;耳朵有了神通、 有了這個緣就聽見了——可以那麼解釋。他認為聲音是常。因為現在因緣不湊;因緣湊合了,我們聽古人的聲音還是聽得見。所以我們入定的時候,以定力的關係, 聽諸佛菩薩說法,坐在這裡聽得清清楚楚,就靠你的定力夠了。所以「待緣顯發,方有詮表。」它這個聲音、作用就出來了。

我們現在看了原文,有 一點特別注意啊,我們現代人大家諸位同學至少中學念過物理吧,世界上光速來得快、還是音速來得快?現在我們只曉得光速來得快,任何東西先看到光;聲音來得 慢。現在科學物理上都認為光速,沒有認為聲速;聲音比光速慢到多少,科學家也計算得出來,都有一個數目字。所以現在在科學上假使承認聲是常在的話,在科學 上還沒有通過、不承認。你說光是遍滿一切處,還承認,有道理。我們是現代人,現代的青年,乃至到未來,所以我經常說研究佛學要路線變了,非要同科學配合不 可哦。不然你是關門閉屋自尊,關起門來在裡頭稱王,外面人家已經進步到不得了了,一概不知道。這是我順便岔過來的。

那麼現在呢,你看我們佛菩薩的智慧,他的說法,至少在這一段,同現在二十世紀的末期,自己認為科學很昌明的時代,並沒有跳出佛的手心,他也不承認聲是常的,「彼俱非理。」他們這種理論不合理的。「所以者何?」什麼理由?

且明論聲,許能詮故,應非常住。如所餘聲,余聲亦應非常。聲體如瓶衣等,待眾緣故。」這 一段。我們一看,我們常常讀這些書啊,對玄奘法師發生無比的頂禮膜拜。真辛苦啊!怎麼樣翻譯喲!把這個邏輯觀念的道理用這種中文翻,文字很好啊,非常美! 他說「所以者何?」什麼理由?現在舉理由。他本身的文字就是因明,先是一個前提,前提是什麼?你這個理論錯誤。為什麼錯誤呢?等於我們現在寫科學的文章, 主題是什麼?提出來了;下面是理由,再說理由了,就是說話的方式。所以學了因明應該會說話很有條理。比如說我現在反對你這個思想,為什麼?因為什麼理由? 次第說明了,那麼因此把主題跟理由說明做一個結論,說因此我反對。

「且明論聲。」現在我們姑且跟你倆談談,討論世界上一切音聲的問題。

「許 能詮故,應非常住。」這個「許」字拿現在觀念就是「你承認是吧?」你承認音聲能夠表達一切人的思想與感情,對不對?我們說話就是聲音發出來,聲音可以表達 表詮人家的思想和感情,對不對?「許能」,你承認。「應非常住」,這個聲音發出來的時候,譬如我們受了痛「啊喲」叫一聲,是表詮什麼東西啊?表詮我現在很 痛。聲音過了,已經把意思表達完了,就沒有了。所以他這個文字寫法:「許能詮故,應非常住。」應該它不是永恆的,這個聲音過了就完了,有生就有滅嘛。

「如所餘聲。」為什麼呢?如果你這個聲音,我講一句「啊喲!」永遠存在的,「啊喲啊喲……」永遠是那個啊喲,第二句話講不出來的,第二個聲音插不進來了嘛,沒有第二聲了嘛。所以你看古文這個文字難懂吧!「許能詮故,應非常住。」

「如 所餘聲」,我們說法的還要發出所有其餘的聲音,怎麼辦?如果你這一個聲音這一句話講過了,永遠是這一句話,我們兩個鐘頭不要聽課了嘛,只聽一句話。「如所 余聲」,他有不斷的話、聲音插過來啊。那麼,「余聲亦應非常」哦!根據剛才的道理,我們講一句話,這個聲音過了就過了;後面所有聲音來,每一句話、每一句 話都是過了就不存在了,是不是呢?他說是當然的道理。

上面講因明邏輯,宗、因、喻,主題、前提,現在因(理由),申述理由。好,現在論辯。 這個論辯就是正、反、合合攏來論辯的道理,因明同一般西洋的正、反、合不同,它用喻來辯。有些道理直接講不出來,必須要比喻,喻的因明是什麼呢?聲體是並 一的。那麼這個因明的論辯是什麼?因明的道理,聲是無常的,聲音不是常在的,每個聲音是過去了就過去了,生滅法,無常。因明上面的話,你翻開《因明入正理 論》就看到了。聲是無常,「如瓶衣等」,這就叫做喻,如瓶子、衣服等等。你看古代玄奘法師翻譯邏輯的書籍用這些文字這樣翻。他說聲音它本身不是常在的,它 待因緣而生,我們講話如果沒有聲帶,或者感冒了喉嚨啞了,或者掉了牙齒、或者嘴唇缺了,聲音就講不出來;或者沒有思想了,也講不出來。所以發一個聲音,很 多因緣湊合攏來的;而且每一個聲音講出來,無常,講過了就沒有了。猶如一個瓶子,這個瓶子本來沒有的,靠化學的泥巴、水、人工機器,硬把它做攏來。譬如這 件衣服,本來世界上沒有這件衣服,靠紡織品把它湊合攏來,靠裁縫裁剪、人工,種種湊合攏來,穿在身上,它是無常的。當我們第一下穿在身上,就開始在破壞 它,慢慢衣服變爛了、變皺了、沒有了,生滅了,無常。所以他說聲音也是這樣,比喻像瓶子一樣、像衣服一樣,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是過了不存在。這是宗,不是 因。

剛才這位同學問的是因明的名稱,邏輯論辯,因明宗、因、喻(比喻)。「余聲亦應非常」,他說聲體(聲的本體功能)猶如瓶子、衣服一樣; 「待眾緣故」,它靠一切因緣湊合而存在的。所以,他批駁有一派(瑜珈學派)專門崇拜修煉自己的音聲就可以成道,他的哲學理論基礎是錯誤的;聲是無常的。不 對的。

另外,印度的這些學派很多,「有外道」,乾脆他叫外道了,社會上當時很多理論。「有外道執地水火風極微實常,能生粗色。」好了,問題來了。所以我們現在研究佛學不簡單哦!像我都是外行的,我這是外行人隨便講話,你們諸位同學注意哦,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努力。牽涉到科學了,現在就來了。

但 是你看,如果我們研究希臘哲學的人,研究印度古代上古哲學、希臘古代哲學的,我們今天所謂原子、我們所謂核子,這些思想在希臘在印度當時早就有了。今天我 們人類文化自己號稱科學到了現在這一代,是人類的光榮——一點都不光榮,古人早有了,不過沒有去發展它。但是這一套科學家的這些理論,在上古我們人類的祖 先們早提出來了,中國也有,不只印度、希臘,埃及都有。現在提到,這個在佛法認為呢,這一些叫做外道,因為它是偏向於唯物論的,不是偏向唯心的。他說有些 外道堅執地水火風這些物質的元素。物質的元素是現代科學的名稱,在佛學古代叫做「極微」。青年同學們要注意,這是個常識了。佛學裡頭「極微」這個名稱在現 在的學術上,就是物理學所講的「元素」。認為物質的元素這些原子的東西是常,物質不滅、不變的,這個就是上古的印度的物質不滅論;當然現在科學不承認了, 物質是變的,不是不滅。但是後面又有了,物質是要滅的,可是物質的能(能量)互變。但是現在科學沒有提出哲學的理論說「能是永遠不變的」,這個話科學家現 在沒有講,可見現在科學家很謙虛,因為不敢斷定是常、是無常,很難!現在還在追究。你看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之間,共產主義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思想,根據十 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初期那個唯物思想來,認為是物質不滅的——早錯了,錯得一塌糊塗!在科學上就站不住了,現在科學家根本聽都不聽,那些理論是陳腐的。但 是這個陳腐理論在古代早有了,認為地水火風這些極微(元素)是常,「能生粗色」,認為物質不變的,物質不滅論,它能夠造出物理世界、物質世界這一切東西。

「所生粗色,不越因量。雖是無常,而體實有。」這個地方要注意了。他說,所生出來物質世界的各種物質,包括我們人的身體也是物質之一,並沒有超越它的因,並沒有超越它極微因素,物質的各種因素湊合攏來變的,它有它的定量,沒有超越的因量。其實我們轉差一 點,同我們現在的原子理論差不多,原子的那個東西是一樣,排列的方向、次序不同,形象就不同;可是原子的因量還是一樣的。假使有現在學科學的也可以那麼兜 攏來。所以它叫「不越因量」。「雖是無常」,這些物質生出來慢慢變成沒有了,看起來是生滅不停;「而體實有」,物質是不滅的,它的元素因子是實在的。這一 派的理論。

那麼《成唯識論》批駁:「彼亦非理」,他說他們這一派也不合理。這一派哲學的理論,剛才我講過一個話,印度任何學派有個共同點,共同點是什麼?都在追求生命的真諦。雖然他偏向於認為一切唯物的思想,但是同歐洲文化、同西方文化、同別處不同,他們還是注重修道,這一派的修道……(第30集完)

(2008-04-10雨辰 聽錄。玉樹臨風2011-09-23三校完。)

【書籍目錄】
第1頁:唯識與中觀(一) 第2頁:唯識與中觀(二)
第3頁:唯識與中觀(三) 第4頁:唯識與中觀(四)
第5頁:唯識與中觀(五) 第6頁:唯識與中觀(六)
第7頁:唯識與中觀(七) 第8頁:唯識與中觀(八)
第9頁:唯識與中觀(九) 第10頁:唯識與中觀(十)
第11頁:唯識與中觀(十一) 第12頁:唯識與中觀(十二)
第13頁:唯識與中觀(十三) 第14頁:唯識與中觀(十四)
第15頁:唯識與中觀(十五) 第16頁:唯識與中觀(十六)
第17頁:唯識與中觀(十七) 第18頁:唯識與中觀(十八)
第19頁:唯識與中觀(十九) 第20頁:唯識與中觀(二十)
第21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一) 第22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二)
第23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三) 第24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四)
第25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五) 第26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六)
第27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七) 第28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八)
第29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九) 第30頁:唯識與中觀(三十)
第31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一) 第32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二)
第33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三) 第34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四)
第35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五) 第36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六)
第37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七) 第38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八)
第39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九) 第40頁:唯識與中觀(四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0-11 23:03:00
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28 23:05:25
請問您有關:南師這上丶下冊的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書在那裡可買到,我很喜歡想閲讀,可否請您告知,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