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二十三)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原文:「應知即是二十二根。前五色根,以本識等所變眼等淨色為性。男女二根,身根所攝故,即以彼少 分為性。命根但依本識親種分位假立,非別有性。意根總以八識為性。五受根如應各自受為性。信等五根,即以信等及善念等而為自性。未知當知根體位有三種。一 根本位,謂在見道除後剎那無所未知可當知故。二加行位,謂暖頂忍世第一法,近能引髮根本位故。三資糧位,謂從為得諦現觀故,發起決定勝善法欲。乃至未得順 抉擇分所有善根名資糧位,能遠資生根本位故。」

…這個根根,就是這個質地好不好。不是那塊質量你想修 道?修死了也沒有用!尤其是道家的話:「此身無有神仙骨」,骨骼生出來就有神仙骨骼,這是業力帶來的,因緣、種子是如此;「縱遇真仙莫浪求。」碰到活神 仙,你不必跪下來求道了。就是告訴你修仙、立地成仙的法門你都修不成,因為不是那塊材料。「此身不是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你亂求有什麼用?這就是根 器問題。

你說佛法不講根器啊?非常注重根器!所以禪宗以《楞伽經》為根本,唯識以《楞伽經》為根本,有五乘根器。那個是外道根器,就是外道根器;是魔道的根器的人,就是魔道根器。那麼你說永遠是嗎?不是的。他是一個階段,這一生是一個階段;這一生過了,算不定他來生轉了呢。

所 以你們講氣脈的成就,在道書上講,收徒弟就看看是不是那個根骨。就是兩個字,有這個「根骨」沒有。那個骨頭生來的那就不同,仙有仙骨。那麼以中國文學來 講,什麼是仙佛之骨呢?中國文學你看到是文學——是很高的哲學,兩句詩:「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這個「多情」不要亂解釋啊!大慈大悲才是多情,菩薩 才多情。所以「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他這裡說「應知即是二十二根」。哪二十二根呢?「前五色根」, 最前面的五個根:眼睛、耳朵、鼻子……眼耳鼻舌身,這是前五根。仙佛有仙佛的眼,所以孟子也講,看眼睛是看相裡最重要的;那個仙佛的眼他就是不同,生來有 此根骨。你們在這裡台灣這個碟子裡頭、杯子裡頭的環境,所見的人物太少,我們當年看的太多。等於一個酒樓擺一個大和尚的像,我一看就喜歡,這種和尚在大陸 上真的那個樣子的。差不多了,當然差一點;看過好幾個。你看胖胖的那個樣子,怪相——哎,他就是一看就曉得:有道之士,骨相不同。(對一同學講:你去拿來 那個缽盂給他們看看。)將來我就是學他,跟他當徒弟,端個缽盂在你們門口一站,弄碗飯吃。他一看就是不同。我們大家裝死了,裝起那個打坐、好像學佛的樣 子,就不是那個菩薩樣子。他就是一樣。所以講到這個根啊,非常重要。「前五色根」,就是五個基本的外形,眼耳鼻舌身。

以本識等所變眼等淨色為性。」眼睛、眼耳鼻舌身為什麼會變呢?我們為什麼有些人生來眼睛不好,有人生來耳朵不好,有人眼睛特別靈光,有人耳朵特別的?就是看耳朵相,有人那個耳朵那長得那個耳朵就像耳朵!像我們這個耳朵啊不大像耳朵,這個是各人習慣。這個根性是什麼?就是你第八阿賴耶識。看你的相,所謂算八字、知宿命,就是你前生第八阿賴耶識所造的業果所帶來的。

你 看,這就是我最喜歡的我的那個師父的像,你看好不好?這個樣子。你看那麼一個怪相,一看就是佛,佛相,傻里傻氣的,這個樣子,多好啊!我很想有一天不講這 些,什麼唯識課啊都不講了,就穿這個衣服往你們門口一站,要飯吃,要錢:「都拿來、拿來,收來、收來!摩訶!娑來!娑來!娑來娑婆訶!」那多舒服啊!你看 這個樣子,就是佛骨、仙骨。

當年我在大陸修道,這樣的和尚我看到過好幾個。而且還不是那麼乾淨哎,這裡鼻涕、眼屎都有,他臉也懶得洗。你仔 細一看哪,哎呀,那個味道好得很,越看越可愛!這個可愛不是男女之間的可愛哦——那不曉得多清雅!捨不得離開,就跟著他了。在這裡我還沒有看過第二個,就 是看過他,呵!這就是根骨不同。雖然是塑的一個相,根骨不同。不是寒山;寒山的朋友拾得那個相,你看多好!

他說假使一個人變成這樣,你一望 而知這個人不會做什麼事,一定是修道的,他的根骨就是走這個路子。假使這一種人做世間的事業,也是了不起的呦!也是特殊的相貌,也是富貴中人哦!但是他不 會走的,他的根骨不同。為什麼道理呢?我們眼耳鼻舌身意,「以本識等」,第八阿賴耶識種子所帶來,所變出來的,「眼等」,眼睛、耳朵、鼻子、身體。「淨色 為性」,什麼叫淨色?色是物質了,就是我們生理上的這個細胞。淨色還不是細胞,淨色很難解釋了,淨色只有氣脈通了的人……決不是細胞。你們認為是細胞啊, 那都不是。「淨色」,我們眼睛變成眼球,當然是由很多細胞組織攏來的,這個已經不是淨色了。譬如我們皮膚肌肉,它那個還不是細胞。在細胞未變、將變成那個 中間,那是淨色。所以中國道家無以名之,叫做「氣」,那個氣化的那個東西,那個是「淨色」。

「淨色為性」,前五根。你要注意啊!這裡講到增 上緣,所以有些人修眼通的,他眼睛一修就成功,有些人練眼通練不成的——他業力種子帶來的。你曉得在美國很多美國人,多半是女的,有前知的、預言,多得很 啊!世界各地好多,我們台灣也有人專門買飛機票去問他前生,我說:「嗨呀!你不要去了!」問了半天他沒有說你是中國人轉生的,因為中國他不知道,他的眼通 就是那個範圍。現在各國世界各地有神通的人出來多得很哦!不是現在多,古來就有;現在交通利便,傳播事業發達了,大家都曉得那裡有一個人,有宿命通的,知 道前生的,到處都去跑去。像我曉得美國有兩個女性,生來就會的,會預言、會知道前生,家裡忙得很哎!世界各國各地的人去,早兩三個月要登記好,安排時間通 知你,你還要正好飛機到,才有時間跟你談一下,「哦!先生你是哪裡人……」最多講的不是猶太人就是印度人投胎的。這一些。

有些人天生耳根就不同。這是前五根。

男女二根,身根所攝。」 戒律上男性的生殖器叫男根,女性的生殖器叫女根。那麼,這屬於身根所攝,包括在身體身根內部去了。但是單獨來講男女二根是非常重要。那麼我們現在講給你們 聽,我們小的時候啊,奶媽跟媽媽兩個抱我們洗澡,那已經好幾歲了、六七歲了,不過很嬌貴了,洗澡還懶得洗。奶媽、好幾個人服侍著,那個奶媽洗到這裡的時 候,那麼講笑話:「嗨,這是『祠堂』,不能碰!」洗到男根的時候——祠堂,祖宗的祠堂!將來後代不曉得旺出來多少,所以叫做祠堂。「哦,這是『祠堂』,不 要碰!『祠堂』不要碰壞了!」所以洗「祠堂」的時候特別小心。我們小的時候一邊跟她洗澡一邊想:奶媽講話這是「祠堂」,什麼意思?——祖宗牌位,這是後代 的祖宗牌位,哈!所以戒律上、佛經上也等於是祠堂的意思,男女二根都是祠堂了,生命的根,生生不已,人類一切萬物都靠男女二根生旺起來。

七個了。不過男女二根屬於身根所攝。

故即以彼少分為性。」 為什麼修氣脈要注重這個海底呢?就是男女二根的關係。要想成就這個色身——雖然它是屬於身體的一部分,但它是這個身體最重要的生命根源的一部分。「故即以 彼少分為性」,因為它歸在身根的部分,是身根一部分的性能。那麼,拿現在的醫學來講,這個就屬於神經的末梢,都是一切神經的頂尖了,所以之重要,「以彼少 分為性」。所以你們諸位年輕同學好好保養你的「祠堂」,不要隨便犯戒。

命根但依本識親種分位假立,非別有性。」這個命根呢,除了有形的男女二根以外,命根是什麼東西?所以我們現在有人問,好像去年上課(有人問),我說懶得答覆。你要曉得,答覆這些(時間)長得很,耽誤了正課。還有剛才同江尼彬一 講,我說你當老師的人都不曉得!下來休息的時候盡來給我問問題,那不要叫休息了!以前我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在休息時候問問題,一定挨我的罵!我說我現在在 幹什麼你知道嗎?「休息。」「好了嘛!休息你來問問題?!」到上課的時候問。但是上課的時候,你比如去年有一位同學,不曉得現在在座不在座,提出來算八字 同唯識的關係,現在來了。我說將來你會知道,(當時)沒有講到那裡。

這個八字啊,有沒有?有。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種性所帶來這一生的 因果遭遇。換句話,你八字就是所謂算命、這個人的命根。那麼但是八字是不是準確呢?準確。——推理。有西洋的算法、中國的算法、有各種各樣的算法,但是最 高分只百分之六十。如果某一個人對八字精到了極點、深通了,到了大智慧有神通的境界了,算到了准了百分之九十八,最後還是不准的。因為這是靠推理、依通算 這個命根。命根是什麼?宿業,所以古人也叫做宿命,你過去的業力所帶來的。那麼這個宿業帶來的呢,八字,不要看八字,看相就看出來了。由這個相呢,學唯識 叫法相宗,每一個人相上就帶了,很明顯的。當然不是面相,你講話、態度、儀表、走路、作人、高矮大小……什麼都有關係。瘦得像廣素琴講我脫了水的一樣,那個就是他,個人業力不同。像廣素琴他自己就沒有脫水的,那又不同。這個就是命根所帶。你要做東方人、西方人,皆由命定。但是這個命是什麼呢?是前生所帶業力,無主宰、非自然。這個命定。

所 以命根啊,這個生命來的,「但依本識」第八阿賴耶識親種的分位,親因緣種子所帶來業力中分位的假立,分別種類。怎麼叫做假立呢?你這個八字如果算這一生的 這個命定了,再一生的命不是這個命了,看你現在所造的因果;是分位的假立。而且算八字講運氣,運就是一個階段,年輕不好、中年好,中年不好、老年好,或者 老年又不好,老年哪一年好、哪一年壞,它的分位的假立。

「非別有性」。他說另外這個命並沒有個呆定真正一個命確定在那裡,因為它是「分位假 立」,所以真正修道學佛的人,大丈夫可以轉命,為什麼不能轉呢?學會了算命更能夠轉命,我算到這個時候運氣不好,再一推算是哪一點不好,我就在這個地方, 四個字:「修德進業(進德修業)」,就非改不可。在本識上、第八阿賴耶識的習氣上改嘛。你說我這個是命定改不了——改不了你活該去受報!改命是什麼辦法 呢?修德進業(進德修業)。所以儒家教我們作人做事就是轉命啊,大丈夫能立命啊!所以孔子也只講「五十而知天命」。

可是這個道理,你懂命 理,不是算八字這個命理了,自己曉得、認識命,談何容易啊!以孔子的修養,你看孔子一生,比你們哪一個青年都艱苦啊!生來父親早沒有了,母親帶他,十一二 歲他又當家了。哥哥又是殘廢的,還有姐姐,一家要自己挑起來,又沒有遺產,那多苦啊!什麼都做過啊!但是他就轉變了自己的命運,你看,萬世的大聖人,這個 了不起啊!這就是我們大丈夫所值得傚法。你們最近有好幾位,就是講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拿自己的生命給大家贖罪,也就是說明這個命的道理。那麼做不做得 到呢?他的願力是非常偉大,菩薩願力一樣的,自他相互影響。所以同樣的道理,這個命你要搞清楚。

「命根但依本識親種分位假立,非別有性。」 並不是特別有個固定不變的。尤其是學佛的人學會會算命,一天到黑迷信那個算命,我一看就煩了。本來教你們懂理,結果你還是搞,這樣還是學佛法?這是外道 了!一天在命運的迷信中。迷信就是不要給他迷住啊!你要透過這個理,所以算命懂得了這個理,哦,運氣不好,不好怎麼轉呢?進德修業,就可以轉嘛。運氣不 好,萬事吃虧。所以算命的人,還有我教你們學會算命,最容易造口業啊!無意中就造了一句口業:「唉呀!這個地方你不大好啊!」他的心理受了你的影響了,這 句話就害了人家。他本來還沒有事,「哎呦!他說我不大好,他命算得很靈的!」完了!本來還可以打過去的,給你一句話害死了,造了口業了。所以這個是佛的戒 律絕對不准的地方,很容易造口業。而且還會造意業,因為你看了八字,把這個傢伙壞呀、好呀看出來了,嘴巴是:「嗯!你八字很不錯了!很不錯了!」心裡: 「這個壞蛋,你這個傢伙壞蛋,這個八字壞!」你的意業又不對了。所以不讓你們學,你們沒有資格學。像我們玩了一輩子你看我絕口不談這個,我也會看相,我也 從來不看相,管它好的壞的!那個人蠻可憐,可憐人本來那個相就難看嘛,你管他相好看還是(不好看)!你也不要他做你的什麼人。可憐就要幫忙嘛!哦,他相好 看可憐才幫忙,相不好看的可憐人就不幫忙?!你去你的,你還學什麼佛法!就是這個道理。相跟命,相比命還靈,這就是命根。

為什麼每一個人有 這個相貌呢?是本識的親種的分位假立。但是你要知道,「非別有性」,不是永恆不變的哦!大丈夫就可以轉變。我看到很多修道的,大陸上有幾個高僧,我要皈依 的人,像你們見到和尚就皈依,我們當年二十幾歲比你們勤快多了,一看這個和尚有道,跪下來就皈依。管你的!你愛收也好、不收也好,我叫你師父了,就賴上 了。像你們笨笨的,還要選個時間,皈依不皈依,還要搞的……像我們啊,看到對了就「崩咚」兩個膝蓋頭髮軟,就一跪。所以有朋友說你發賤啊?我說哎對不起, 就是發賤!「哎,這一個爛和尚都給他跪?」我說你看得的出來啊?!但是我這個膝蓋頭都沒有跪錯過,給我一跪過的,都被我挖出來,真有東西;外表上看不出 來。

那些人你說看他的相啊,那是孤苦伶仃沒有一樣好相——哎,人家成道,是大好相!你仔細一看,都是大好相。他得了道,他那個壞相已經變成 好相了。所以我從前有個師傅,眼睛、嘴巴那麼大,鼻子像一個蒜頭那麼小,兩個眼睛那麼大,耳朵棋子那麼小,而且長成一堆了,你看那個樣子好看嗎?哎,越看 越好看,比他還漂亮!那奇怪了。

這些在此地所見的也許不多,我講的都是真話,不是小說,我都親眼看過的。相信啊,相、命都不能範圍一個人。尤其修道的人,範圍不住的。他心一堅定了,就把它突破了。這要注意!

現在講二十二根,前五根、命根。

意根總以八識為性。」我們這個能夠思想、能夠感覺、能夠感受的是意根,總是要根據第八阿賴耶識。所以意根的本身, 所以我們打坐空念頭是空掉了意根,第六意識一空,第六意識無分別、無妄想,念頭清淨——第六意識空了嘛。你說第六意識空了,你們因為道理不懂,還要覺得 「啊呀不對啊!我還沒有空完。」你空完到哪裡去啊?那已經歸到第八識阿賴耶識。第八識阿賴耶識你要想轉了,除非證果啊!那還早了,慢慢來嘛!你只要在清淨 意念上久定,久定以後必變嘛!現在都告訴你們秘密了啊,再不懂的話,就不好了。所以「以八識為性」。

五受根,如應各自受為性。」 怎麼叫五受根呢?苦、樂、憂、喜、捨,知道吧?我們人生你看每一天都在痛苦中,那一個不在痛苦狀態中?坐久了腰累了,苦;睡久了,也苦;站久了也苦;餓了 苦,吃飽了苦,沒有一樣不苦的,你仔細看看!心理上的苦、生理上的苦,當學生的苦;那麼當老師的苦不苦啊?像我這樣,苦得要命!我天天在埋怨自己,我何嘗 想每一天自己好像賣嘴巴,我就是自己比自己呀,比那個末流的歌星都不如,末流歌星一天只要唱一個歌嘛;我一天不曉得要唱多少!人家唱一首歌兩千塊,我一天 拿不到幾毛錢!那個埋怨自己命苦啊!苦啊!真苦啊!你看世界上哪一個不苦?做生意的苦、做人家太太的苦,當人家丈夫也苦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人都 是這樣苦。

樂、快樂:實際上世界上沒有樂;輕微的痛苦把它當成快樂。沒有真正樂的。除了清淨之樂,那是不容易得到,那是道。

苦、樂,人生你看!

憂:哪一個不在擔心?擔心就是憂。擔心考不好、擔心挨罵、擔心前途、擔心壽命。都在憂中。

喜:沒有真喜啊!稍稍把那個憂愁的心理減輕一點就很喜歡,覺得自己了不起。

這是四種。

第五種:「捨」,捨就是忘去了。譬如我們生病感冒,坐在那裡一天痛苦啊,咳啊咳啊,你丟不開啊!你丟得開就是捨。我們身體打坐,兩個腿發麻,捨不掉啊,丟不開呀!丟開了,那當然了不起呀!丟不開。丟開了叫捨,就有空靈的感受。

這五種東西叫做「五受根」,你注意哦!都是感覺方面,在心理、生理產生感覺的。

你們要記下來哦!不記下來,自己以後一看到「五受根」,現在自己不註解,將來苦頭吃大了。自己也沒有腦子,什麼叫「五受根」?

「如應」,隨你說、相應的,這個五受根「各自受為性」,這就是屬於五陰裡的「受」,色受想行識這個「受」、感受。所以五受根啊,自作自受,它的性能(這個「性」不是明心見性的性)是如此。這也是五個了,二十二根。[引磬響]

 

「所 緣緣」的這個部分我們再加說明一下。所緣之緣,我們這個生命在這個世界乃至他方世界,這個生命的存在,是由種子多生累劫自己的因果所積的種性生的現在的現 行(現在的行為,就是現在的遭遇);現在的現行累積起來,變成未來生命的一個種子。簡單一句話,種子生現行,由現行構成了種子,就是一個因果輪迴的根本道 理。

那麼現在我們今天生命的存在,以過去種子生的現行的因緣,有這個因緣,加上我們現在這一生的染污。染污是唯識的名詞,現在的話就是污 染。那麼這一個所謂染污也好、污染也好,這是所緣之緣,由一點一點連鎖的關係構成了過去、現在、未來的因果關係。那麼,因緣當中分四種緣:親因緣,本身的 業識種子帶來的,無主宰、非自然,但是不是無神論。神是誰?就是我自己。主持生命一切的業果報應,一切唯心所造,這個本身是因緣。

父母的遺 傳,社會時代的環境等等,都屬於增上緣,增上有善根增上、惡根增上。那麼,有過去、現在、未來永遠的這個生命,除了證道以外,流轉不停。是「等(平等性 的)無間緣」,一股水流一樣平等地流過去,永遠沒有間歇性的、旋轉的。那麼在這個中間,現行所發生的種種的作用,乃至過去、現在、未來,是所緣之緣。

那 麼上次講到所緣緣中間,把生命的這個所緣緣的現象,分成二十二根,二十二個根。那麼我們這個身體叫做身根,這個身體的部分生生不已,譬如人生人,不曉得哪 個時候開始有兩個,一個男的一個女的吃蘋果吃壞了的,然後生了我們那麼一大堆,這一大堆人還要生下去。所謂男女二根,男根女根,生殖、生理的作用。男女二 根屬於身根,上一次我們提到過。總合這些歸納起來,感受的、心理的、生理的一共二十二根,上一次講到這裡。

我們現在翻到二百九十六頁倒數第五行,下面開始:「像命根但依本識親種分位假立,非別有性。」所謂這個命根,這個命根呢,不是我們普通醫學上(講的),普通醫學上把男女兩性的生殖機能、生殖器部分,包括所謂道家的丹田、海底,針灸的所謂氣穴啊,這個東西叫命根。這裡所講的命根是抽像的,概括具體的東西;這個命根就是我們這個生命所在的,就是我們今天一口氣活著,這條命還在。這個命根哪裡來的呢?「但依本識親種分位假立」,這個本識就是第八阿賴耶識,自心的本識的功能,親因緣所生的種子。

怎 麼叫分位假立?它有了命根的成就,粗的分位,譬如我們生理是一部分,生理再把它分析起來那多了,可以分成幾百種,佛經粗的分析是四大:地、水、火、風。拿 我們現在西醫的生理學分析人體就有九大系統,譬如中樞神經系統、自律神經系統、各種系統,所以我們不作這個分類。過去佛法「分位假立」,或者六根、六塵、 五蘊等等。這些分位是我們人為的把它分開了研究。

怎麼叫假立呢?仔細研究起來這個命根啊,哪一樣都不是。你說頭腦是我們的命根嗎?還是心臟是我們的命根呢?哪一樣都不是。可是它假即真,這個假象構成了的確我們有一個生命存在,能夠知覺、能夠感想的,等等,所以叫做「分位假立」。「非別有性」,並不是另外有一個主宰給我們生命;也不是唯物的作用——只是物質構成了就有這個生命,物質滅了就沒有了——都不是,不是唯物的。

心、 物這兩種以上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呢,我們總名它只好叫它是個「心」,或者是「性」。這個心、性兩個觀念,就是說它包含了生理部分、心理部分,物質部分、 精神部分,所以「非別有性」,不是另外有一個能主宰的。「意根總以八識為性」,我們這個現在能夠思想的第六意識這個意根,意根的根據是第八阿賴耶識。「五受根如應各自受為性」,這個我們上次提到過,現在是重複提起請大家注意。

所 謂「五受根」,「受」就是感覺、享受方面。最明顯的,佛法歸納性的五受根是:苦、樂、憂、喜、捨。這是我們平常這個人命根的存在,每天生活遭遇都在這五個 境界中,這是歸納性的。或者是痛苦;不痛苦是快樂。嚴格地講起,我們上一次講到過,這個世界沒有真的快感,也沒有真的快樂。輕度的痛苦,我們錯誤的觀念當 它是快樂,幾乎是純苦無樂。輕度的痛苦當它是快樂。譬如喝一杯咖啡,刺激一下很快樂。像我們喜歡吃辣椒的,給辣得很痛苦,一身流汗:「哎,好舒服!」這個 是輕度的痛苦,叫做快樂;畢竟沒有快樂。憂喜也是這個道理。實際上人生多半在憂患中。

所以我平常經常講到世界的觀念,我經常說這一代青年拼 命算命,我說這一代青年、這一個世紀中間——像我們年輕也喜歡了,這裡算命、那裡看相,不曉得花了多少錢。而且自己也學;學會了以後,我一概不學了,我把 所有人的命都算完了,包括我自己,八個字(當然不包括你們這一代,)我們這一代,在座的白髮蒼蒼的都在內了,八字都定了的:「生於憂患,死於憂患。」就不 要算了,只有這八字!那麼在實際上呢,包括你們也這樣,人生青年也好、老年也好,畢竟都在憂患中。什麼都不憂慮呀,老了憂:幾時死啊?明天呀?後天呀?都 在擔心。走一步路,「哎,小心一點啊!」天氣冷了,「衣服穿好,不要著涼!」為什麼?怕死掉!都在憂患中。偶然脫離了輕度的憂患,很高興了,已經叫做喜歡 了。

所以苦、樂、憂、喜、捨,捨就是真正的放下。很難捨!譬如有許多思想,我們很想「不要去想它。」你不想它,它來想你,排脫不了。夜裡睡 眠,「哎呀!最好自己不要想了,睡著多好!」你想睡,它不要你睡,它偏來想你耶,它非常多情,這個捨也很難!所以這五種在佛學叫做「五受根」,一切的感 受、感覺都是由它來的。

那麼這個五受根完全是心理狀態嗎?不一定,有一半是生理作用。所以只是受陰所攝——「五受根」。

「雖 然如應各自受為性」,怎麼叫「如應」呢?例如這些,與我們生命活著一切相應,互相交感起作用的。但是,苦、樂、憂、喜、捨,五個,歸納性的;但是這五個、 五樣情況完全不同。苦是苦,樂是樂,相反的;憂是憂,不憂愁就是喜歡,完全相反的。它的心理狀況、它的心態的活動,每一個各自獨立的,但是有一個總歸納 ——受,都屬於感受,感覺的狀態,所以說「如應各自受為性」,它的性能。

好,現在我們要注意,「信等五根,即以信等,及善念等,而為自性。」 照唯識分類,心理的活動狀況有「信」,信裡頭也分五種。我們現在先講信,信、信念,所以講信就很難了。那麼一切宗教第一個講信,「信則得救」。佛法也講, 《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信是最重要的。但是信這個中間差別很大哦,哪個才是正信?哪個樣子才算正信?除了正信以外,一切的信都屬於迷信。所以 我們要知道,現在講到一個「信」的問題,要多瞭解一下。

我們普通經常聽到批評宗教的,這個迷信、那個迷信。迷信有兩種意義,廣義地呢,世界 上沒有一個人不迷信的,全體都在迷信。所謂一件事情不可知、沒有經驗過的,理論也不知道、事實也沒有經驗過,都是迷信。譬如我現在這一杯子裡頭我告訴大 家:「我這一杯子裡頭泡的是毒藥。」你們一定不相信。假使我說我這一杯子裡泡的是杭州的龍井茶,你一定會相信,因為有許多朋友會送我茶喝。你如果這樣相信 你就是迷信——你也沒有喝過,你怎麼曉得不是毒藥?你怎麼曉得是龍井茶呢?天下事情,尤其你們青年人特別注意,不要隨便講一句這樣迷信、那樣迷信,很難!

天 下的事情,我經常說幾句話,你們注意啊:「有其理」,學理、理論上我們承認;「無其事」,沒有經驗過,那麼我們一定說這個是迷信——不然!「有其事,無其 理」,有這樣一件事,理論我們找不出來,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有其理」,在理論上我們有建立,事實沒有看見過,是經驗不夠。

所以啊,做學問做人最好是孔子的態度,孔子在《論語》上講一句話:「多聞闕疑」。知識要淵博,學問也越好。越是真淵博、越有學問的人,一切不輕易下斷語,不懂的事就保留一個問題,「多聞闕疑」,不懂的,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不像我們一般人,動不動這樣就迷信、那樣就迷信。

我 常常碰到很多朋友說,譬如說算命、看相,講什麼……「迷信!」我說:「哎,你懂不懂啊?你會不會算命?會不會看相?」「我不懂。」「那你怎麼講人家迷信 啊?你不懂的事。」譬如我們現在知識分子最迷信的是科學,沒有一個人懂科學!在座的人不曉得幾個學科學的,我看很少。我曉得他是學科學的,沒有幾個學科學 的。而學科學的他懂了這一門,別一門不懂。可是我們現在最時髦的就是科學。我說中國人的科學是什麼?街上的「原子理髮店」——科學!隨便都加上一個科學名 稱。所以結論下來:越是不懂科學的人拚命嘴裡叫科學;真懂了科學的不敢談科學。

還有呢,知識分子最迷信。你看許多人講人家迷信的人,像我以 前測驗了很多人,學問很好,一談,「這個是迷信。」我說:「對啊,你不要聽,那些人迷信,都像你老兄一樣的有幾個呢!」哎,高興了!「不過你最近好像精神 不大好啊?」「是啊!」哦,上當了,他又迷信了!我這樣逗他一下,他就迷信起來:「哎!你看怎麼樣?你看怎麼樣?」我說:「有點問題!有點問題!再研究! 再研究!」「哎!我下次再來找你啊!」他迷信了!統統在迷信。

所以呀,什麼叫迷信?一個東西不懂,我們講人家迷信,本身已經犯了一個迷信的 錯誤,因為你不懂這一門。這是大家要留意的。狹義的迷信呢?我們批評一個人迷信了宗教,不管哪個宗教,不信的人一定批評他迷信——他更錯了。他對於宗教本 身沒有研究。依我看來,我經常勸朋友尤其老年的朋友、男的女的,我說:「你去信個宗教吧。」不過我絕不推銷哪一教,我很公平的,我買的是百貨店。(一笑) 他問我:「你看信哪一教好?」我說隨便,你看哪個適合你就去信。他說:「我什麼都不信,教都沒有興趣。」我說有一教你可以信,哪一教?睡覺。你能不能常常 睡覺?「睡不著啊!」好了,睡覺才是大教,包括五大宗教以上的,你都不能信,你就另外找一個小一點宗教信信,你把身心交給它,你就有好處了。

所以宗教它給一個人精神、心理至少有一個哲學, 他信一個東西啊,把自己的情緒有所排遣。尤其是年紀大了,一切都是空虛的,不管你什麼地位、什麼年齡、什麼有錢、無錢,到了老年,尤其我們現在看到老年的 大問題,好的家庭兒女出國、每一個城裡了,兩老坐在家裡就是兩副對子,每個人我都送他一付對子,可惜我字寫不好,寫好我寫一副對子專門送給老朋友,坐在家 裡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老太婆、老頭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看了幾十年蠻討厭的,只好兩個眼睛對到電視!這個境界很不好過。如果找一個 宗教信仰,這個時候不管他是迷信真信,這個宗教對他是一個莫大的安慰。你說宗教有什麼迷信啊?至於說教義對不對,那是另外的問題。

所以講到 信,怎麼樣是個正信?是個大問題。佛法提到真正的正信,簡單一句話:個個能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知道生命根源是什麼、宇宙的根源是什麼;不是你理論懂 得,(而是)所謂修證到了,這個時候才能夠說不迷信,不然都是有迷信的嫌疑。所謂信,是很難的!什麼是正信?但是我們比較性來講,什麼是正信呢?所以真正 一個學佛的人,不要盲目,先要把學理搞清楚才好修持。每一個修道的人,不管你修什麼道,那個學理不透啊,修持不懂。所以自己修持到了某一個境界,解決不了 問題,你就曉得自己很迷信,因為你學理沒有透,因此你進步也慢,永遠也不能成就。如果學理到了的人,成就很快啊!

譬如我們坐電梯,曉得這裡 頭有十二層樓,坐在電梯一看:「一、二、三,嗯,我要到十一樓,還沒有到,還差一層。」這是因為自己瞭解了嘛。為什麼我們許多做工夫的人(不曉得)下一步 怎麼辦,光是知道來找老師,我說你對我不要迷信好不好?這就是迷信。你曉得我指導你一定對啊?錯了怎麼辦?所以正信是非常難的!除了成佛,大徹大悟。那麼 這個信字我們瞭解了。

這裡講正信,「信等五根」,什麼是「信等」?信、精進、念、定、慧,這五種,由信開頭。真正的信念,譬如說我們相信, 因打坐(打坐不是道)可以練習禪定,因定可以生慧,那麼這個理論我們信了、研究透了,那麼你要練習打坐開始,慢慢如何精進。「精進」這個名詞就用到修道與 作人。人生的境界,你要發財,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上講一句話:「雞鳴而起,孜孜為利」啊!天下的人,天還不見亮起來,心心唸唸就要抓錢。所以司馬遷寫那 個《貨殖列傳》,就是現在寫經濟學理的話,那麼司馬遷的歷史哲學非常高的,你看他寫《貨殖列傳》的時候,就是現在講經濟學的原理,司馬遷講了幾句話:「天 下熙熙,盡為利往;天下攘攘,盡為利來。」「熙熙攘攘」這四個字我們中國文化現在口語經常引用,就是司馬遷的話。「熙熙」是大家很高興、向前面跑,追啊! 追什麼?追利益,包括鈔票的利、賺錢的利、包括一切利益所在、福利所在,就去幹了。天下人熙熙,「盡為利往」。「天下攘攘」,什麼「攘」——兩個手擠著來 走,電影院擠不進去,還拚命鑽進去;「盡為利來」,都是求得利益。司馬遷看天下人,站在台上一看:這些傢伙!嘿!都是為了利益而跑。

我們經 常講一個小說的故事,說乾隆皇帝下江南(這是小說上寫的,有沒有這個事不知道),站在金山上面一看,長江裡那麼多船。那個當家和尚不曉得他是皇帝,以為是 一個富家大老爺站在旁邊陪他,他問和尚:「老法師啊,你在這裡出家多少年了?」「哦,在這裡住了三四十年,從小出家五十年了。」「你看長江裡那麼多船來來 往往,有沒有算過統計過一天有多少船進出口啊?」這個和尚說:「我看了幾十年,長江裡來來往往只有兩隻船。」乾隆很聰明啊,「這是什麼話?怎麼只有兩隻 船?」他說:「一隻為名、一隻為利。就是兩隻船,沒有第三隻船。」乾隆聽了很高興:「好和尚!真是高明的和尚。」同時另外碰到一個和尚,當家的,好忙啊! 乾隆說你這位法師怎麼那麼忙?「哎呀,你不知道啊,我們當家人忙得很!」乾隆說那你不如再去出一次家多好呢!已經出了家還那麼忙,乾隆就幽默他,他說這樣 看來你還不如再去出一次家就不忙了。這兩個是很好的對照,就是人生的哲學。

所以說你看人生啊,普通人,「天下攘攘、熙熙」,就是精進的現 象。修道的人假使有這樣精進,所謂晝夜精進,不要說成道,成不了道也成個瘋子嘛!對不對?一切的學問、事業成功,我常說給年輕人講,你不發瘋不會成功的。 那個學舞蹈、學音樂,要學得發瘋了一樣的,他成功了。學到發瘋一樣差不多就是精進了,就是司馬遷的話:「天下熙熙、攘攘」。所以精進是善根之一,很難。佛 法裡頭有一句話:「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求。」恆心很難,有恆心還要努力,我們如果做一個數學的公式,恆心加上努力等於(叫做)精進,這樣就叫做精進,所 以這個也很難。

「念」,很難哦!譬如我們講念佛或者……也可以,譬如念父母,很難。我們大家男女在座的,尤其中年以上的,除了你[錄音中 斷]……短時間***,唸唸都在他(她),可惜這個時間很短暫的,人生講戀愛那個時間很短暫的,充其量幾個月或者是三年、五年最多了。平常我們做善事、做 好事、講修行,唸唸都在這個上面,做不到的。假使這個念,所謂正念、正信,唸唸起來,沒有不成功的。

換句話,這五個叫善根,就是心態、我們 心理狀況發生,歸納起來這五種現象就是善根。信、精進、念,做到了才能得定,由定才能發慧,真正的慧。所以這五種是善根。因此,本文講信等五根,「即以信 等,及善念等,而為自性。」這個心理的養成、這個善根的養成,就是要正信,上面這個信,信等五根這個「信」是名詞,「即以信等」也是名詞,但是帶動詞的作 用。你真正唸唸在信念中,正信中發起了善念,善念很難哦!我們這個善念,老實講一般修行人真發起了善念的人,很稀有哦!很少見的。所謂偶然一點小善表現一 下還容易;隨時隨地善念充滿於胸中的人,不要修禪定,已經得道了,至善就得道了。真正的善念就是大慈悲,愛一切人、愛一切眾生,隨時犧牲自我而唸唸為人, 那才是善念。所以說看到人家有困難出一塊錢,然後回來還告訴:「我做了一件好事。」那個不算善念,那叫喜歡表現而已。真做了善事的人不會說的,說也無妨。

所 以我常常告訴諸位年輕的同學,看中國的小說《聊齋誌異》(說妖怪的,說狐狸精、說鬼的),第一篇就是中國文化的代表。這部小說第一篇是《考城隍》,考試官 是關公來考。是什麼考城隍呢?現在你們年輕人不懂,就是地下陰間缺了一個縣長。大概現在閻王那裡的縣長也民選了,也要去運動了;過去是考取的。結果啊,有 一個讀書人,年紀輕輕的,睡著了,突然得到了一張召集令,考試。這年輕人一想:「我也沒有去報名,哪裡招考試啊?」只好去了。一到了那個考試場一看,嚇死 人,那個威風之大!然後看看上面考試官是誰啊?一看關公坐在那裡。關公是畫上看到過,這一下真看到,他嚇死了!然後一打聽,這個是考什麼啊?怎麼關公來 考!說是考城隍,地下陰間缺了一個縣長。那麼就考。結果他也文章作完了,關公就當場閱卷,不要什麼入闈啊、還要等三天放榜,沒有這回事,他辦事快得很,當 場閱卷。一看,「嗯!這個人好!」他文章中間提出來幾句什麼話呢?——「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個主考官關公就看準 了:哎,就是你好!他一打聽:「考怎麼樣?」「馬上來當城隍!」要死了去當陰間的縣長。這個人就跪下來,他說:「哎呀,大帝呀!不行啊!我還有老母在堂, 母親還在,六十歲了,只有我一個兒子。我還沒有結婚咧!還沒有成家,也沒有後代,你叫我作城隍、陰間的縣長,我的老母怎麼辦?」關公說:更好!有此一念孝 心,這個縣長一定要你當了。哎呀更糟糕了!不過關公變了一個方便,叫旁邊的秘書長:「來,把那個人事統計簿拿來查一查,看看他媽媽還有幾年活啊?」打開一 查,命運規定媽媽還有五年(五年、三年我記不得了)。關公說:好!縣政府的秘書代理,這幾年等他;他媽媽孝順過世了馬上到這裡當差。第一篇小事就是考城 隍。這個故事就是代表了中國文化。所以《聊齋誌異》你們不要看那個漂亮的狐狸精——全盤都是講這個因果。

這是講到善念,真正的善念是什麼? 「有心為善」,故意去說「我要做善事」,還參加做善事的集團;「雖善不賞」,那夾帶的有成份,或者求名、或者求什麼,至少求功德啊:「哎,我到廟上出兩個 錢、拜一拜,我做了善事了,來生有功德啊,至少保佑我不生病啊!」那一定生病。「雖善不賞。」那你不是做善事,你是做生意嘛,因為我求得功德、保佑我不生 病嘛!你看這個代價,你不過出一千也好、五百也好、一萬也好,保佑你不生病;你生病算不定花二十萬、三十萬啊!這個帳我們算算看。所以「有心為善,雖善不 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是至理,真正的道理。所以講到善念,真正的善念是什麼?我們自己要反省了。

所以講「信等五根,即以信等及善念等而為自性。」這個「自性」不是明心見性,就是心態的、每一個心理狀態它本身的性質是什麼樣,那個心理狀態怎麼樣?就是這個樣子。

未知當知根體位有三種。」 二十二種根裡頭,這一個根建立很難哦!這就是我們普通講的慧根,這個人有沒有慧根。什麼慧根呢?就是這個慧根,「未知當知根。」天下的學理道理我還沒有知 道,必須要把它求得知道。尤其你說要悟道,我們要知道的事情多哎!譬如我們人生第一個問題:這個宇宙究竟幾時開始?先有雞啊先有蛋?先有男的先有女的?先 有外公還是先有外婆?我這個生命究竟哪裡來的?上帝造的,上帝是誰造的?上帝的外婆造的,上帝的外婆又是誰?一切都是問題啊!這一些問題都是我們未知的。 你不知的東西應該求知。所謂學佛、成道,如果說因此我要修道,你這個觀念是迷信。什麼是「道」你曉不曉得?道要成到什麼程度?道並不就是打坐。當然打坐是 修道的一種方法之一。所以一切未知者必求當知。

換一句話,一個修道的人是求知慾最高、最強的人就是修道的人。因此你們修道坐在那裡不想,什 麼都不用心坐在那裡,那不是修道耶!好聽點是學懶哪!不好聽點,佛經上告訴你,不是我講的話:只想修道,坐在那裡萬事不想,真修到完全無念了,他生來世就 是變一個人也變成白癡了。而且佛經說的更嚴重,如果這樣修道的話,他說你不要修了,再得一個生命啊,可能變豬了!豬吃飽了「哦……哦……」就在那裡,糊裡 糊塗。

所以真正一個學法的人,也所以禪宗講「參究」,必須求知啊!修道的人是求知慾望最高的人,就是要知道生命根本。所以這個「未知當知根(的)體位有三種」,你要注意了,我們修道的。一是根本位,根本位是什麼?「謂在見道,除後剎那,無所未知可當知故」。這個慧根的建立,就是你們所謂打坐、修證、悟道,第一個是根本位。所以根本位證得了的人(不是理解到,要求證到),才得根本智。

所 以你們現在青年人迷信,流行禪宗,什麼是禪?街上館子店,素館子、葷館子都有,那都是「讒宗」。禪宗談何容易啊!初步的禪宗,開悟了才得根本智,叫做「根 本智」。這個根本智,在學理上叫做什麼名稱呢?「見道位」,見道了,道是個什麼樣你見到了。當然不是眼睛見——所謂悟了,悟了就是見道了。你們理論上如果 筆頭上考試:什麼是見道位?你們一定會答覆:見到空性。道不一定空哦!也不一定是有哦!

所以你們隨便看一些禪宗的這些亂七八糟的書啊,中 國、外國、日本國的這幾十年的書,越看越沒有希望見道,障礙了。這個根本智硬是要求證的。所以這是「未知當知根」的建立,「根本位,謂在見道」,所以真見 道了以後才得道。未知當知根的根本智、根本位你建立了。「除後剎那」,除了最後一剎那大徹大悟而成佛以外,「無所未知可當知」。所有真正悟了道的人智慧開 朗了,老實講你沒有讀過的書拿到前面一翻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事都知道了,所謂真正學禪悟道了,一通百通。不單是禪宗,你學道家、學什麼都一樣,真達到了見 道那一位的話,智慧就開朗了。所以《大般若經》佛說的,這個真正見道位得了般若境界,智慧如大火炬,像個大火燒起來,那個光明如大火炬。這個大火燒起來, 他說你一切好的東西——佛經丟進去、乃至你把大便丟進去,好的、壞的、淨的、穢的到這裡,都增加他的光明。所以真見道的人,一切邪魔外道的法他都會了,都 無所謂,還增加他的智慧光明。所以般若如大火炬。普通可不行哦,普通你開始學還是要走正路哦!你沒有那麼大的氣魄,沒有那麼大的智慧。

所以,這個「未知當知根」,我們現在修道是培養自己的未知當知根而已。如果這個根基不堅固,說不定中間還會退悔道心的,很難哦。所以他把它分析這個有三位,「一根本位」,「謂」是「講」,在見道的時候才得根本位,於「後剎那無所未知可當知」,你都懂了,就是見道了。

」,第二種,「加行位。謂暖、頂、忍、世第一法,近能引髮根本位故。」 加行位很重要了,這個加行,佛法裡頭叫四加行,就是這四個,書上有:暖位、頂位、忍位,三個了,第四個是「世第一法」。照教理理論上講,什麼叫「暖位」 呢?就是說你修道的人,慢慢修得自己的一切習氣改了,貪嗔癡慢、脾氣什麼都轉過來了,本來是很冷酷的,什麼叫很冷酷啊?冷的東西就堅固、凍攏來了。慢慢暖 和起來,暖和起來就軟化了,所以叫「暖位」。心理、脾氣改了,脾氣暴躁的人改成和平了,嗔念重的人改成慈祥了,這才夠得上是算暖位。一碰到事情脾氣依然如 故,你哪一位都沒有!你放心,儘管你修道,跟地獄的因緣還接近得很哎!牢不可拔。

再說,到了這個境界的時候,這個身體是發暖的。所謂我們大 家講究密宗啊什麼,因為時代開放了嘛,道家、密宗都流行了,你們都曉得奇經八脈打通啊、三脈四輪打通啊,我常常問你們修道的學密的,打通了怎麼樣?打通到 哪裡去為止?河車在轉,轉到哪一天為止?還緊在轉哪?緊在轉那昏了頭,我們何必轉呢?到兒童樂園買一張票坐在那裡轉火車嘛!所謂氣脈通轉,轉到了氣脈完全 不動,忘身體,這個身體脫胎換骨,統統轉變了;轉變了,每一個細胞、每一個骨節都換了,不管你多大年紀,到了暖位的時候,這個骨頭已經換成嬰兒一樣了,軟 化了,一身都有發電能,得暖。所以道書上講拿一個茶壺裝一點冷水放在肚皮上,等一下就開了。雖然說的過分一點,是真的,不假。這就是暖位。暖位是四加行裡 頭;加行就是加工,這些功夫的境界並不是道哦,只能算是加工,加工廠的加工作用。但是你要注意哦,不管你修哪一種道,佛道、什麼道、小乘道、大乘道,這個 四加行是每一步都離不開的,那是硬的,就是真功夫。(休息一下。)

 

剛才講到四加行的暖。

「頂」,那麼照經教 的道理講,什麼叫頂法呢?就是我們的煩惱習氣完全清淨了,煩惱習氣的根根都轉過來了,等於造一個塔一樣,建築的工程到了頂尖了,這樣謂之頂法。這是學理上 講的。事實上這個「頂」,就是剛才講由暖法以後,頂開了;那麼開了以後所謂普通的觀念來講天人合一、與法界合一了,就是頂法。那麼這是第二步四加行。

第 三:「忍」。還沒有到達菩薩境界的無生法忍,就是四加行裡的忍。忍的意思有切斷的意思,所謂氣住脈停,雜念妄想根本就不會起來的;不是你叫它不起來,它自 然不起了,這是忍法。所以普通講氣脈通了、煉精化氣,那在暖法的階段、暖法的初步,還沒有到頂、忍。到了忍法這個階段不過是什麼?世第一法,這個世界上這 個生命活著是第一等,還沒有超世界、還沒有出世。所以四加行以後,所謂叫世第一法、「第一後心」。四加行是功夫的原則,到了;到達了世第一法以後,明心見 性、明心了,這叫做第一後心。這個四加行呢,不管小乘、大乘,不管初禪、二禪、四禪八定,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四加行,要搞清楚的。

所謂加 行,拿我們現在世俗的觀念講就是功夫。換一句話講,真得了根本位、根本智、見了道的時候,真見道、悟道,功夫一定到。你倒是普通功夫做到了,不一定會見 道。這是要特別瞭解的。所以尤其我們學佛法的、學禪定的,你功夫到了、定到了,乃至入到好像相似的無念定、相似的無心定,你坐在這裡一定可以入定,什麼無 知無覺到了七、八天都不起坐,你不一定見道,只是定力到了。乃至定力到了,要活著可以長活下去;要死掉,自己可以馬上就離開這個世界、離開這個肉體,不一 定算是見道,那只能說是功夫到了,四加行的功夫到了而已!這要特別搞清楚。這些都屬於加行位。

所以第二是加行位,「謂暖、頂、忍、世第一法,近能引髮根本位故。」因為四加行的功夫到了,接近、可以引動你的智慧開發。根本位是什麼?——悟道,所謂見道。

上 下的文句要關注,要注意啊!所以你說佛經難讀,並不難讀啊!只是自己沒有定力,讀書也要定力啊!拿現在話講什麼叫定力?頭腦很清楚,前後左右上下一看進來 頭腦就清楚了。那麼你說為什麼我讀書讀不進去呢?就是因為你沒有定力嘛,散亂嘛。一邊看書,一邊在想別的地方哎!除了看小說,看小說跟著小說,那不是入定 ——入迷了。小說裡頭講得好笑,你也會笑;講到哭,你也會哭——依他起。我們大家讀書讀不進去,不要說智慧,學問不能開發,就是散亂。所以這是「未知當知 根」,把握住裡頭的第二位,加行位。

我們要知道,見道了就是悟道了,功夫也到了加行位,你得道了沒有?沒有。還沒有成道。這只不過屬於第三 位裡的資糧位,你有了修道的本錢了,有資本、有這個糧食。所以你們許多人在打坐境界裡玩許多境界,又做夢、又看到什麼,那都是活見鬼。也是見道,見活見鬼 的道!千萬注意呦!不要再玩那些了。自己還沾沾自喜,那很嚴重,已經走入魔道,特別要注意!拿醫學的道理講是不正常的心理,乃至嚴重的是精神分裂的初步。 所以千萬要注意!所以聽到什麼聲音啊……這都不是的。

因此講「未知當知根」裡頭的第三資糧位(師囑:看書!就是要定力),「謂從為得諦現觀故,發起決定勝善法欲。乃至未得順抉擇分所有善根,名資糧位,能遠資生根本位故。」 所以本院的青年同學我經常告訴你們好好修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啊!你這兩樣福德智慧的根本、本錢沒有,修道同做生意一樣,非常現實啊!你這個資本都沒有,你 修個什麼道啊?資本第一個是善根培養來的,福德資糧,唸唸為別人。乃至說我現在修道,等一下你可以成道、得道了,但是今天有一個人有眾生發生了問題,為了 救他你可以犧牲了自己得道,這個即是菩薩位,這一點是善念發起。

所以一個修道人萬事不管,光是坐在那裡傻坐,你不是我天天罵你們:這是學白癡嘛!這還叫學道啊?世界上成了這樣的佛還有什麼用啊?何必要他呢?乾脆把他抬起來丟在屏東那一邊的太平洋海裡去。菩薩道是利世利人啊!千萬注意!

所 謂資糧位,資糧這個位置是什麼呢?「謂」是「講」,「從為得諦」,這個「諦」佛學裡最難辦了,所謂「真諦」。就是講從你見道、得道那一剎那,那一剎那當中 「現觀故」,什麼叫「現觀」?現量境界發起,所謂現觀莊嚴。彌勒菩薩講唯識有一部論叫做《現觀莊嚴論》,過去我們中文沒有翻譯,藏文翻譯過來了,民國以來 有位法師在西藏學黃教的叫法尊法師,根據藏文再翻譯《現觀莊嚴論》,文字翻的很不高明,但是大致上意思可以瞭解了。《現觀莊嚴論》的重點始終離不開暖、 頂、忍、世第一法四加行。

這裡是講從見道得道了;見道是一步,第一步是根本位;根本得了以後要加行、要加工;加工以後到達現觀莊嚴了,現量境界出來了,隨時隨地都在道中、都在光明定中。那麼這個是現觀、現量的境界,所以止觀成就。

「故 發起決定勝善法欲」,到了這個境界成道沒有?還早。因為有了這一個資本了,進一步才真叫做發心了,這個發心發個什麼心呢?不是出兩個錢叫發心——發起了本 心。「決定」,所以有他的智慧觀察,現在我應該怎麼樣做功夫,決定性的。「勝善法欲」,所以一步一步求上進,「勝」就是殊勝、特殊的,向這個善法來一步一 步求進步,所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今天的成就自己並不滿意,還要再進一步。

但是,得了道以後,這個人自然地唸唸都在這個「善法 欲」,求善法的欲、求進步的欲不減少。乃至到達「未得順抉擇分」,可是沒有到達像《瑜伽師地論》(也是彌勒菩薩說的一部大論)「順抉擇」,就是很順的,決 擇什麼?我們自己的見地、功夫對與不對,自己分析得很清楚。(23集完,妙音錄入、初校,玉樹臨風2011-08-19三校完。)

【書籍目錄】
第1頁:唯識與中觀(一) 第2頁:唯識與中觀(二)
第3頁:唯識與中觀(三) 第4頁:唯識與中觀(四)
第5頁:唯識與中觀(五) 第6頁:唯識與中觀(六)
第7頁:唯識與中觀(七) 第8頁:唯識與中觀(八)
第9頁:唯識與中觀(九) 第10頁:唯識與中觀(十)
第11頁:唯識與中觀(十一) 第12頁:唯識與中觀(十二)
第13頁:唯識與中觀(十三) 第14頁:唯識與中觀(十四)
第15頁:唯識與中觀(十五) 第16頁:唯識與中觀(十六)
第17頁:唯識與中觀(十七) 第18頁:唯識與中觀(十八)
第19頁:唯識與中觀(十九) 第20頁:唯識與中觀(二十)
第21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一) 第22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二)
第23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三) 第24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四)
第25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五) 第26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六)
第27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七) 第28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八)
第29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九) 第30頁:唯識與中觀(三十)
第31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一) 第32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二)
第33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三) 第34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四)
第35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五) 第36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六)
第37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七) 第38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八)
第39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九) 第40頁:唯識與中觀(四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0-11 23:03:00
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28 23:05:25
請問您有關:南師這上丶下冊的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書在那裡可買到,我很喜歡想閲讀,可否請您告知,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