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看淡世俗的纏縛--出污泥而不染(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黃念祖居士著

看淡世俗的纏縛--出污泥而不染(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黃念祖居士著

[日期:2012-12-29]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黃念祖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送信佛青年赴日進修博士學位黃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演講於北京蓮舍. 一九九一年初夏整理成文。

首先應該是慶祝:第一是求學,大學畢業以後,求深造,在 學術上要鑽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識,在青年的時候這樣利用青春 ,很正確。這是令人歡欣的事。第二,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有真 實信仰,這就更難得了。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已經兩個難了 ,聞而能信就更難了。現在有很多人,他真燒香、真磕頭、真祈 禱,但要說他是信佛嘛!他只是迷信,或者邪信,十分可惜。現 在你不但能信,而且是正信,並沿著這個道路,繼續前進,這就 十分可貴了。這很稀有,不要看得無足輕重,而應該對於自己學 科學、學佛學、學佛等種種的前途及將來的種種成就,十分珍重 、護持。這就是臨別贈言的總精神。

今後,最基本的是什麼呢?就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志願, 在任何情況下,不能放棄,所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 不能淫。不要因為享受、因為窮苦、因為危險、因為困難、因為 糖衣炮彈、種種的,而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志願。應該有一個使自 己不斷向前的志願。例如,我現在信了佛,想以此而自覺覺他, 這樣的信念和志願,要堅持。

壹、基本的信念

第一、這裡包括三點:無常、苦、空。

世間的所有一切都是無常,都是苦、都是空,沒有一樣事情 是常住,是真實,是完全純樂無苦的。所以一切把它看成是如夢 、如泡啊,這兩個比喻我們容易體會。因為人人都有夢,在夢境 中,你不是很真切嗎?高興的時候很高興。有一個人在夢中喝酒 對老婆說:﹁你給我燙燙﹂,這一拿去燙,夢就醒了,他醒後說 :﹁可惜,可惜,早知道不燙就好了﹂。這雖是笑話,但有深意 ,夢中喝了酒,是真的嗎?根本是夢。在夢中一切境界,從那兒 來的,不都是自己所造嗎!你夢裏的山河大地,你夢中喝的酒, 你夢見的老虎、獅子,都要咬你,那兒來的?不是上帝造的,也 不是客觀存在,也不是在你床旁邊的人,給你製造的,是你自己 造的。所以一切都是從你自己心裏出來的。所以,這個比方非常 親切。還有,大家做過夢中夢沒有,夢醒了,跟人說我夢見什麼 什麼,結果還在夢裏:再醒了,以為真是醒了:﹁真奇怪,做了 個夢中夢。﹂誰知還在夢中。這樣的夢中夢,我曾經做過四層的 ,小說裏有五六層的,這回是真醒了,其實還沒醒,還是夢。現 在我們還是在夢中夢。我們稱剛才睡覺的叫做夢,應知我們現在 睜著大眼說話的還是在夢中啊,這一切夢中的境界,就是大家自 心所幻化出來的,你們就是我心中所幻化出來的,從你來說,你 周圍的人,包括我,又是你心中所幻化出來的,所以一切都是夢 。﹃泡﹄就是肥皂泡,五顏六色,十分好看,正當出現時,就沒 有實質,當下破滅,全體皆空。

我記得你念中學時候的情景,現在一轉眼,就出國,就成人人了。所以就是一轉眼的功夫。我的 外孫,念大學了,他的媽媽快要退休了。我這個做外公的人就更 老了。就是這樣,一切就一轉眼都變了。我有幾個相片本,沒給 你們看過,以後遇緣給你們看看,當年的我就沒有了,年青時的 我就不存在了。當年不是這個樣子,那兒去了,還不都是肥皂泡 ,都不真實。所以要堅信這一切啊、因此要有這樣一個信念,對 於世間這一切,不是我們要追求的對象,只是隨緣而已。無常, 苦空這是很基本的一個信念。 

有個日本故事很深刻,一休小和尚九歲的時候,師父出去了 ,吩咐大家好好在廟裏看廟、用功。他是小孩嘛!大殿裏呆不住 了,找他師兄去,在方丈室找到師兄,師兄比他大兩歲,在方丈 室哭呢!﹃你哭什麼?﹄﹃不得了了,我惹大禍了﹄ 一休說: ﹃我們是學禪的人,不能哭啊!﹄﹃你不知道,這櫃子裏有師父 最喜歡的東西,他平時背著我拿出來看,自己欣賞,就是不讓我 看,今天師父走了,我實在忍不住了,看看到底是什麼?我就打 開了,看見是個瓷器,我也拿在手裏玩一玩,一看,一下子給摔 了,這回不得了了,師父回來我沒法過日子了,我真的要死了﹄ 。﹃唉!你別哭了,你把這個東西交給我,算是我摔的。﹄師兄 說:﹃算是你摔的,我怎麼報答你呢?這樣吧,師父本來讓我看 方丈,給我帶饅頭,我給你吃。﹄好,饅頭歸一休吃,瓶子算一 休摔的﹄就把它包在一塊兒擱在囗袋裏了。師父回來就間:﹃一 休呀!你在用功嗎?﹄﹃啊!我一整天都在大殿參禪,參一個問 題,我參的非常專心﹄。師父說:﹃你參什麼問題呀?﹄他說: ﹃我就是要參,到底有沒有一個人是不死的?有沒有?﹄﹃唉呀 !我的傻徒弟啊,那有一個人是不死的,一切都無常啊,焉有一 個人能不死哪!﹄﹃啊!這樣啊!師父,人都是要死的,通通是 無常的,沒有人不死。那麼東西呢?有沒有一樣東西能夠常存啊 ?﹄﹃一樣啊,無情之物也是無常啊!總是要壞的,因緣聚了就 有,因緣散了就壞。﹄﹃嚘,是這樣,這樣的話,如果我們心愛 的東西要是壞了的話,我們也不應該傷悲啊!﹄﹃對呀!緣散就 壞了,自己心愛的東西緣散了,就沒有了﹄。﹃師父,這兒有一 個緣散就壞了的東西﹄。一休把囗袋裡一包碎瓷交給師父,師父 接到就沒有發脾氣。這就是一個很深刻的故事,若不是在這樣問 答的情況下師父定要大發脾氣。

所以遇到煩惱,你正念當頭,思想明確,就可不動無明,沒有脾氣可發。一個人不是非發脾氣不 可,就看你有沒有正念。這使我們體會好多東西。為什麼說大變 活人,說佛法是安樂法門,通過這個故事,可以體會很多。你馬 上就到日本去學習,這些國家好壞什麼都有,所以人們都說;﹃ 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在紐約,最壞的東西也在紐約。﹄東京、紐約 都差不多。我們就是要有個正念,看這些都是肥皂泡,破了也沒 有什麼傷心,得了也沒什麼可喜,更不值得我們去追求。一切, 一切都是如此,這是我們第一個信念。

第二、就是要相信因果。

一切事情都是什麼因,就得什麼果。這次去美國,我一個師 兄,修持得很好,他就創建了一個台灣的蓮華精舍。現在又分出 了一個美國的蓮華精告,培養了許多真心的弟子。但有些人就是 修得翻車,或得神經病啊,發瘋發死了。種種的。所以我常說, 所見種種修行的人,有的大成就,有的小成就,有的無成就,有 的得法益,有的翻車,有的翻車直翻到地獄,個個有其因果。他 是什麼信念,如何修持,如何對待師父?如何對待法?種種,就 決定他修持的下場,都是因果不虛。我們要信這個因果,種瓜得 瓜,種豆得豆,一切不虛啊!我們辛勤去學習,將來可成為學者 ,辛勤去用功,可以出生死,這就是因果,決定不虛,這是我們 第二個要信的。

第三、就是要信生死輪迴。

因為因果不虛,這個輪迴生死就無窮無盡了。人死為羊,羊 死為人,輪迴就不斷,但要賬的沒有不要過頭的,你欠我五塊錢 ,我非逼你要十塊錢不可,那麼壞了,前賬是清了,可我又倒欠 你五塊,你將來還得跟我要賬,這沒有完,而且還有新的。種種 的互相關係,所以輪迴是不會斷絕的,所以墜入輪迴之中,就難 有出期。

現在有許多事實來證明輪迴之說。

最近,外國有一件事 情,姐妹兩個人,姐姐十一歲,妹妹六、七歲,這兩個核子被高 速公路的汽車撞死了,她媽媽非常難過,在原住的房子裡睹物思 人,就住不下去了,於是搬家了。過了幾年之後,她生了對雙胞 胎,這兩個女孩子身上有記。最特別的是,一個在胸上﹁一個在 頭上,恰恰就是前生受傷的位置。等她們大了,會說話之後,媽 媽領她們到原來的房子去看看,把這對姐妹前生的許多娃娃給她 們,她們一見就親熱抱住。而且每個孩子都能叫出這些洋娃娃的 名字,這使得媽媽不能不大吃一驚,她們在前生中給自己的玩物 洋娃娃起的名字,這世一見仍能叫得出。這對雙胞胎就是前 世遭遇車禍喪生的姐妹。還有這兩人常常半夜裡抱著大哭,大叫 :﹃不好了,車衝我們開來了。﹄心理學家們,醫學家們對於上 述種種跡象進行研究,都認為現前這對雙胞胎就是前生被車撞死 的姐妹的轉世。

除此之外,不能作任何別的解釋。所以佛教輪迴之說,確是事實。


人道輪迴,天、修羅、人是三善道,畜生、鬼、地獄是三惡 道,墮入惡道,多劫難出,苦不堪言。所以我們要從這樣無邊無 際苦惱的環境裡出去,還希望所有的人都出去,所以只有靠佛法 。

耶穌教、回教都是要生欲界天,升了天,可以享樂,但還在六 道裡頭,沒有出輪迴。道教可升到最高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 劫,最後五百小劫出了定,還要生妄想,入輪迴,所以只有佛法 才能出去。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證明了這個法;臘八那天,釋迦牟 尼佛看見明星悟道就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 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真奇怪,真奇怪,一切眾生 有如來智慧,有如來功德之相,一切眾生都有啊!所以這種輪迴 是冤枉啊!就是做夢嘛!科學大師愛因斯坦說:﹃物質是由於人 類的錯覺。﹄錯覺和妄想基本是同意思,不同形式的語言。所以 天堂、地獄、山河、大地,千品萬類,一切生靈,生生死死,輪 迴六道,都因妄想執著而有。因為你有妄想,有執著,你貪求這 些東西,本來是虛妄的,本來是夢。你自己做的夢,夢見金元寶 ,你不知是夢,種種的圖謀、爭奪,想多撿幾個金元寶,醒來一 看,一個元寶也沒有。

所以,要堅信,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一切 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本來是佛,有 佛的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一切、一切,但是你有妄想,而 且你執著了,你就不能證得,枉受輪迴了。所以我們要堅信佛法 ,勤修佛法,使自己和一切眾生都覺悟。

貳、應具的志願

志願就是要以利他為本,就是要拔除一切眾生和自己的生死 根本。眾生本來都是佛,而自己和眾生都在迷惑,輪迥六道,枉 受種種苦惱。大家看到殺豬沒有,豬是最笨的,可是豬要逃命, 跑起來誰也追不上。古語:『狼奔豬突』豬它要突圍,它要逃 命,厲害極了。有時,一刀殺下去,豬不死,豬就狂跑,忍痛掙 扎,慘不可言。

所以說眾生苦啊!要拔除一切眾生的苦,是我們 的志願。因為輪迥六道的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眷屬,眾生在 沒有窮盡的長劫中轉來轉去,彼此相互之間當過父子,當過夫婦 ,當過親戚,當過朋友,都是有親的人。而目前在六趣裏受罪。 自己很親的人,在油鍋裏,在刀山上,盼他的親人能夠救濟,我 們焉能坐視不管。因此我們要有這樣大的志願,本來是佛的眾生 ,可是在顛倒,在冤枉、受苦。

所以要把大家喚醒,從夢中醒過 來,不要受這些苦,這就是我們的志願。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為了 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這個目的。往生是為了最有效、最快地實 現你度眾生的願望。因為一個心願,要能實際做到才算,不然就 是空話、大話、一個高調、一個空話、一個狂想。要度一切眾生 ,我們要有現實的行動,那麼最快最有效的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生到極樂世界就不再退步,只有進步,而且不會死,很快花開見 佛,明心見性,懂得佛法的真實道理。於是你可以分身到無量世 界,廣度一切眾生。我們就要有這樣的信心,這樣的志願。

參、在家與出家

教中說,在末法時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當前正是 末法,出家並不見得比在家人好修,甚至於更困難,所以在家也 可修行。既是在家,就有在家人的問題。所謂人生三大間題:學 業問題、職業問題、婚姻問題。我們有這些問題,行動就分了些 神,尤其是現在,你出國的時期,專心地去求學問,種種。所以 我們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問題,都要陸續得到解決 。在修持裡頭,對於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禱 ,祈求佛加被。同時,我們還要在寶貴的時間裡,擠出一定時間 去修持,我們要取得世間一些問題的解決,是為了便於我們現在 和以後的修持,而我們現在的修持也就能夠保證我們世間這些問 題解決得順利。

但是大家祈禱之中也要記住『可許則許』這個小 冊子。這是一個居士寫的,他自己愚痴,所祈求的事,可能對自 己不利,很可能是個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後加了四個字 ,『可許則許』。也就是說:『請佛替我考慮,能允許我再允許 我。』為什麼要加這四個字了有一個故事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個 人,他最喜歡的兒子,十幾歲生病,花了無數的醫藥費,還是死 了,兒子死後父親非常思念。後來聽說,有一個人能通陰間,能 把死的人找來談話,他就說,無論多少錢,都要把它辦到,我要 同兒子當面談話。後來朋友就告訴他說:﹃看來情況很複雜,你 恐怕不能露面,你這個兒子對你懷恨很深。通陰的人已經知道這 個情況,你先藏起來,情形好你再出來。情形不對,你就別出來 。』老頭聽這麼說,朋友都攔著他,他也就先沒露面。通陰的來 了,不久,就把他的兒子鬼魂找來了,兒子騎著一頭驢,怒氣沖 沖的間大家:『那個老畜牲來了沒有?』『沒來;沒來,他今天 沒來。』『他要來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頓不可。』怒氣沖天,講 他父親前生怎麼坑害他,怎麼騙他的錢,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 恨氣末消。所以今生討還了一些債,可是餘恨末消,恨不得好好 地教訓他一頓,最後氣得牙癢癢的走了。兒子走後,老頭出來哆 哆唆唆遍體發抖,出了一身冷汗,從此不再想這孩子了。所以, 我們對世間的這些事情,平淡一些,肯定有好處。

人生三大問題裏,有個婚姻問題。外國人往往頌揚愛情,把 愛情看得很神聖。其賈說穿了之後,愛情屬於情慾,並不神聖。 愛是愛慾,情是情慾。總之和慾緊密相連,慾是人與動物都有的 ,主要兩種:食慾、色慾。吃東西,什麼叫好吃。是在食慾的支 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 味。』心不在這個上頭的時候,吃東西也不知道什麼味兒。這個 味兒那去了了因為沒有食慾呀!不覺得有味兒了。『子在齊聞韶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演奏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在三個月 裏頭,吃肉不知道肉什麼味兒。亡室蕭襛華在重慶的時候,我的 朋友齊居士告訴她,吃肉時觀想的法子,觀想肉變成一朵蓮花, 然後咽下去,她按這法子,試了一陣之後說:﹁我吃的肉一點味 也沒有了。』可見味兒是由於你的食慾所產生的。所以,為什麼 你的心不在上頭,就沒有味兒了。外國人很明白這個道理,請客 宴會,總要自誇,今天,菜如何珍貴講究,廚師多麼高明難得, 誇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慾。主人要自己介紹、宣揚,引起大家 食慾,讓賓客覺得好吃。

愛情不離色慾,色慾也是如此,都是從 慾上出發,並不神聖。《楞嚴經》就說:『汝愛我心』,你愛我 思慕之心,『我憐汝色』,我就喜歡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緣 』,就是因為這個因緣,經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纏縛。你喜歡我 的心,我喜歡你的顏色,互相愛戀,常在纏縛。這種情,是以慾 為本,互相捆綁起來。當然在家就有夫婦之道,這也是人生的一 個因緣,大家也應該隨緣。有在家人提出要絕慾的問題,我反問 說:『您夫人同意嗎?』所以應該注意家庭的和諧。

因此,在選擇對象的時候,一定要有很正確的標準,以人品 為第一,其餘的條件都在其次。第一,希望對方是個明白人,俗 語說:『願意跟明白人打架,不願意跟糊塗人說話。』第二要良 善,有很良善的心,不願意害人,不願意損人利己,有很良善的 心。第三是誠實,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術。第四是正 派,作風正派,男女關係上也很正派。這樣的人就很好,是上選 。其他的條件都可以降低,一個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十全十 美是聖人了;現在找個賢人都不容易。

我們婚姻、家庭問題解決 得好,對於修特有極大便利。建設一個佛化的家庭,對於自己入 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人的幸福莫過於兒 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於兒女都不信佛。現在你們還 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臨終,你兒女信佛和你兒女不 信佛,這個差別就太大了。他幫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後 腿,你就往生不了。現在一般說起來,這個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幫 助一下,完全能夠生死自由,不需要幫助,這種人不是很多,就 是你有這個力量,有人幫一下還是好嘛!可以增上呀!這件事情 靠子女最好,靠別人往往靠不上。

所以在交朋友,結婚,建立家 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們應當慎重,也應祈禱,靠佛力 。所以,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斷地擦亮自己的眼睛 。對於一個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後判斷,這到底是個什麼樣 的人,關鍵是寧缺毋濫,有的人很善於討人喜歡,獻殷勤,很伶 俐,很聰明。而實際上,往往跟我們所要求的主要問題:明白、 良善、誠實、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們在家,但可以心出家。許多和尚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咱 們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個譬喻,好比蓮花在污泥裏一樣,蓮 花就長在泥裏頭,所以在家人不能離開社會與家庭,就是這堆泥 ,藉就在泥裏生長,要是離開這些泥,就等於把花捏下來了,也 就不會結蓮蓬了。所以就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也就是世間 。可是,若總在泥裏,還能開花結果嗎?有什麼出頭之日,所以 花與葉都要發出來,發出來不但離開了泥,而且離開了水。所以 我們應該這樣體會,這個家庭是一堆泥,你離不開這堆泥。你到 和尚廟裏,和尚廟裏還是一堆泥。但我們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 且要出水。長到虛空中,才能開花結果,這就是我們最好的比喻,這就是心出家。

肆、它修的要徑

一、出離心

雖然在世間,我們不很貪戀。既有這些緣,我們就隨緣。有 許多責任,夫婦之間,有夫婦的責任,父母對孩子,有父母的責 任,都要盡我們的責任。現在和過去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說,到 了末法,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功。女的比男的容易成功,都是 倒過來了。所以現在女居士,要把握住這個機會。確實,女的比 男的好修,男的不大容易信,事情也繁忙。你看看,一個家庭, 女的信的多,男的信的比較少。女的總之可以抓住點時間,多修 一點,多生一點信心。我們現在是在家人,但是對於佛法,同樣 要擔重擔。現在,因為你們年紀輕,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應把 它看淡,一切惹人心醉的男歡女愛、家庭幸福、輕歌妙舞、酒綠 燈紅、權勢富貴種種的花花綠綠,都是肥皂泡,都只隨緣而已, 不留戀不執著。所以有個出離心,把它看淡,才能自由,不受纏 縛。

二、慈悲心

慈悲心是我們的根本。釋迦牟尼佛看見鳥吃蟲子,他就捨棄 自己一切去修道。是為利他,不是為自己。慈悲心是我們的根本 。我們修行,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智慧。如鳥的兩個翅膀。所以 我們要有慈悲心,就像《谷響集》裏說的,我們要利他,不是老 為個人打算,處處為自己。我們是利他,最大的利益是讓他覺悟 ,所以我們要覺他。要使別人覺悟,首先自己要覺悟,就須自覺 。剛才已經說過了,覺悟是最大的利益,自己覺悟,自己就得到 了最大的利益。所以為利他,就覺他,為覺他而自覺,也就是自 利。這都是從慈悲心出發的,所以我們老要護持自己的慈悲心, 從慈悲心出發。

諾那祖師說:『每一年的年底都要自己結結賬, 自己看看,我這一年的修持結果,是不是更慈悲了一點,更明白 了一點。』這話再好沒有了,又簡單又明白。我們學佛為的什麼 ?就是為大家都慈悲一點,明白一點。剛才講的智慧跟慈悲,就 像鳥的兩個翅膀,鳥剩了一個翅膀就飛不起來了。人生又不慈悲 ,又不明白,只是個活死屍。我們就是要慈悲一點對人有利益, 明白一點才能給大家謀利益。

有個笑話:媽媽腦袋上有個蒼蠅, 愚痴的兒子拿著斧子劈蒼蠅,把媽媽劈死了,糊塗蟲啊!這個孝 順有什麼用!給媽媽趕蒼蠅是好事,但拿斧子劈蒼蠅,就劈死母 親。只有好心,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要有智慧,才能真實為他人 拔苦,得樂,但慈悲心是根本,所以必須有慈悲心。

三、正信

正信非常重要,我們信佛,要生的是正信。截流大師講得最 深刻。你若不是正信,念佛、修福,則來生富貴,富貴就生活享 受,作惡、造孽。富貴人造種種孽,魚都吃完了,魚的眼睛還在 動,吃蝦熗,蝦米在人嘴裏還會動,殘酷啊!殺生、淫亂。禍害 別人,造惡多端。剝削窮人,以強凌弱,種種造孽。命終之後, 墮入地獄。問題在於不是正信,正信就是截流人師所說的:要相 信我們和阿彌陀佛本體完全一樣,沒有分別。就是我們的法身和 阿彌陀佛的法身,我們的本心和阿彌陀佛的本心,是沒有分別的 ,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要相信,雖然沒有分別,可是阿彌陀佛 是已經覺悟的佛,我們是還沒有覺悟的眾生,彼此有天淵之別。 無分別之中就有了分別了,這是第二點。

第三、雖然是天淵之別 ,可是咱們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我心裡頭,我就在阿彌陀 佛心裏頭。就像兩盞燈,人的燈光在小燈的光裏頭,『阿彌陀佛 就在我心裏頭』,小的燈光就在大燈的光裏頭,『我在阿彌陀佛 心中』就是如此。因此,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念佛,跟佛一 點隔離都沒有。這個燈的光和那個燈的光有什麼間隔,就是如此 ,真是如此。因此,我們念佛,就必定如來悉知悉見,必定最後 蒙佛接引,必定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由於正信,我們要堅持這個 正信。正信和不是正信的差別如同天淵。正信是往生,不正信的 人,今生念佛,來生享福,第三生入地獄。同時就有一個人五逆 十惡,殺父殺母,他死後就入地獄。不正信的人和那個五逆十惡 只差一步;五逆十惡是死後立即入地獄;不正信的人來生享了一 輩子福,再入地獄;前後只差一步,所以我們信佛,應該是正信

四、求生淨土

我們修佛,本應無所求,但是在無所求中不妨像圓瑛法師, 他有三求,求福、求慧、求生淨土。我們現在是眾生,沒有一點 福報,就處處是苦惱,處處有人打擊你,多少人找你麻煩;沒法 修行,所以要有福、有慧。一點福報沒有,有道場不能來;一點 智慧沒有,在道場聽不懂。已經有福有慧,仍要讓他繼續增長。 福德、智慧都徹底圓滿了,就是成佛。為了能真正自覺覺他,文 殊、普賢都求生淨土。所以我們在家修行要有出離心、慈悲心, 要堅持正信,求生淨土。

五、定課與散念

在留學期間也要有定課,不要把它壓沒有了,要堅持,要雷 打不動。定課不妨少,但是不許中斷。你現在法本中,是蓮師觀 音三個本尊。可以專選一尊,作為自己的本尊,比較簡要。拿這 一個做為重點,你才能夠有一個隨時隨地能念的咒。定課可以少 一點,比方十分鐘,但是還有其它很多的時間可以利用。例如排 隊、坐車、採購、聽無聊的發言,等等這些事,佔去你多少時間 ,這些時間本來很煩人,可是利用來念佛念咒多好。這是廢時利 用,我最提倡廢時利用。廢時利用的天地非常廣闊而且減少煩惱 ,你不著急了,什麼事你也就安穩了。別人佔去我的時間,很著 急,很不耐煩,現在反正我念著佛呢!我這兒有正用。所以在什 麼時候,什麼地點,常常都能提起這一句,這是根本的修持。你 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本尊,你就念佛號,願意念咒就念咒, 這是散念,同樣是根本修持。有的時候碰到為難的事,碰到緊張 的事,這個時候你越要念。緊張的事情來了,一著急,腦子會有 些亂,在這種情形之下,先搶它幾句咒,你再考慮,它就不一樣 。考試、答問題,都可以這麼去做,往往有特殊的效果,這句一 定要熟。所以在留學期間,要有一個根本的定課,可以再少一點 ,五分鐘也可以,五分鐘總是有的。另外,隨時隨地散念這一句 本尊咒。諾那祖師說,心印與本尊咒,至少有一個,你能不忘。 若每天只有十來分鐘在用功,這是達不到的。所以就要隨時隨地 在散念。你炒菜,照樣念咒,利用廢時,很好。在爐邊炒菜,又 熱又有煙,本來很苦惱,轉為用功,變廢為寶就安樂了。

對於你這次留學可以打一個比方:附近有個中上的家庭,家 中僱用了一個保姆很得力,保姆有個兒子,兒子要結婚,但錢差 得很多,媽媽就幫兒子備款。媽媽就向主人家請了一到兩年的假 ,並借用主人廚房的用具,媽媽和兒子臨時做包子賣。葷包子、 素包子都賣。兩個人就買麵、發麵、買肉、洗肉、蒸包子。經常 賣。一心一意做包子、賣包子,包子包得很不錯,買的人很多。 果然,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把結婚的費用,從賣包子裡賺出來 。

賺出來之後,於是媽媽回到主人家當保姆,兒子去結婚,這就 是現在的事情,我舉這個例很耐人尋味。他們母子忙著買麵、買 肉,蒸成包子,推出去賣,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不是想當包子大 王,也不是想把做包子作為終身事業,只是要辦喜事,要解決兒 子的終身大事。所以,使盡全部的力量,把包子做好、賣好賺錢 。可是這一切為了什?為解決人生大事。

你現在去進修博士學 位,就是賣包子。『了脫生死』才是你真正的大事。就像這個比 喻,我要求你們把心擱在佛上,你們不要以為自己在弄包子,包 子就是我終身職業了,實際一年多你就不幹這個了,賣包子是臨 時措施,通過它來解決問題。在弄包子時期,整個精力擱在包子 上,全部時間也在包子上,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解決自己生死大 事。

這就是要把心擱在佛上。這個比喻,大家可以從全心做包子 ,全心全意為結婚的生動事例,體會到全心念博士,全心不離佛 法的意境。舉一反三,可以了解很多。

念佛、念咒是眾生唯一的出路,不然就在六道中轉。開始時 就這樣一句一句,念完一句接一句,這叫事持。《彌陀要解》裏 有兩句話:『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你先事上念,然 後就自自然然變成理念了,那就是實相念佛了,所以即凡心成佛 心。從事持開始,誰都會。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 一句,這有什麼難,這個念要使它成為習慣。

事持不能小看,就這麼阿彌陀佛....不知不覺,只有地 上菩薩才能達到的深妙境界,你也就自然達到了。這是諸佛大智 慧,大慈悲的結果,才能給我們找出這樣的妙法,這個方法人人 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覺就從事持達到理持。於是你這個凡 心成了佛心,可見最圓最頓的法,就在事持之中。

伍、具足資糧直登覺岸

綜上所論,修行的要務有三:一、信念,二、志願,三、實 修,這相當於三資糧,信、願、行。《要解》以信、願、持念為 三資糧,由於開合不同,本文與《要解》並非一一對應,但兩者 的總精神是一致的。

在你留學期間,應注重這三者,將來的時間 ,也還是這樣,只是不斷地發展而已,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從事 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多直接了當,沒有其他法門能和這相 比。前在實修中已提到持念名號與求生淨土,所以備足資糧前進 不已,必然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即是涅槃彼岸,也就是當人的 本心。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因具足資糧精進修持, 就離開了妄想執著,開顯了我們本心的智慧德相。總之,這是一 個大事因緣,這是佛的知見。我們應恢復本有的佛性,恢復自己 的如來的智慧德相,免得被妄想執著,纏縛在輪迥之中,枉受眾 苦。願一切眾生和自己識心達本,永離虛妄苦輪,恢復本有的清 淨光明,究竟菩提。這是我們真實的目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