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法語(九)

淨空法師法語(九)

用心如鏡

[日期:2012-08-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我們學佛,學什麼?學用心如鏡,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

2:諸位想想,鏡子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所以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要清淨,要不動,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你看鏡子,外面境界現前了,它裡面也現前,雖然現前,鏡子沾不沾染?不沾染。

4:佛菩薩用心如鏡,就像鏡子一樣,沒有取捨。為什麼沒有取捨?取捨到了極處,到了究竟處了,沒有取捨了。

5:凡夫用心像照相機的底片,一照的時候,裡面就落了一個印象,落印象就是取捨,

不知道用心如鏡。

6:用心如鏡,鏡照外面的境界,一樣也不會漏掉,樣樣清楚、樣樣明瞭,絕不染著。不但以後不染著,正照的時候就不染著。

7:我們平素,在生活裡頭,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鏡,再壞的逆境,不會起嗔恚心;再順心的順境,不會起貪愛心。

8:我們學佛,學什麼?放下分別,放下執著,這個心要像鏡子一樣。佛教給我們「用心如鏡」,我們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鏡,那去佛就不遠了!所以要真干

1:我們學佛,如果是真干,決定得三寶加持!因為佛所發的願,沒有一個願是空願,一定都兌現。

2:佛門裡面有一句話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如果你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佛決定不會捨棄你。

3:佛度眾生,這個眾生無論在哪一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佛眼看得清清楚楚。什麼時候你真正覺悟了,真正需要佛幫忙,他就來了,感應道交,絕對不會空過。

4:佛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的。我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自性彌陀;我求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來了,自性觀音,那怎麼會求不到?他怎麼會不現前?

5:就怕你求的心不真,或者夾雜著自私,夾雜著名利,感應就沒有,要不然,沒有不感應的。

現在人,說老實話,不信佛的人太多!一天到晚跟在我身邊,不信!他相信他自己的妄想,他不相信佛法。

6:如果說我周邊這些人,是我的弟子的話,我早就退心了!這麼多年來,我遇到很多靈媒,他們鼓勵我,說:「法師,真有人跟你學,在哪裡?在網絡上,在電視機前面,不在法師身邊,  法師身邊沒有一個。」

7:此外,靈界,九法界眾生,我們在一起學習,成就的非常多,這我相信。所以我每天學得很起勁,講得也很起勁,原因在此地。

8:我要不認真學,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老師。我要不幫助別人,不把自己所學的講清楚、講明白,我對不起眾生,所以要真干!沒有三寶加持,  決定做不到

1:佛說我們這個世間叫做「五濁惡世」,如果沒有三寶的加持,我們要想真正做一樁善事很難,為什麼?魔來擾亂。

2:以講經來說,如果沒有三寶加持,這個經義講不出來,你講的頂多是文字而已。佛經的意思幾乎全部是意在言外,文字表面上看不出來,一定要求三寶加持。

3:許許多多講經的大德們,你去問他,你這個經怎麼講的,他自己不曉得!諦閒法師當年在世講經,蔣維喬居士、江味農居士都是他會下的聽眾,這都是民國初年了不起的大居士。

4:《圓覺經親聞記》,蔣維喬筆記的,他隨聽隨記,記了之後都送給老和尚看一看,請老和尚修正一下。

老和尚看了他的筆記,就問:「你記的這個,是我講的嗎?」他說:「是。」「我怎麼會講得這麼好?」

5:老和尚講經的時候,自己也有準備,他有《圓覺經》講義,結果所講的,都是講義之外的東西,連他自己都不曉得!這是上講台有佛力加持

6:我在台上講經也是如此,我下了台,你問我講些什麼,我不曉得。當然這是三寶加持!通常我講這些東西都沒有準備,尤其是這部《彌陀經》,講了好多遍,可是每一遍都不一樣。所以,沒有佛力加持不行!

7:我過去一天在講台上,講八個鐘點,九個鐘點,愈講愈有精神,不講一點精神都沒有,

和諧使者破迷(931821543) 10:52:25

當然這是三寶加持!一切善事沒有例外的,所以諸位要修菩薩道,一定要發菩提心,才能感應得十方一切諸佛菩薩護念,龍天擁護。

8:所以要曉得,沒有如來菩薩殊勝的智慧,這經義沒有法子發明。要想發明經義,又要符合佛智,像開經偈裡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真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沒有三寶加持,  決定做不到。

這才叫念佛

1:有不少同學常常來問:「我們念佛要不間斷,可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就間斷了,那這樣不就不能成功了嗎?」

2:我們念佛,首先要明瞭,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的意思是無量覺,覺而不迷,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乃至於心裡頭起心動念,  統統都是覺而不迷。

3:譬如我們眼見色,起了一念貪心,貪心是迷,一句阿彌陀佛,貪心就沒有了,覺了,覺就不迷了。

4:念佛是什麼?就是唸唸要喚醒自己覺而不迷。無論在什麼境界上,覺而不迷,這叫念佛。

5:如果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是迷惑顛倒,

你這句佛號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個叫有口無心,正是古人所謂「喊破喉嚨也枉然」,沒用!

6: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是唸唸當中提醒自己要覺而不迷!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佛號雖然不念了,我們全神貫注,把事情做得很圓滿,這也叫念佛。

7: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才起心動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那個妄念馬上壓下去,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這一句佛號是提醒你自己,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順境逆境,要覺而不迷。

8:這一句佛號,聲聲都是喚醒我們自己的本覺心!所以要曉得,念佛,念是今心,現前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在轉發淨空法師的<<輕鬆學佛學>>結束的時候請大家共修一下十念法,願每位有條件的師兄出聲或默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回向求生極樂世界!

一切法裡面 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就全都包括 這妙極了 敬請常念 阿彌陀佛

------淨空法師

【書籍目錄】
第1頁:真正的開悟,不用心意識 第2頁:佛法是內學
第3頁:沒有佛法的地方,可憐! 第4頁:人頭一個,要學無我
第5頁:覺悟的人,不求自樂 第6頁:他不知道傻人快樂
第7頁:觀世音菩薩叫她來找我 第8頁: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
第9頁:再嚴重的業障都能懺除 第10頁:想東想西,那就叫業障
第11頁:只要一放下,智慧就現前 第12頁:要常常保持自己心境一如
第13頁:法喜充滿,這是享受! 第14頁:法身是真我,法身不生不滅
第15頁:法爾如是,它是本有的 第16頁:真正覺悟的人覺悟到什麼
第17頁:什麼是真正的福報? 第18頁: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第19頁:看經還是念佛 第20頁:這也貪,那也貪
第21頁:他是這一生做惡,從前沒做惡 第22頁:虛度八十五
第23頁:這個地震可能發生在日本 第24頁:善人、惡人都有佛性
第25頁:怎樣才能趨吉避凶? 第26頁:時時要覺、處處要覺
第27頁:念了幾聲佛號,鬼就跑掉了 第28頁:真正修行,要歷事練心
第29頁:他會回頭,他會學好 第30頁:捨這個法門,我們沒得救
第31頁:眾生怎麼度的?自己度自己 第32頁:命裡頭有沒有財,在於因果
第33頁:自讚毀他都是迷惑顛倒 第34頁:要讚歎三寶,不能譭謗三寶
第35頁:要先學這個本事,先學不墮地獄 第36頁:沒有得失,這多自在!
第37頁:真正覺悟的人,覺悟到什麼? 第38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
第39頁:道心、道行,要向上提升 第40頁:科技愈發達,生活愈痛苦 
第41頁:你搞三個眼睛,你的災難就來 第42頁: 這種人就是大智之人
第43頁:佛的殿稱為大雄寶殿 第44頁:稱大師,這個恭維過了分
第45頁:佛稱大師,菩薩都不能稱 第46頁:無願無求,才能感應道交
第47頁:打佛七求的是什麼? 第48頁: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第49頁:任何一個人都有過去世 第50頁:人死後投胎,不一定在地球
第51頁:佛真的做到純淨純善 第52頁: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那是迷信
第53頁:信佛的人快樂,樣樣不操心 第54頁:這些冤魂都圍繞在你周邊
第55頁:人為什麼會懈怠 為什麼會退轉 第56頁:學佛就是修心 
第57頁: 念佛的音聲觸動他的善根 第58頁:只有付出,不談報酬
第59頁:有福要大家同享 第60頁:他那麼快樂,我非常羨慕
第61頁:2012是一個轉機 第62頁: 雖然貧富不均,彼此相安無事
第63頁:皈依三寶是皈依覺正淨 第64頁:供養三寶是無上的福田
第65頁:哪一種人福報最大? 第66頁:要常常看佛像
第67頁:成佛這個緣最殊勝 第68頁:唯有觸動,你才能成得了佛
第69頁:真正修行,在哪裡修? 第70頁:智慧德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
第71頁:為什麼有求必應? 第72頁:用心如鏡
第73頁: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 第74頁:你真正念佛,阿彌陀佛照顧你
第75頁:菩薩現將軍身,修無畏佈施 第76頁:這個稱謂關係,不能搞錯!
第77頁:如來者,諸法如義 第78頁:佛沒有一定的相貌
第79頁:佛的名號,是他教學的宗旨 第80頁:只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
第81頁:絕不多事,沒事多好! 第82頁:轉迷為悟,災難就沒有了
第83頁:有福報的人,一生快樂 第84頁: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第85頁: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 第86頁:佛是教我們保持心地清淨
第87頁:佛法是什麼? 第88頁:日本311大地震
第89頁: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 第90頁:它知道它前世,我們不知道
第91頁:知識不能解決問題 第92頁:佛是教你覺正淨
第93頁: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做人 第94頁: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做人
第95頁:這是最殊勝的「緣」 第96頁: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第97頁:打佛七,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 第98頁: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
第99頁:不能超越輪迴,苦難就太多了 第100頁:佛說法不怕重複
第101頁:哪有讀一遍就開悟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