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法語(九)

淨空法師法語(九)

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日期:2012-08-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不論這個念頭是善還是不善,都是妄念。禪定境界叫正念,正念是沒有念頭,外面了了分明,裡面如如不動。 坐禪,坐是取不動,不是身不動,是心不動。禪是不著相。

 

身一天到晚工作,心從來沒起心動念過,心永遠清淨。修定,初學一般盤腿面壁,找個安靜的地方每天做功夫。真正用功夫,是在境界,善惡緣、順逆境,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的禪定成功了.

 

真智慧是從禪定裡生的,小定有小慧,大定有大慧,沒有定,決定沒有智慧。定,不一定盤腿面壁,真正的定是六根在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要學清清楚楚、如如不動,這人叫真正修禪定,

 

行住坐臥都在用功,功夫從來沒間斷過。不能動念頭,動念頭就是妄想。看到善的、惡的都不動心。智慧決定要通過禪定的,我們的禪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是無上深妙禪。

 

把心住在阿彌陀佛名號中,就是住深妙禪。定在日常生活中修,在動中修不動,釋迦牟尼佛游化在世間,身、行是動,心不動。心沒妄念,永遠保持一念不生。諸佛菩薩沒妄想,沒念頭。

 

隨緣而不攀緣,攀緣就著相了,一切隨順大自然生活。生活中,吃飯不要著吃飯的相,吃飯考究,講色香味美,著相了,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動心了。看到飯菜,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吃得很舒服,

 

吃飯是修一心不亂,是修定,穿衣、接客都是修定

【談發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道者不可須臾離也,修道與求學一樣,不進則退。

 

佛說忘失菩提心而修諸善事,魔所攝持,故無菩提心而修善事即是魔。魔非青面獠牙、三頭六臂之謂,凡是被煩惱障礙所攝即謂之魔。例如對於某人特別喜歡,勤加慈愛,但無菩提心,待來生可能同他變成眷屬。

 

如有菩提心,對於某人只有慈悲而無情愛,即不著相。菩提心如同一鏡子,照得清清楚楚,儼然實現,但事後一點痕跡都沒有,即修一切善,離一切相。如心中不清淨,即是為自己找麻煩。

 

菩提心包括三心:

(1)直心。正念真如法,與真如本體相應,不與外界相應。反聞聞自性謂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2)深心。歡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屬自利的善行,切實修學,自生歡喜。

(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眾生之心,自利利他。經云:"發起大悲心,救護諸眾生,永出人天眾,如是業應作。"大悲心是大菩提的根本因行。眾生有苦難,去救度他,不過救其一時之急,是善心與善行而非菩提心;

 

度其出六道輪迴,了生死,才算是發大悲心。若發菩提心,一生能成就。發菩提心者,我相就沒有了;若還有四相,就是還沒有發菩提心。經中說;"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可以證明。

 

修行是自己的事,不要管他人。發菩提心,佛菩薩會自動來加被的。學佛,菩提心太重要了!下品下生,生凡聖同居土,也要發菩提心。西方是大乘人的境界,不是二乘人的境界,所以學佛必須是大乘法器。

 

犧牲自己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受苦受難也情願。幼稚園的菩薩也要以度此地球上的眾生為己任,但此心還是發得太小了。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眾生都要度,雖一時辦不到,但不能無此願,有此願,終有達到之一日。

 

學佛必須發大心,萬萬不可有倚賴心,要有獨立的精神,靠人靠不住,英雄豪傑都是由無依無靠的環境中起來的。佛所說的皈依三寶,依靠三寶,是教眾生依照佛的教訓,自行起修,不是依賴佛菩薩賜與什麼。

 

行菩薩道的人應常常發願無有間斷,地藏菩薩生生世世常發大願,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如常發大願即不會懈怠,願為行之先導,所以大願必須常常發。

 

悲心一發,智慧即開了,也是消業障最有效的辦法。在理上講,眾生都是佛,因眾生皆有佛性,性體相同;既屬相同,見眾生受苦即等於自己受苦。須知整個法界就是自己一個人。

【書籍目錄】
第1頁:真正的開悟,不用心意識 第2頁:佛法是內學
第3頁:沒有佛法的地方,可憐! 第4頁:人頭一個,要學無我
第5頁:覺悟的人,不求自樂 第6頁:他不知道傻人快樂
第7頁:觀世音菩薩叫她來找我 第8頁:有智慧的人,知道自他不二
第9頁:再嚴重的業障都能懺除 第10頁:想東想西,那就叫業障
第11頁:只要一放下,智慧就現前 第12頁:要常常保持自己心境一如
第13頁:法喜充滿,這是享受! 第14頁:法身是真我,法身不生不滅
第15頁:法爾如是,它是本有的 第16頁:真正覺悟的人覺悟到什麼
第17頁:什麼是真正的福報? 第18頁: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第19頁:看經還是念佛 第20頁:這也貪,那也貪
第21頁:他是這一生做惡,從前沒做惡 第22頁:虛度八十五
第23頁:這個地震可能發生在日本 第24頁:善人、惡人都有佛性
第25頁:怎樣才能趨吉避凶? 第26頁:時時要覺、處處要覺
第27頁:念了幾聲佛號,鬼就跑掉了 第28頁:真正修行,要歷事練心
第29頁:他會回頭,他會學好 第30頁:捨這個法門,我們沒得救
第31頁:眾生怎麼度的?自己度自己 第32頁:命裡頭有沒有財,在於因果
第33頁:自讚毀他都是迷惑顛倒 第34頁:要讚歎三寶,不能譭謗三寶
第35頁:要先學這個本事,先學不墮地獄 第36頁:沒有得失,這多自在!
第37頁:真正覺悟的人,覺悟到什麼? 第38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
第39頁:道心、道行,要向上提升 第40頁:科技愈發達,生活愈痛苦 
第41頁:你搞三個眼睛,你的災難就來 第42頁: 這種人就是大智之人
第43頁:佛的殿稱為大雄寶殿 第44頁:稱大師,這個恭維過了分
第45頁:佛稱大師,菩薩都不能稱 第46頁:無願無求,才能感應道交
第47頁:打佛七求的是什麼? 第48頁:淨空法師法語菁華錄
第49頁:任何一個人都有過去世 第50頁:人死後投胎,不一定在地球
第51頁:佛真的做到純淨純善 第52頁: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那是迷信
第53頁:信佛的人快樂,樣樣不操心 第54頁:這些冤魂都圍繞在你周邊
第55頁:人為什麼會懈怠 為什麼會退轉 第56頁:學佛就是修心 
第57頁: 念佛的音聲觸動他的善根 第58頁:只有付出,不談報酬
第59頁:有福要大家同享 第60頁:他那麼快樂,我非常羨慕
第61頁:2012是一個轉機 第62頁: 雖然貧富不均,彼此相安無事
第63頁:皈依三寶是皈依覺正淨 第64頁:供養三寶是無上的福田
第65頁:哪一種人福報最大? 第66頁:要常常看佛像
第67頁:成佛這個緣最殊勝 第68頁:唯有觸動,你才能成得了佛
第69頁:真正修行,在哪裡修? 第70頁:智慧德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
第71頁:為什麼有求必應? 第72頁:用心如鏡
第73頁:出家人騙佛菩薩,道士騙神仙 第74頁:你真正念佛,阿彌陀佛照顧你
第75頁:菩薩現將軍身,修無畏佈施 第76頁:這個稱謂關係,不能搞錯!
第77頁:如來者,諸法如義 第78頁:佛沒有一定的相貌
第79頁:佛的名號,是他教學的宗旨 第80頁:只想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
第81頁:絕不多事,沒事多好! 第82頁:轉迷為悟,災難就沒有了
第83頁:有福報的人,一生快樂 第84頁: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第85頁: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 第86頁:佛是教我們保持心地清淨
第87頁:佛法是什麼? 第88頁:日本311大地震
第89頁:如何修福報才能修得財源滾滾? 第90頁:它知道它前世,我們不知道
第91頁:知識不能解決問題 第92頁:佛是教你覺正淨
第93頁: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做人 第94頁: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做人
第95頁:這是最殊勝的「緣」 第96頁: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第97頁:打佛七,念佛不如法,所以你念得沒效果 第98頁:心清淨,這一生就作佛了
第99頁:不能超越輪迴,苦難就太多了 第100頁:佛說法不怕重複
第101頁:哪有讀一遍就開悟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