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日禪選輯(一) 宣化上人主講

百日禪選輯(一) 宣化上人主講

天心月圓

[日期:2010-07-2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內無身心,外無世界,唱無聲曲,轉無形法輪。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
  
  這種境界也就是說的我們人用功,用的好像月光在天的正中央時,這叫「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這個風颳到水面上,還沒有波浪,這種境界是清淨而溫和,所以說「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很少人知道這種境界的。你這用功用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這時候也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自己身也沒有了,心也沒有了,身心都空了;外邊這個世界也沒有了,世界空了。你領會到這種境界,這種滋味可以說是「一般清異味,略得少人知」。
  
  ●無心道人
  
  我們修道是自己給自己修,自己給自己用功,不是給其他人用功,不是說我替其他人來修行,所以自己生死要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你用功就會了生死,你不用功就不能了生死。能了生死,就脫出輪迴去;不了生死,就是在這個輪迴裏邊轉來轉去。
  
  人都以為自己聰明、其他人愚癡,總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好。這一類的人是身心沒能空,世界也沒能空,總有一個我相存在。那麼參禪的人要無我相,不但無相,而且也無心也無身,身心都空了。那麼在禪堂裏身心都空了,這叫無心道人──沒有心的道人。
  
  沒有心的道人就是無修無證者,所以才說你供養一百個惡人,不如供養一個善人。你供養一千個善人,不如供養一個受持三皈五戒的人。你供養一萬個受三皈五戒的人,不如供養一個出家的比丘。你供養一百萬個比丘,不如供養一個初果須陀洹。你供養一千萬個初果須陀洹,不如供養一個二果斯陀含。你供養一萬萬個二果斯陀含,不如供養一個三果阿那含。你供養一百萬萬三果阿那含,不如供養一個阿羅漢。你供養千萬萬四果阿羅漢,不如供養十方諸佛。你再供養萬萬的諸佛,也不如供養一個無心道人。但是可要真無心了,才可以受這個供養。
  
  ●貓捕鼠‧雞孵卵‧龍養珠
  
  這無心道人就是內無身心、外無世界,與虛空同體。我們現在修行都是想修無心道人,要修這個無心道人,先要把我執和法執都空了。想破我執和法執,沒有其他最好的方法,只有參禪打坐,念玆在玆的來用功。這種用功的方法,有幾個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好像貓捉老鼠一樣。貓知道老鼠洞裏頭有老鼠,就在洞旁邊很有耐心的等著,等老鼠一出老鼠洞,一爪就把老鼠捉住了。參禪也是這樣子,你參「念佛是誰」,這個「誰」就是老鼠,你這參就好像貓,等那老鼠一出來,就把牠捉住,這個誰就跑不了了。
  
  又好像雞孵卵,雞在那兒抱小雞子,就想:「我這雞仔子一定會出來。」牠這樣想,久而久之就把小雞雛想成了,所以說「卵惟想生」。那麼雞抱小雞子,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牠趴在雞蛋上,熱得不得了,熱得喘氣幾幾乎都不能調勻,熱得牠呼吸氣幾幾乎都要斷了,才把小雞子抱出來。那麼參禪也是這個樣子。又好像什麼呢?又好像龍養珠。龍有個龍珠,因為牠最愛惜這個龍珠,就用種種方法來保養這個龍珠。我們學參禪的人也是這個樣子,好像龍養珠一樣,時時刻刻都要注意,不打任何的妄想。
  
  ●唱無聲曲,轉無形輪
  
  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在這一念不生的時候,全體大用都現前了,本有的智慧也都會現前了。「六根忽動被雲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忽然間這麼一動,就好像天生了浮雲,被雲遮住。這一念不生的時候,也就是方才所說的內無身心,外無世界,坐禪坐到這種境界上,呼吸氣斷了。雖然呼吸氣斷了,但是可不是死。呼吸氣斷了,這時候一念不生了,你要是忽然間想:「我這呼吸氣都斷了,都沒有了。」它又有了。你無心的時候,呼吸氣斷了;你有心,它又繼續。
  
  那麼說呼吸氣斷了,還是沒有斷,若一定斷了就不會生存,它內裏邊那呼吸氣興起來了,在裏邊行動起來了。它在裏邊有呼吸氣,所以不需要外邊的呼吸氣,這也叫什麼呢?這也叫轉大法輪。唱這個無聲的曲子,唱這無聲的歌,轉這無形的法輪,但是這種境界也都不要執著。
  
  在這幾天用功的人,各人用到什麼境界上?明天願意和我講的,可以講一講,我看看你這幾天用的功是不是真正用功了?若沒有用功,要繼續著用功,已經用功的更要加功進步,不要把光陰都空過了。光陰空過了,打完了一個七,又一個七,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這未免太可惜了。所以現在要百尺竿頭重進步,在這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就是用功更要往前去精進,不要向後退。我們用功由地水火風都可以入定,也可以入空定,也可以入非非想定。但是在這個定中,不要著到這個境界上,也不要生一種無明煩惱。
  
  ●非非想處定
  
  在以前有一個老修行修非非想處定,想要升到非非想處天。他在一個海的邊上修定,將要入這個非非想處定,魚就在水裏頭很歡喜的游泳,游泳就玩水,就把水弄出很大的聲音來,那麼有聲音他就不能入定了。他睜開眼睛一看,這魚又跑了,他就又修行。修行又要入定,這條魚又來了,又來在他的面前,這麼在水裏跳舞,又把水弄出很大的聲音,那麼他又不能入定了。像這樣子很多次,這一次,這個老修行就生瞋恨心了:「你這條魚真是討厭,最好我變一隻魚鷹,一口就把你吃了,誰叫你來擾亂我這種定!」大約他生這種瞋恨心,這魚也不敢來了,他就入了非非想處定。以後他就生到非非想處天,享了八萬大劫的天福。
  
  可是天福雖然享八萬大劫啊!他這種瞋恨心的果報就來了,因為他在八萬大劫以前生這種瞋恨心想要變魚鷹來吃魚,那麼等他天福享盡了,就墮落到人間來了。一墮落到人間,果然就是遂心滿願了,做一隻魚鷹,在那兒天天吃魚。等到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到那兒給他說法,他才把這魚鷹的身體解脫了,然後做人,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才證阿羅漢果。
  
  這是他遇著釋迦牟尼佛了,才能得到解脫,若遇不著釋迦牟尼佛,他做這魚鷹不知要做到多久了。所以我們修道的人哪,無論在哪兒都不要生瞋恨心,不要打妄想;一打妄想,將來就會受果報的。
  
  ●水觀定
  
  在《楞嚴經》上有一位尊者,叫月光童子。他修行水定,他總觀想這個水,想來想去他這個身體都變成這水,入水觀定。有一天,他在一個靜室裏用功修行,他有一個大約十一、二歲那麼小的徒弟,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就想去見師父。看他師父這個門裏邊鎖著,就從窗戶看,一看,他師父不在房裏邊,房裏頭都完全變成水!他就很調皮的拿起一塊小石頭丟到水裏去,這水就響了一聲,他認為很好玩的,就走了。
  
  他師父出水觀定後,就覺得肚裏頭很不舒服的,他一觀察,啊,有一塊石頭在肚裏邊!他想怎麼會有一塊石頭呢?就把小徒弟叫進來問他,說:「你方才到這兒想見我來了?」
  
  「是啊,我叫門,門裏邊鎖著,我趴在窗戶一望,裏面滿地都是水。」
  
  「哦,那麼你怎麼樣?」
  
  「我用一塊石頭丟到水裏了,然後我就走了。」
  
  「等一等我把門開一開,你再來看看,如果還是有水的話,你把這石頭撿出,拿開它。」
  
  月光童子又入水觀定,他這個小徒弟又來到這一看,果然房裏頭完全是水,他那塊石頭還在那地方。於是他把這石頭拿出去了,月光童子再出定,這塊石頭沒有了,就不覺得肚裏頭有一塊石頭在那裏脹著。
  
  ●專一則靈,分馳則蔽
  
  所以說修行你只要專心致志,你修什麼法都會成就的,有的修火光三昧的,變成火,但是這火可不能燒東西,因為它是自性這個火,變成自性的火,不會燒其他東西的。由《楞嚴經》上來研究,我們修行要專一其心,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你心要是不能專一,用什麼功也不會有成就的。你若專一了,就會有所成就,也就好像貓捕鼠、雞孵卵、龍養珠一樣的。你用功的人,主要要有一種堅固的心、懇切的心,才能與法相應。話說多了打閒岔(waste time),還是繼續用功!
【書籍目錄】
第1頁:誰是觀自在菩薩 第2頁:不願意開悟,就不要守規矩
第3頁:粉碎虛空自在翁 第4頁:大冶洪爐選佛場
第5頁:菩提道場出聖人 第6頁:稀有的禪七
第7頁:金剛菩提海 第8頁:天心月圓
第9頁:自己生死自己了 第10頁:行也禪,坐也禪
第11頁:即有為,即無為 第12頁:坐禪要有忍力
第13頁:三車祖師──窺基法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