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物猶如此 徐鶴子

物猶如此 徐鶴子

翼善鑒第九

[日期:2012-04-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徐鶴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翼善鑒第九(十九案)

善氣氤氳,善量彌綸。云何動物,只是一真。真誠極處,且泣鬼神。輯翼善

鹿繞墳鳴(《孝子傳》)

伍襲,字世公,居父喪,廬側有一鹿,每襲哭,輒繞墳而悲鳴。

詩曰:荒廬吊影獨銜悲,怪鹿云何共涕洟;一樣椎心風木痛,想他躑躅繞墳時。

群鹿感孝(《唐書》)

唐孝子褚無量,丁母憂,廬於墓側。有鹿犯所植松柏,無量泣而謂曰:「山中草木不乏,何忍犯吾母塋樹?」因竟夕守護。自是群鹿馴狎,不復侵害。

按皇甫山《逸士傳》云:羅威,字德仁,南海番禺人,母沒盡哀。墓側白鹿,乃馴繞其墓。

詩曰:誤侵塋木恕無知,怒犯山靈罪敢辭;萬點長條短條淚,鹿群相視亦含悲。

虎避孝子(《聖師錄》)

上虞楊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嘗與母入山采薪,為虎所逼,自計不能禦,於是抱母,且號且行。虎睹其情,弭耳而去。

詩曰:抱母驚惶走且哀,磨牙攫爪出蒿萊;回頭底事荒山竄,知是樵蘇孝子來。

虎釋孝女(《警心錄》)

鸛坑隸羅源,其地嶺上有平巔,居民稱為簥上。一田婦歸寧過其處,見虎蹲踞,懼不得免,因疾呼之曰:「斑哥!我今歸省父母,與汝無冤,何忍害我?」虎垂耳竦聽,遽曳尾趨險而行,婦得脫。

李斯義曰:孝心便可免難,從來事到無可如何處,只存一點正經心腸,直行將去,斷不罹於禍,此亦天道也。

鶴子曰:婦哭而哀,情何慘也。讀此,泰山虎拜下風矣。

詩曰:盤陀坐待怒張眸,有女前行哭訴愁;聽到歸甯風動穀,公然讓路虎低頭。

虎守忠義屍(《蓴鄉贅筆》)

南都既覆,隆武稱號閩中。福州破,桂藩子永明王,復擁立於肇慶,改號「永曆」。後遁入緬甸,為平西王吳三桂檄取遇害。永曆稱帝后,流離西粵,受制於孫可望。一時忠烈之士,大半殉難。輔臣嚴公起恒、楊公畏知,俱負聲望。可望要封秦王,嚴固拒不許,遣賊遮殺之,推入河中,屍流三十餘裏。忽有虎負之登岸,守視不去。賊愕眙,因收葬之。楊公憤激,徒手擊賊,亦被殺。張獻忠諸養子,除偽晉王李定國反正外,如劉文秀、艾能奇等,皆好禍嗜殺,慘甚猰貐。乃此虎猶知忠義,彼逆賊者,真禽獸之不若也哉!

鶴子曰:漢劉昆,為弘農太守,三年,仁風大行,虎皆負子渡河去。宋均,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常募設檻阱,猶多傷害。均到任,令屬縣曰:「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乃除削課制,其後虎相與東游渡江。二事,見《後漢書》。昔則感德政而虎去,今則感忠義而虎來,虎亦奇傑也哉!《後漢書》又載劉陵為長沙安成長,修德而群虎越境,此亦感德政也。

詩曰:誰藏碧血慰泉台,抗節如山志不回;天憫忠魂葬魚腹,怒濤驅虎渡河來。

善士義虎墓(《井蛙錄》)

清初時,贛邑郭士俊,砥躬淳厚,接物和平,鄉里有善人之目。而事父母極孝,人鮮有知者。時邑有虎亂,往來者必戒嚴而出。郭一日往莊課租,二僕隨往,忽途次密菁中,一虎突出,橫阻於道。二僕棄袱被奔去。郭欲遁,而足不能履。坐而視,俟之,虎亦與郭對坐。郭自分難免,謂虎曰:「餘不幸而與汝值,餘之數也。請速啖我,毋俾我長栗。」虎忽起近郭身,宛轉相依,如馴習者。郭曰:「汝既不加害,將欲何為?」虎即銜袱被置郭前,若欲為負荷者,仰首躬背而示郭以狀。郭揣其意,系袱被於背。郭起,虎即隨行。先是二僕遁至莊,以告諸佃,莫不駭嗟,謂郭死於虎,天道無常。頃忽見虎隨郭至,皆反奔入室,扃其門而喧噪。郭曰:「毋恐,虎固與人不相扼也。」悉令辟戶出。虎果弭耳帖尾,聽郭指使。於是眾乃返驚為喜,爭啖以肉,虎一一舐而食之,夜宿門外。郭歸,仍負袱被而行。將抵家,村人怪駭,郭悉語顛末。人謂郭盛德,感及於虎,益加敬愛。自此,而虎亂遂弭。適郡久亢旱,有司建壇祈禱,屢牒城社無應。忽郡長夜夢城隍神語曰:「來日北郊外,有一老人攜虎往東行者,能得甘霖者也,曷往覓之?」次日令吏祗候,郭果至。吏固稔虎不傷人者,勿之忌,拉郭見郡長。郡長奇之,隆禮迎請,告以代祈雨意,郭固謝不能。而郡長請益堅,不得已,登壇拜跪,虎俯壇下。日亭午,有黑雲一縷,蜿蜒如龍狀,起於東南,頃之,大雨如注。郡長喜,欲延郭入郡款謝,而郭堅辭,攜虎去。郡長歸,乃手書「降龍伏虎」四大字,令吏備花酒,鼓吹送其家,郭名於是益噪。後郭死,虎繞榻長吼,家人聞其聲而恐怖,遂不復鳴。殮之日,虎淚如綆,日夕宿棺下。及郭就窀穸,工竣,虎伏地大吼,觸碑而死。人義之,報郡長,郡長詣郭葬所,見虎頭破而死,惻然悲悼,於郭墓旁,擇地帷裹葬之。封其碑,題曰「郭善士義虎之墓」,至今猶存。

詩曰:虎俯壇前禱雨哀,一般真氣薄風雷;白楊蕭瑟累累墓,幾見朱幡哭拜來。

虎護高士廬(《獨異志》)

成應元《事統》云:劉牧,字子仁,嘗居南沙野中,樂山鳥之啼,愛風松之韻,植果種蔬。野人欺之,多伐樹踐囿。牧曰:「我不負人,人何負我?」有一虎近其居作穴,見牧則搖尾。牧曰:「汝來護我耶?」虎輒俯首。歷數年,野人不敢侵。後牧卒,虎乃去。

鶴子曰:人欺善,虎庇善,是人之橫逆,反不若虎之馴良也。

詩曰:鳥啼松韻寂聲聞,穩坐南沙一片雲;可歎抱茅欺杜老,村童幸未遇山君。

義虎傳(祝枝山作)

荊溪有二人,髫丱交,壯而貧富不同。窶子無他技,獨微解書數,妻美而豔。富乃設謀,誑言:「若困甚,盍圖濟乎?」窶告以不能故。富子曰:「固知也。某山某甲,豐於財,乏主計吏,覓久矣,若才正應膺此耳。若欲,吾為若策之。」窶感謝。富子即具舟費,並載其豔者以去。將抵山,又誑言:「吾故未嘗夙語彼,彼突見若夫婦,得無少忤乎?一忤,且不可復進。留而內守舟,吾若先容,可許也。」窶從之,偕上山,富子宛轉引行險惡溪林中。窶胼胝碎破,血出被踝踵不已。至極寂處,乃蹴而委之地,出腰鐮斫之,隕絕。富子謂死矣,哭下山,謂豔者:「若夫君,噬於虎矣,奈何?」婦慟哭。富子又誑言:「哭無益,吾試同若往檢驗,不見,乃更造計耳。」婦亦從之,偕上山。富子又宛轉引行別險惡溪林中,至極寂處,擁而求淫之。婦未答,忽虎出叢柯間,咆哮奮前,齧富子去,斃焉。婦驚定,心念彼習行且爾,吾夫其果在虎腹中矣。不怨客,轉身而歸。迷故途,順途而哭。倏見一老人步於傍,問故,婦陳之。老人言:「爾勿哭,當返諸舟,可歸。爾舟在彼。」遂導之返,見舟而滅,蓋神云。婦登舟,莫為計。俄而山中又一人哭以出,遙察之,厥雄也。婦疑駭,夫亦疑婦,當為賊收矣,何獨尚存哉?既相逼,果夫果妻也,相攜大慟,各道故。夫曰:「彼圖淫若,固未淫若。圖死我,固未死我。則我可置我憾也。」婦曰:「吾苦若死,若固不死。圖報賊,固自得報矣。我憾何不可置耶!」於是更悲而慰,哭而笑,終歸完於鄉。

祝子曰:視賊始謀,亦何義哉。已而以巧敗,受不義之誅於虎,虎亦巧矣。非虎也,天也。使婦不遇虎,得理於人而報賊,且未必遂,即遂,未若此快也。故巧不足以盡虎,以義表焉可也。

退士曰:以虎齧誑婦,而反為虎所齧,神耶虎耶?以為神虎可也,非直義而已。

鶴子曰:反手為雲覆手雨,古道今人棄如土。彼以黃金而奪聲氣,此以紅粉而換肝腸。人心深險,竟至於此,故擇交宜慎。

詩曰:殺心已伏見嬋娟,一旦金蘭化作煙;人巧十分天更巧,是神是虎總操天。

三馬驚逸(《閱微草堂外集》)

洛陽郭石洲,言其鄰縣,有翁姑受富室二百金,鬻寡媳為妾者。至期,強被以彩衣,掖之登車。婦不肯行,則以紅巾反接其手,媒媼擁之坐車上。觀者多太息不平,然父母族無一人,莫能先發也。僕夫振轡之頃,婦舉聲一號,旋風暴作,三馬皆驚逸,不可止。不趨其家,而趨縣城,飛渡泥濘,如履康莊,雖仄徑危橋,亦不傾覆,至縣衙,乃屹然立,其事遂敗。用知庶女呼天,雷電下擊,非典籍之虛詞也。

詩曰:恥見金夫不有躬,翁姑奪志訴蒼穹;一呼三馬騰空起,白日冥冥鬼旋風。

牛助孝子(《閱微草堂外集》)

徐光大,慈溪人,康熙中,任清河主簿,著廉能聲,以疾卒於官。子雅涵,扶柩歸,渡黃河,忽風起冰合,夾舟不能行。諸人履冰登岸去,雅涵獨拊柩長號,矢以身殉。眾哀其志,謀以索挽之。甫數武,陷冰坎中,力不能施。雅涵仰天狂呼,血淚交迸。眾束手無策,皆為掩泣。忽來一水牛,趨柩前,以角承之起。眾無不踴躍呼曰:「天憐孝子,驅牛為之助也。」競拽之,立達於岸。闔家感牛德,戒食牛肉,已歷四世矣。

詩曰:哀動河神水不寒,烏犍戮力萬靈歡;請看孝子扶歸櫬,天意何曾負好官。

群烏銜土(《廣輿記》)

顏烏,義烏人,父亡,負土築墓。群烏銜土助之,其吻皆傷,因以名縣。

按《異苑》云:東陽顏烏,以純孝著。後有烏銜鼓,集顏所居村,烏口皆傷。一境以為慈烏銜鼓,欲令至孝遠聞,即於其處立縣名「烏傷」,旋改為「烏孝」。

詩曰:荒碣猶存黯夕陽,爭傳顏巷義烏鄉;辛勤銜土成墳後,時聽啼聲隱白楊。

群烏集舍(《周書》)

宗懍,遭母憂,哭嘔血。每有群烏數千集於舍,候哭而來,哭止乃去。

詩曰:何處千烏繞帟帷,哭聞孝子百靈悲;思親各有傷心淚,仰視蒼天兩不知。

庭烏哀泣(《北史》)

齊蕭放,居喪,以孝聞。廬室前,有二烏來集,馴庭飲啄。每臨哭時,舒翼悲鳴,若哀泣者。

詩曰:孝動三靈色慘淒,有生各自念孩提;問烏何亦悲傷甚,聲到心頭不住啼。

仁烏蔽樹(《拾遺記》)

晉文公,燒山求介之推,之推抱樹,有白烏成群,繞煙飛噪蔽之。推死後,所焚山數百里,居人不設羅網,呼曰「仁烏」。

鶴子曰:反哺則孝,護善則仁,成公綏目以祥禽,有以哉!

詩曰:旌善綿田悔已遲,介山一炬到今悲;棠梨寒食煙和雨,尚有啼烏繞樹枝。

日南雙雁(《警心錄》)

虞國,少有孝行,為日南太守,常有雙雁宿止廳上。每出行縣,輒飛逐車。既卒於官,雁逐喪還。至余姚,住墓前,歷三年乃去。

李斯義曰:二雁之於虞也,生而行止與俱,死而喪葬相隨。天下人子,能如此者有幾?蔡邕廬墓,雉兔馴擾不去,亦孝行之所感也夫!

詩曰:雙飛誰遣此勾留,五馬相隨幾度秋;惆悵墓田離別後,白雲渺渺水悠悠。

神鷹(《堅瓠集》)

嘉禾守楊公繼宗,為人端莊勇決,愛民禮士。會郡饑荒,死者相踵。公憫念既深,不及關白司道,發倉賑之,全活萬計。仇家以事上司道,以「擅支倉庫,少給多侵」為辭,行文按公。及展牘,狂風起庭中,有群鷹數十叢集,掠牘飛上,或爪或喙,牘紙粉碎矣。司道怒曰:「鷹亦忤我乎?」遂白撫院。方下舟,群鷹復至,怒睛奮翅,馳逐飛鳴,若詈辱之狀。司道怒,命卒繒獵之。弩者彈,弓者箭,網者絲,而羅繞愈眾,卒莫能退。中一老鷹,迅擲而下,司道急以手蔽面,竟攫其紗帽而去。眾鷹亦復爪喙申文,又紛然碎矣。司道駭異,返駕,事遂得寢。公在郡九年,風雨調和,禎祥疊見。及滿去,七邑男女,攀車挽留。士夫為制〈神鷹錄〉,以傳其德政。

詩曰:萬骨回生只手持,為民獲罪復奚辭;願書赫赫神鷹錄,傳遍黃堂太守知。

龜負孝子(《九江記》)

留京有孝行,時江水暴溢,居者皆溺。京負母號泣,忽有大龜至前。舉家七口,俱上龜背,行十餘里,至一高岸,龜乃去之。

鶴子曰:大龜拯溺,事奇矣。然以孝行而至,事奇,理固常也。

詩曰:一家魚腹只須臾,跋浪神龜載樂都;仰見天心憐至孝,艱危隨處百靈扶。

龜負閣(《文苑匯雋》)

徐瑞,幼時被水,處一閣將沉。聞空中有人言曰:「徐瑞真宰相,可護持之。」時有龜數千負閣,得不沉。後果位宰相。

詩曰:神龜天遣庇賢才,百尺岧嶢黑浪回;信是他年黃閣老,六鼇且戴海山來。

龜銜樹(顏真卿《石柱記》)

余不侯孔愉墓,在城下,古木數株,堅如石。故老云:「愉卒後,龜銜巢木植於此。」至今號「龜銜樹」,溪名「龜溪」,橋曰「龜回橋」。

按《會稽俊賢傳》云:孔愉,字康敬,嘗至吳興餘不亭,見人籠龜於路,愉買而放於溪中。龜行至水,反顧視愉。及封此亭,三鑄印,龜皆左顧。愉悟,遂取佩之。

詩曰:當年翁仲記分明,亭外斜暉亦有情;神物尚留芳澤在,綠陰一帶護佳城。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總目
第3頁:刊竣漫書簡端十首 第4頁:孝友鑒第一
第5頁:忠義鑒第二 第6頁:貞烈鑒第三
第7頁:慈愛鑒第四 第8頁:恤孤鑒第五
第9頁:眷舊鑒第六 第10頁:踐信鑒第七
第11頁:守廉鑒第八 第12頁:翼善鑒第九
第13頁:救難鑒第十 第14頁:酬德鑒第十一
第15頁:雪冤鑒第十二 第16頁:知幾鑒第十三
第17頁:通慧鑒第十四 第18頁:重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陳寬敏 发表于 2016-8-1 9:25:15
因有一套太上寶筏圖說,有徐太史詩句,偶讀印光大師文鈔。續編下冊409頁,有此書名覺得很意義。請問那裏有賣,煩請告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