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種善因得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種善因得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一講)

[日期:2011-01-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問:各位觀眾,在前幾集當中,老法師開示了若干佛法的重要理論和修學要領,使我們茅塞頓開,並且從心中生起了無比堅定的修學信心。但是為了使大家在修行上能夠順利圓滿,還有一些重要的觀念,必須徹底來瞭解。所以還要仰勞老法師慈悲,繼續為我們解說。

昨天老法師開示佛力的加持,確確實實是存在的,只要我們的心、願、解、行,跟佛陀相應,就能夠得的到。而古代祖師大德也開示,佛力加持分為顯加與冥加兩種。請教老法師,這兩種加持有什麼不同?

師父:中國諺語裏面常說:「誠則靈」。這個靈就是感應的意思,也就是佛門當中講的加持的意思。由此可知,真誠是能感,佛菩薩加持是所感。關於冥顯兩種的加持,意思是說,明顯的加持,你自己能夠感觸的到。像一般世俗講的,佛菩薩保佑我們,佛菩薩照顧我們,它確確實實是明顯的一種感應。而冥加呢?他確實加持你,但是你自己覺察不到。實實在在,就是佛菩薩在暗中照顧你,這一類叫冥加。而在感應方面來說,有顯感顯應。我們求佛菩薩,非常明顯,意願非常強烈,佛菩薩的感應也很明顯,這個叫做顯感顯應。第二類叫顯感冥應,我們雖然很強烈的要求,好像佛菩薩沒有回應,其實佛菩薩有,而是你自己不能覺察,這個是顯感冥應。

還有一類的是冥感顯應。我們心裏頭確確實實求佛菩薩,但是沒有很強烈表現在外面。而佛菩薩這個應,應的很明顯,我們冥感就顯應。

第四種是冥感冥應。我們求佛菩薩,在形式上沒有見到,可是心裏頭那一點真誠,就是能感。但是這一點真誠是在內心,沒有表在事態上。不但人家見不到,甚至自己也沒有注意這個事情,可是心裏頭真有,真正是像前面所講的,這個心、解、願、行,他真相應。而佛菩薩這個加持,也是冥冥當中加持。你不知不覺,在生活、工作、環境裏面,一帆風順,一切惡劣的境界自自然然毀滅了,所謂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是加持感應有這四種不同。

問: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來合成的。如果稍稍不協調,我們就要生病了。那在修行人生病的時候,是不是就是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不要吃藥。或者說是也可以看病、吃藥呢?

師父:這個問題,說的是沒有錯,人的生病確確實實百分之九十,都是在四大不調。四大不調,我們今天來講,是屬於生理的病。因為四大是色法,是指的這個肉身。四大是地、水、火、風,它的組合有一定的成分,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自然的生態。自然生態在大自然當中,它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它能配合的那麼好。人身體種種器官、細胞的組織也是如此,必須順其自然,你這個身體就好了。

那麼四大,這個說法,一般是很粗淺的說法,好像這個物質的部分,皮肉、骨骼,這是稱為地大;血液,流動的這些部分,水分,這是水大;溫度,是火大;呼吸,這個屬於風大,這個是很粗淺的說法。這個說法也好懂,這個四大不調了,當然身體就發生問題了,病態就現前了。而四大精確的講法,這是講物質的現象。我們曉得所有一切萬物,今天科學家也懂得,是原子、電子、粒子所組成的。現在所講的基本粒子,是不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了?那一個科學家也不敢講,為什麼呢?這個科學技術不斷在進步。過去認為原子不能分了,過若干年之後,儀器進步了,原子又可以分離,看出電子、中子。進步到今天,這些東西依舊可以分,分成粒子。將來儀器再進步,也許這個基本的粒子,又可以分了,所以沒有人敢說,現在所發現的最小的物質,就不能分割了,沒有人敢講。

但是無論小到什麼程度,佛法裏面講鄰虛塵,這是佛講的,這個就不能再分了,這是到了極限。即使是鄰虛塵,它也有四個現象,這就是四大,四大現象,應該是這麼說法的。無論再小,它還是一個物體。物體,我們就稱它作地大,地大是代表一個物體;再小,它是個物體。現在科學發現,這個極小物體,它都帶電,它帶電,它帶陰電、帶陽電。陽電,在我們佛法裏叫火大;陰電,我們叫水大。它決定是動的,它不是靜止。動就叫做風大。所以說是基本的物質。所有盡虛空、遍法界,動物、植物、礦物都是它組合的。這個基本的物質,有這四種性質。這個是對四大精確的說法。

可是我們通常講四大不調,那就不必講得這麼樣精細了。我們說到分子,說到我們人身體組織這些細胞。細胞組合如果產生不均衡、不自然的現象,人身體一定要生病。那麼學佛的人,生病了怎麼辦?佛告訴我們,最好的方法是把它調整,恢復到自然。用什麼方法調整呢?用定功。諸位懂得,清淨心是最自然的,心清淨,所以身就清淨了。只要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你定個幾天,你這個身體裏面的組織,漸漸就恢復自然了。它為什麼會不自然,破壞自然的生態呢?妄念太多、煩惱太多、憂慮太多、飲食過量、睡眠不足、疲勞,這個佛在經上講的,有十種因素叫人生病的。這些都是違背了自然生態這個原理。我們在一個身體裏面講自然生態,心是靜的,身雖然在運動,那個心是定的,他的運動就很如法,就好像一個圓一樣。一個圓,它圓心是不動,外面怎麼樣去運動,它一定是一個圓。如果心一動了,那個周邊就變成橢圓,變成不規則的,那就生病了。所以佛法治療生病,這個道理很深。你細想的時候,它確實有道理。那麼這種治療是心理上的治療,恢復它自然的運作,那就是最健康的。所以不必用醫藥,用內心的清淨心來調整。

當然這個方法,是要有一點功夫,如果沒有功夫,還是要借重醫藥。但是我們曉得,醫藥是治標,不是治本,如果你心不清淨,不把憂慮、牽掛、煩惱捨掉,醫藥的效果也很有限。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所以如果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養成清淨、平等、慈悲,對於你健康長壽、青春永駐,決定是有幫助的。這個不是神話,是事實。

問:老法師的開示,就是說這個生病,是可以完全依靠我們內心的修為,得到清淨心,而徹底得到治療。至於醫藥,只是說在不得已的情況才來用,也就好像說是用兵,所謂兵則不祥之氣,這是不得已才用的,平常還是要在修行功夫上用功。

再請教老法師,我們目前的居住環境,都是高樓大廈,這種環境在處理我們死後的遺體,或是喪葬事宜,好像都造成很大的不便。那我們修行人在選擇往生的環境,是在家裏好?或是說在醫院好?

師父:這一些事情,實在說,都是個緣分。世俗一般人講福報。如果沒有這個緣分,沒有這個福報,由不得你自己作主。人到臨終,自己還能作得了主,這是好事,大福報!幾個人在這個時候,能作得了主宰呢?真的,這是靠緣分了。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一生要懂得修福,要知道積德。修福、積德,不要去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你統統都享盡了。要惜福,就是把你所有的福報,放在臨終這個時候來享受。也就是說,臨終時候,自己作得了主,這才是一生當中最真實的福報。臨終作不了主,一生所享受的,還不是一場空?死了以後,還搞三途,還搞六道,這沒有成就。在世間這些豐功偉業,都是一場夢。

立功、立德、立言,我們中國古人以為這是三不朽,現在人明瞭。太陽會有消失光明的一天,太陽系會有瓦解的一天,這個太陽系都瓦解了,地球都不在了,你那個不朽還能存在嗎?所以這些都是人的妄想,不是事實。事實的真相,一定要超越六道輪迴,一定要超越十法界,你才能得到永恒。這才是個果報,這才是真實。由此可知,修福、積德的重要性。而臨終自己作得了主,這是真實的福報。臨終能作主,你想往生就往生,想作佛就作佛,你一生沒有空過。

就事實而論,畢竟有這個福報的人少數,絕大多數沒有這個福報。沒這個福報,你就要知道,當你生病的時候,你就得聽別人擺佈,這是真的可憐!自己作不了主,甚至於連翻個身,都要人幫忙。飲食、大小便都要人來幫助。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得力的人來幫助你,你就苦不堪言,你就完了。所以我們在病院當中,看到這些事實,應該提起高度的警覺,認真的努力,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我們能照顧別人,果報是將來別人會照顧我們。我們如果輕賤別人,厭棄別人,將來總有一天,我們自己失去能力的時候,別人輕賤我們,別人討厭我們。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到那個時候,你後悔,你就來不及了。趁著自己還有體力,還有這個精神,要認真努力把從前那些毛病、習氣徹底改掉。我能幫助別人,別人就幫助我。

佛在經論裏面講得很多,真正聽進去,真正聽明白照做了,實在講沒有幾個。境界現前,老毛病還是犯了。我這幾年在新加坡,只看到一個傅居士,這個人對於聽經,他聽懂了,他照做了。他做生意,完全依照佛的教誨去做。他對於他自己的兒女不照顧,他照顧社會上這些年輕人。他遵從,我照顧別人,將來社會大眾會照顧我的兒女,正確。貧苦家庭的人,這個小孩品德好,讀書用功,全心全力照顧他。換一句話說,他那個心裏面,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自己兒女沒有這個福分,沒有這個天分,對社會沒有更大的貢獻,他要把全心全力,讓有貢獻的人出頭,這個想法了不起,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他的兒女自然有福報。

照顧一切醫院裏,無依無靠病苦的人,他一家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太太日中一食,到醫院裏面去做義工,照顧這些病人。這個人就是菩薩,這個家庭就是菩薩家庭,他們過的是菩薩的生活。聽了經之後,體會到這個道理,他就做出來,所以他得到真實的受用。那麼人生病,在垂危的時候,到底是在家裏面好、是在醫院好?這個要看環境。家裏面一家人都懂得佛法,如理如法的照顧,很好。在醫院裏,也要懂得佛法。人在臨命終時,是他將來到那一道去,決定的一剎那。這一剎那,對於他的來生,關係太密切了。最後一聲是佛號,是求願往生,他就作佛去了。《無量壽經》的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講得很清楚。臨終一念起貪心,這是餓鬼道;一念瞋恚,是地獄道;一念十善,是人天道。這是在臨終時,必須有善友在旁邊開導、照顧,讓他不能錯了念頭,這個太重要了。那麼現在問題就是那一個,究竟是採取什麼方式,各有緣分,各人不相同。

問:老法師這一段的開示非常重要。就是說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注意培福。我們培了福報,而且每天精進念佛修行,那麼到臨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在,而不必受到種種的不自由的痛苦、折磨。所以這樣子的一種修行,才能夠稱得上圓滿。

請教老法師,夏蓮居老居士在稱讚淨土的詩句裏頭,有一句話,他說一心念佛,就能夠根身器界全轉換。那麼這一種的轉變,除了說是環境變的清淨以外,是不是在身心上,也能夠從沒有福報,變得有福報;從沒有智慧,變成有智慧;從多病、短命,而能夠得到健康長壽呢?

師父:他講的話沒有錯,講的話非常有道理,與事實的真相完全相應。實在說,修福,念佛是修最大的福報。就像你前面所說的,人在臨命終這一剎那,這是與來生禍福關鍵的時刻。那麼真正有福報的人,他臨終的時候可以不生病,預知時至。你看有很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看他走的多麼自在。這一些事實,我們在這幾年看得很多,這不是假的。

我在香港,往年在香港講經,常懷法師告訴我一個歐陽居士,讀經的時候,坐著往生的,預知時至。他向圖書館借《大藏經》回去看,告訴常懷法師,你到那一天,什麼時候,派人到我家裏去,把這個書取回來,我不再把這個書送回來。常懷法師聽到這個話也很驚訝,不再送來了,難道你預知時至往生?看看那個樣子,好像又不像。好吧!既然這麼說了,記下來,到那一天派人去拿書。大概是兩個多禮拜以後,他派人去他家拿書,看到老先生正在看書。老先生看到,圖書館來的,來幹什麼的?你不是叫我今天來把《藏經》取回來?是,沒錯,我沒有叫你這個時候來,我現在還在看。他是老人家,年歲大,這年輕人當然也不好說什麼,這就回去了,第二天再去。第二天去的時候,他家裏人告訴他,老先生往生了。什麼時候往生的?你走了以後,大概兩個小時,坐在那裏往生的。你看這個多自在,預知時至,兩個星期之前,告訴常懷法師。他為什麼能夠,我們為什麼不能夠?關鍵就在他的心清淨,萬緣都放下了。我們為什麼不行呢?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一樣也放不下,麻煩在此地。

最近,兩個月前,三重廖居士跟我講一個故事。兩個月前,他們那裏有一個老同修,七十多歲了,往生也是預知時至,選擇往生的時間,這太妙了。他接觸到淨土法門,念佛大概才三、四個月,時間不長。廖居士告訴我,他跟他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來拜訪他,告訴他,他聽到這個法門之後,非常歡喜。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殊勝,他就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來跟他談這一樁事情。過了一個月了,他又到廖居士那裏借錄音帶,借經書、借錄音帶回去聽。又過了一個月,再找廖居士就跟他講,他說現在我家裏就我一個人學佛,我的家人都不學佛,他說萬一我往生的時候,他們又哭又鬧,那我怎麼辦?廖居士聽到,這是個問題。

他就問了,你的家裏面這些人,有沒有上班、上學的?對,他們都上班,都有工作。廖居士說,那你選擇他們都上班不在家的時候,往生多好呢!他聽了這個,點點頭,這個有道理。兩個月之前的時候,他就選擇這個時刻,家人統統上班了,他在這個時候往生。等家裏人晚上下班回來之後,醫生來檢驗,他這個死已經超過八個小時。可以自己選擇時間的,這才叫真正有福報。這個福報,當然不是一世修的,累世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成熟,因為他念佛只有三、四個月,時間很短。跟經上講的理論、方法相應。佛經上確確實實是這麼說的,問題的結徵,就在你如不如法?經典上講的是道理、方法,你跟它相不相應?你要相應了,你就能做到。臨命終時,一念、十念決定往生,何況他念了三、四個月?萬緣放下,身心清淨,感應不可思議!

那麼夏老居士這個話,意思就很明顯了。這一句佛號,念到功夫得力,念到相應,念到如法,冥冥當中,阿彌陀佛加持,十方一切諸佛加持,你的身心境界,都在那裏起變化。剛才講了,明顯的變化,那是顯加,你覺察出來了。冥冥當中加持,你沒有覺察;沒有覺察,佛的加持,這個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也得到。你的環境,生活環境會改變,你的體質也會改變。健康長壽,說實在話,看你有沒有需要?如果不需要,這個世間沒有什麼緣分,住在這沒有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早到西方世界去成佛呢?還有什麼好耽誤的呢?如果有必要,必要的是弘法利生,這樣殊勝的法門,我還需要時間介紹給廣大群眾,那這就需要。所以往生,真的是得到自在了。在這個世界上多住幾天,也不礙事;想立刻就走,行,這個叫了生死,生死自在。不是做不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肯不肯做。

問:老法師這一段的開示,是很明顯的告訴我們,一心念佛,他都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這麼大的、無比的福報都能夠得到,何況說是在這個世間的這一些福報、智慧、健康、長壽?只要是有需要,佛菩薩絕對加持。問題只在於說,我們是不是有真正的、至心的來修行,來念佛。

再請教老法師,古代的大德,他們的生活都是非常的節儉、惜福。像我們這樣看起來,就是都非常的刻苦。那現在我們地球上的開發,好像都是高度開發,物質非常豐富。那麼我們現在的生活,需不需要再學古大德那樣子的刻苦,或者是說是節儉、惜福也是需要,但是尺度上,稍稍可以放寬呢?

師父:這個也是正確的,但是惜福這一個原則,永遠不能夠改變。當然整個社會結構不一樣,生產方式改變了。過去都是人工,現在都是機械化,所以生產的量增加了,質也變了。那麼我們也得要隨著這個時代,如果還照從前那種方式,那樣刻苦節儉,變成對於社會大眾學佛,產生一種障礙。大家看了,這個我受不了,這個佛我不能學。反而為了這一點點事情,把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這個緣給斷掉了,那這個失就太大了,真是得不償失。所以一切要顧慮大眾,能夠得到佛法的機緣,所以必須要做適當的調整。在現在這個社會裏面,衣著、飲食、起居,我們雖然不能講,不要奢侈,這個是一定要避免的。一般普通的標準要達到,他們才心安理得。他的家庭,他的親戚朋友看到,你的學佛是對的。如果過份的節儉,那他們會提出異議,就變成障礙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

但是出家人那是例外。出家人說實在話,過那個刻苦的生活是正確的,給世間人做一個樣子,你可以不必學,但是你看到人家能過這個節儉的生活,我們這個生活已經超過他很多倍了,你還有什麼話說呢?像我們近代印光大師,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老人家,但是在許許多多文字裏頭,我們看到記載他的生活狀況。他老人家在年輕的時候,在定海普陀山住了三十年,住在藏經樓。他的生活很簡單,記載裏面告訴我們,他的早餐就是一碗白粥,沒有菜,因為他是北方人,早年的時候到南方,他們寺院裏頭,早晨吃粥有一點鹹菜,北方人吃不慣,所以就不吃了。三十年如一日,早晨就是一缽粥,沒有菜。中午就是一缽飯,這個菜,常住大眾,跟大家完全一樣。一生都過這個節儉的生活,一生都是自己勞作。早晨起來,掃地、抹桌子,整理房間。晚年雖然有個侍者,這些事情他還是自己做,自己洗衣服,自己補衣服,樣樣事情都是自己幹,八十歲還是這樣的,他八十歲圓寂的。

信徒所有這些供養,都拿去印經布施。自己從來沒有想到要改善自己生活,沒有過。都是勸人要修福,要惜福。看到人吃飯,飯碗裏頭還掉有幾粒米,他都要罵人的。北方人心直口快,他都教訓人,你有多大的福報?你敢這樣糟蹋?這個是我們出家人的好榜樣。當然在現代,我們不能要求那麼嚴格,可是出家人要能做到這個,還是最好的。在家人的要求,我們一定以社會大眾生活水平做標準,不能低於這個標準。低於這個標準,對於佛法的弘揚會產生障礙。

問:老法師的開示就是說,我們對這個節儉惜福的觀念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在做法上,一定要適合現代的環境,不要使大家造成對佛法的一種誤會。

再請教老法師,現在社會上一般對神通都非常感興趣。但是我們佛法把神通歸為是聖末邊事。那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有沒有神通?還有他老人家對神通有沒有什麼重要的開示?

師父:這一點,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神通這兩個字,這個名詞,社會上很多人產生了誤解。這個名詞裏面,通是講通達。對人、對事、對物,對過去、對未來,一切都能夠通達而沒有障礙。神是形容詞,所謂是神奇莫測,也就是說他的智慧、能力,超過平常人,他有神奇莫測,這一種智慧通達的能力,所以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稱之為神通。

眼能見,耳能聞,心能知,這個能的能力超過凡人,就叫神通。佛法為什麼把這個東西當做末事呢?佛告訴我們,這個能力是大家的本能,有什麼好奇怪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沒有說那個比那個高,沒有這回事情。你看《華嚴經》裏面所說的,昨天晚上講到經文,正講到普眼法門。從普眼,我們就明瞭《金剛經》上講的五眼。《華嚴》用十表法,《華嚴》講十眼。那十眼另外五眼從那裏來的?另外五眼從法眼裏面開出來的。由此可知,這個五眼跟十眼是一樁事情,正如同六度跟十度是一樁事情,只是開合不同而已。開是展開,合是歸納。多可以歸納少幾條;條數少的,可以把它展開,多說幾條,內容沒有兩樣。那麼舉出一個眼來說,眼的能力能夠見盡虛空、遍法界,這個能力太強,這個我們就稱神通。耳的能力也能聽盡虛空、遍法界,換句話說,我們坐在那裏不動,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我們看的清清楚楚。他在那裏講經說法,我們聽的清清楚楚,這就是神通。六根的能力,原本就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為什麼呢?它是性門,虛空法界是性變的。《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諸佛的剎土,眾生的法界,全是心現、識變。心識的能力,原本就是這麼大。現在這個能力為什麼失掉了呢?佛跟我們講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妄想、執著是障礙,在佛法叫二障。妄想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你能把這兩種障礙突破了,把這兩種障礙消除了,這兩種障礙放下了,你的能力就恢復了,有什麼奇怪!

今天你看到別人有神通,你羡慕,他那個神通又不能給你。假如他的天眼通可以給我,我一定拜他做老師,我跟他學。他的宿命通能夠知道過去、未來,他可以給我,我也可以跟他學。他有我沒有,我樣樣還要請教他,那他欺騙我,我怎麼辦?這個不能不防。他的那個能力,並沒有達到究竟圓滿。小通他有,大通他就胡說八道了。這種以神通來欺騙眾生的事情很多很多。

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一樁事情,他說清朝亡國,就是慈禧太后相信神通。所以有這些神通的人就欺騙她。國家大事,她向他們請教,甚至於駕乩扶鸞,用這個來決定國家大事,都被鬼神欺騙了,最後亡國。他說那些東西,為什麼會相信呢?小的事情很靈驗,所以她非常相信。國家大事也問他,就完了。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防範。所以凡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這一種人非常容易著魔。著魔的事情,在現在這個社會,無論在臺灣,無論在國外,我們看到很多。這個一般醫藥界裏面講神經分裂,得神經病。那麼這種人都是年輕人,很優秀的,書也念得很好,甚至於大學畢業了,還有一些拿到博士學位。家庭、事業都相當美滿,以後去學佛,學了個一年、半年,得神經病。我遇到不少,他的家人帶來找我,「法師,有沒有辦法救他?」我搖頭,我沒有能力。可是我問他,他是不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點頭。他要能夠把神通感應丟到一邊,他不會走到這個地步。

所以你看看真正善知識,印光大師、夏蓮居老居士,連黃念祖都常說,決定不求神通,決定不求感應,老實念要緊。只要能做到老實念,沒有一個不成就的。神通感應決定有,佛也有,菩薩也有,羅漢也有,甚至於我們祖師大德裏面,顯示神通的不在少數,《高僧傳》裏面可以看到,《神僧傳》裏頭全部都是的。但是決定不用神通做佛事,也就是不用神通感應來接引群眾。佛法是用理論,是用教導,來接引大眾,絕不用這個東西。有,也不用。

【書籍目錄】
第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一講) 第2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講)
第3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三講) 第4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四講)
第5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五講) 第6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六講)
第7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七講) 第8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八講)
第9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九講) 第10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講)
第1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一講) 第12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二講)
第13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三講) 第14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四講)
第15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五講) 第16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六講)
第17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七講) 第18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八講)
第19頁:種善因得善果(第十九講) 第20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十講)
第21頁:種善因得善果(第二十一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KEN LEE 发表于 2011-10-1 3:41:04
I HAS GIVEN A CHANCE TO READ THIS ARTICLES. IT ACTS AS A GREAT TEACHER TO TEACH ME MANY LESSONS. It is my gift and luck to read. Thanks from my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