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弘一大師著

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 弘一大師著

第一門第二章第三節 戒法—歸戒儀軌—八戒

[日期:2011-01-0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弘一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三節  八戒

八戒中分為六項 ┬ 一釋名

              ├ 二功益

              ├ 三簡人

              ├ 四懺悔

              ├ 五作法

              └ 六料簡

第一項  釋名

▲業疏云『云戒云齋云關者、眾名乃、莫不攝淨歸心也。  言八戒者、八即所防之境、戒則能治之業。  言八齋者、齋謂齊也、齊一其心。或言清也、靜攝其慮、如世閑室亦號齋也。  言關齋者、即禁閉非逸、靜定身心也。』  濟緣釋云『初總示三名。或處單稱、或處連呼云八關齋戒、並如經律呼召不同。息緣離過、善法內增、故云攝淨歸心也。  言下別釋三、初釋戒義。所防是過、能治即行。  次釋齋義有二。齊取專注、心無差別。清取離過、絕諸雜想、世中齋館亦取閑靜之意。  三釋關義。從喻為名。如世門關防奸止寇、即禁閉義也。』見業疏記卷十

第二項  功益

▲業疏云『多云。經說、作閻浮王於人中寶一切自在、不如八戒十六分一。』  濟緣釋云『閻浮五即轉輪王。彼國一錢重十六分、故經論中多舉為比。』

▲業疏云『善生云、除五逆罪、餘罪皆滅。』

▲業疏云『智論云。譬如軟鈄將兵、終竟無動。健將破敵、一日之中功蓋天下。五戒八戒其相同此。良由五但離邪、未能清絕。八行全淨、相同無漏。約期乃少、取行則多、故功益彼。』  濟緣釋云『欲為生死本、絕欲則超生、故唯約婬以分勝劣。時少則不及盡形、行多則加彼三戒仍斷下婬。』

▲業疏云『成實云。天王福報亦所不及。帝釋說偈。佛止之曰。若漏盡人應說此偈。六齋神之日、奉持於八戒、此人獲福德、則為與我等。』  濟緣釋云『天王即帝釋、是三十三天主故。據論、帝釋先說偈、佛方止之。文中引倒。偈云六齋神之日謂天神下降日也。則為與我等帝釋自謂受持八福與己同。佛呵止之若漏盡人可說此偈則與三乘聖人無漏福等、帝釋天福所不及也。』已上皆見疏記卷十

▲義鈔云『優婆塞受三歸五戒者、聞佛說法得下二果、不證三四。受八戒者、亦證三四。』見拾毗尼義鈔卷一

第三項  簡人

▲義鈔云『八戒亦問諸難、準五戒解。』見拾毗尼義鈔卷一

第四項  懺悔

▲事鈔云『次為懺悔。智論云。我某甲、若身業口業意業不善、貪瞋癡故、若今世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誠心懺悔、三業清淨、受行八齋。是則布薩。』  資持釋云『布薩翻淨住、亦云清淨。』

▲事鈔云『增一、若受八齋、先懺悔罪後便受戒。』已上皆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第五項  作法

作法中分為二支 ┬ 一正納戒體

              └ 二說相發願

第一支  正納戒體

受前應預習發戒及臨時開導等、皆同五戒、可以例知。

▲羯磨註云『俱舍論云。前受戒者下坐合掌、隨施戒人語、勿前勿俱。若違不成。』  業疏釋云『隨施戒人語者師資道成、授受有儀、非輕法故。』見業疏記卷十

受三歸五戒時、亦應準此。

▲事鈔云『次受法者。智論云。受一日戒法。長跪合掌。應作是言。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竟。三結』  資持釋云『文為四段。初稱名。二歸境。三限期、準下成論受通長短、隨人加改。四立誓。』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業疏云『言淨行者。以所期時、奉持九支、同諸佛戒、故云淨也。  何以不言如來正覺者。五戒初離邪緣、故以正隔之。今於五上重增勝行、復何須也。』  濟緣釋云『以同佛戒、故名淨行。私釋、對前五戒未正婬、故加簡之。  由五戒後具列三號、今文既闕、故此通之。  若爾、不受五戒、直受八戒、非是重增、理須加唱。私釋、作法加簡、非正受詞、義應通得、文中且據一往釋耳。』見業疏記卷十

第二支  說相發願

▲事鈔云『次為說相。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盜、我某甲一日一夜不盜亦如是。和佛盡壽不婬、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妄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亦如是。不飲酒、不坐高大床上、不著華鬘瓔珞及香塗身熏衣、不自歌舞作樂及故往觀聽、亦如是。已受八戒。如諸佛盡壽不過中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過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隨學諸佛法、名為布薩。』  資持釋云『正說相中。全依智論。  準文九戒而言八者。多論云、齋以過中不食為體、八事照明故成齋體、謂以八戒禁防非逸、方顯持齋清淨、故云照明。共相支持名八支齋、故言八齋不言九也。所以不過中食在後獨明。若依羯磨、則合高床歌舞為一、過中為八。又增一中、過中為第六、合嚴身觀聽為一。皆所出不同、隨依並得。』

△事鈔續云『願持是布薩福報、願生生不墮三惡道八難。我亦不求轉輪聖王梵釋天王世界之樂。願諸煩惱盡、逮得薩云若、成就佛道。』  資持釋云『教發願中、初離惡趣、我下揀世報、願下示所求。薩云若亦云薩婆若、此云一切智。』已上皆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隨機羯磨中說相發願、皆與事鈔不同。今錄於下。隨依並得。

▲羯磨云『授戒相言。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某甲一日夜不殺生。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不盜、某甲一日夜不盜。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不婬、某甲一日夜不婬。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不妄語、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離華香瓔珞香油塗身、某甲一日夜離華香瓔珞香塗身。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某甲一日夜離高勝床上坐及作倡伎樂故往觀聽。能持否。答言能持如諸佛盡形壽離非時食、某甲一日夜離非時食。能持否。答言能持』  業疏釋云『如諸佛至不殺生舉勝境所行也、某甲已下引已上同。問答之相顯成持誓。有本云我某甲一日夜不殺生亦者、直述己契上同於佛、不假問答亦成說相。餘並準此。  第三婬戒者、以自他俱遠故。有人云邪婬者、此五戒相、由制他開自故。八戒云邪者誤也。  第五戒相、有人加辛肴者、正文無此。既受淨身、焉噉羶臭。理不可也。  第六華瓔汕塗者中梵以為美飾。此方所重衣服裝校、脂粉塗面、以為修身。如論離舊莊嚴、義須準的。  第七離高勝床及觀聽倡伎者合二散慢緣為一戒也。』

△羯磨續云『阿含經云。如上次第授已、當教發願言。我今以此八關齋功德、不墮惡趣八難邊地。持此功德、攝取一切眾生之惡。所有功德、惠施彼人、使成無上正真之道。亦使將來彌勒佛世三會、得度生老病死。』  業疏釋云『二明願中、自他兩利也。  由持齋德對治惡趣者滅式難也。八難者滅障聞思難。上明自益也。  他惡攝取己善惠人者行大道心也。使成正道者不從他方便、唯一乘法也。將來三會者緣遇慈氏、近可寄心。』    濟緣釋疏云『初總示。  由下別釋二、初釋自利。戒法唯人得受、故惡趣為戒難。聞思修慧須生善道、值佛聞法具根正信、故八難為聞思障。  他下次釋他利。行大道心即菩薩行。方便是二乘權教、一乘。即佛道實教。豈唯八戒、一宗立教皆用此意。學者宜知。』已上皆見皆見業疏記卷十

第六項  料簡

料簡中分為四支 ┬ 一對簡多宗

              ├ 二遲受開成

              ├ 三獨受離過

              └ 四斷惡攝淨

第一支  對簡多宗

對簡中且舉四種、一簡眾二漸頓三延促四自誓。餘同五戒料簡雜相中。

▲業疏云『多論云。受八戒人、在七眾中何眾所攝。  雖無終身戒而有日夜戒、應名優婆塞。  若得名者又無終身戒、若言非者又有日夜戒。  止得為中間人也。即七眾之外更有木叉八戒也。』    濟緣釋云『初標問。  雖下答通。彼宗五戒定須盡形、名終身戒。八戒唯一日夜、故我日夜戒。  若下轉難。  止下重釋。望非終身不當與名、望有日夜不可無名、在可否之間故云中間人也。五十具戒位通七眾並須盡形、所以日夜不在其數。  若爾受八戒者究竟何名。答、如受法云淨行優婆塞、豈非名耶。  上據多宗、五八局時、故在七眾之外。若取成宗、通收俗人、非七外矣。』見業疏記卷十

▲事鈔云『成實云、亦得隨受一二三、及日月長短並成。』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羯磨註云『多論云、若受八戒、應言一日一夜、莫使與終身戒相亂。  成實云、五戒八戒隨日月長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重受減受並得。』  業疏釋云『一日夜者以五種三歸文相叢雜、故須簡定、義無混亂。故準多宗必一日夜、不通過減。  成實隨力多少者接俗之教不可約之、如上說也。』    濟緣釋疏云『初也彼宗之局。  次準成論、二戒並通時日多少。』

▲羯磨註云『論中、令五眾授之。  成實云、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成受。』    業疏釋云『多論五眾通授者皆是弘法之人。  成智二論開自受者非謂常途、故彼文云若無人時得心念受明緣開也。』    緣釋疏云『多論定從他受。彼云、夫受齋法必從他受、於何人邊受、五從邊受。  成智二論並開自受。文約無師、義兼緣礙。』已上皆見業疏記卷十

第二支  遲受開成

▲羯磨註云『俱舍論云、若先作意於齋日受者、雖食竟亦得。』    業疏釋云『由觀他因緣不起犯戒心故。』

▲業疏云『若將欲受、難事不得。待難解已、受者亦成。』    濟緣釋云『如王賊繫閉等緣、心通事礙、中後開成。』已上皆見業疏記卷十

第三支  獨受離過

▲事鈔云『善生、受八不得多、唯獨受。』  資持釋云『善生不得多者恐人參混、心不專一。汎論歸戒、獨受為佳。則心不他緣、法無通濫。今多眾受、於理雖通、終成非便。』見事鈔記卷三十九

第四支  斷惡攝淨

▲業疏云『善生云。若諸貴人常敕作惡。若欲受齋、先遮斷已、後方成就。若不遮者、則不成也。  成實云。有人依官舊法、或為強力令害眾生、謂無罪者。亦得殺罪、以緣具故。』    濟緣釋云『初引善生明成否。貴人即王大臣。常敕作惡謂行殺戮鞭捶等事。  次引成論以遮疑。依官舊法如宰官秉政依國典刑、或為官所使刑戮於人、癡人多謂自無有罪。』

▲業疏云『若已受齋。鞭打眾生、雖即日不行、待明當作、皆齋不淨。以要言之。若身口作非威儀事、即名不淨。  或心起貪瞋害覺、雖不破齋、齋不清淨。  若不修六念等、亦名不淨。』    濟緣釋云『初身口犯。待明當作即要期業。  若心下二明意犯。違情故瞋、惱他為害。上二皆作犯。  若不下三明止犯。以受戒者當須逐日念佛法僧及天戒施故。』已上皆見業疏記卷十

上來戒法中第二章歸戒儀軌竟

上來宗體篇中第一門戒法竟

【書籍目錄】
第1頁: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例言 第2頁:第一門第一章第一節 戒法—通敘戒法—示相彰名
第3頁:第一門第一章第二節 戒法—通敘戒法—略辨教體 第4頁:第一門第一章第三節 戒法—通敘戒法—顯知由徑
第5頁:第一門第二章第一節 戒法—歸戒儀軌—翻邪三歸 第6頁:第一門第二章第二節 戒法—歸戒儀軌—五戒
第7頁:第一門第二章第三節 戒法—歸戒儀軌—八戒 第8頁:第二門第一章 戒體—戒體相狀
第9頁:第二門第二章 戒體—受隨同 第10頁:第二門第三章 戒體—緣境寬狹
第11頁:第二門第四章 戒體—發戒數量 第12頁:第三門 戒行
第13頁:第四門 戒相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