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六祖壇經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本經大意

[日期:2010-10-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本經大意

曹溪原本的章目次第,與正統本幾乎完全相同。正統本分全經為九章,曹溪本多一章「付囑流通第十」。十章大義,略介如次:

『悟法傳衣第一』,流通本將此章前半改作「行由品第一」,後半改作「般若品第二」。這一章正是大師最初於大梵寺一日所說之完整記錄,說明悟入摩訶般若波羅蜜,教人「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無上法門,以及祖師自己得法、修學的經過,是乃三轉法輪之現身作證轉也。這一篇記錄非常珍貴難得,讀之如見六祖其人,又如親遇講席。此章末後有無相頌十五首,成為頓教修學法要之心傳,應該記取。

『釋功德淨土第二』,流通本改作「疑問品第三」,內容特別重要,尤其是對今日佛門四眾同修來說。由於我們的社會繁榮,生活水準普遍提高,本省各地大小寺廟林立,無不富麗堂皇,競相鬥勝,自以為功德無比。六祖在這一章開示功德的定義,並且指導我們要捨有為功德,修顯自性功德。關於淨土的問答,蓮池大師解釋得很明白:六祖所接引的是上根利智之人,所說的是上上一乘大法,直接教人取寂光實報淨土而捨方便同居,真是慈悲至極!此不是破淨土法門,千萬不可以錯會祖意。本經自此章以下,都是眾門人總結祖師三十七年教學法語,分類纂輯而成,並非一會所說。

『定慧一體第三』,流通本改作「定慧品第四」。這一章是中國佛教禪宗的心傳大本。大師示眾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本。」一體正是不二法門,是本性頓教。

『教授坐禪第四』,流通本改作「坐禪品第五」。這一章是宗門修行方法的總綱領,最高的指導原則。不但參禪要明瞭遵守,就是念佛人也應該記取,才能念到理一心不亂,即是上上禪。一切法門欲入一真法界,無不以此為總綱領。

『傳香懺悔第五』,流通本改作「懺悔品第六」。這一章是講見性成佛,內容有五段:第一段,傳授「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次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第二段,教發四弘誓願。第三段,授無相三皈依戒。第四段,開示一體三身自性佛,令學者悟入。第五段,說無相頌五首,旨在滅除吾人多生多劫所造罪障,罪障消除即是見性成佛。

『參請機緣第六』,流通本改作「機緣品第七」。這一章列舉十三位門人請益機緣,來做一個教、學、修行的榜樣。正如《華嚴經》善財參學,又如《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皆具足修學的示範作用,正是止於至善的教學,慈悲至極。在這一章中,亦見祖師被機點化、說法利生之大。如法達之於《法華經》,智通之於《楞伽經》,志道、志徹、無盡藏比丘尼之於《大涅槃經》,見祖師指導其大開圓解之妙悟,是依教讀誦的模範。又如青原之「不落階級」,南嶽之「修證不無,污染不得」,永嘉大師之「一宿覺」,由此可見祖師指點其悟入不二、親證無生之善巧,是真修行的典型。我們在這一章看到,古大德無論解門或是行門,莫不皆是以悟入為宗。

『南頓北漸第七』,流通本改作「頓漸品第八」。這一章是對當時禪宗弘揚趨勢的記述,是史實。五祖忍大師傳出兩支,南方是六祖惠能大師,以「本來無一物」為宗,接上上根人,是名頓教;北方是神秀大師,以「時時勤拂拭」為宗,接引大乘人,是名漸教。神秀敬佩六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可惜的是,他的門下不服惠能大師傳衣得法。秀大師以祖師獨得「無師智」曉諭其徒,亦見其師兄弟本無相忌,各依因緣弘化一方,也是我輩後人應當效法的。

『唐朝徵詔第八』,流通本改作「宣詔品第九」,也有改作「護法品第九」。這一章記載當時朝廷帝王遣使引請供養、請益,師以老疾辭,及其對使者的開示,誠能發人深省。祖師做出一個出家人遠離名聞利養、守出家人本分事的好榜樣。這一章是史實,也是身教。章題改作「護法」,別具深意,令人省悟。

『法門對示第九』、『付囑流通第十』,流通本將此兩章合併,改為「付囑品第十」。這一章是六祖教授其門人說法不失本宗宗旨的典範。以三科對十八界,以十八正除十八邪,三十六對天然佛法。但是大法不可以輕心、慢心求,必要至誠感通,因為此經不屬文字,乃是祖意佛心也。「師於太極元年壬子七月命門人往新州國恩寺建塔」,這一句以下才是「付囑流通第十」。這一章是記載祖師付囑傳法的事情,很詳細,尤其以「真假動靜偈」八首,說出此宗乃是無諍法門。又為本經立名為《法寶壇經》。最重要的,末後說法指出:「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此乃一乘佛法修證之指南。大師一生示現,也就是一相、一行的修學榜樣。以下說師承,祖祖稟承,道統其來有自,用意很深。祖師最後留別八首偈,曰「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本心,自成佛道。」

諸位同修,學佛就是學覺、學悟,覺悟本性。本性之中,妙湛圓寂,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法界原是一真、一相、一行,奈何眾生自作聰明,知見立知,不悟實相,染著五欲六塵,起無量迷障,沈淪六道,生死流轉,實由於此。佛祖慈悲,西來之旨,教我們頓悟本性,自成佛道。是以迷關未破,萬劫苦修也不能超凡,普願大家有志同學。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經題
第3頁:本經大意 第4頁:悟法傳衣第一
第5頁:釋功德淨土第二 第6頁:定慧一體第三
第7頁:教授坐禪第四 第8頁:傳香懺悔第五
第9頁:參請機緣第六 第10頁:南頓北漸第七
第11頁:唐朝徵詔第八 第12頁:法門對示第九
第13頁:付囑流通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