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者。自有眾生。尋教得旨。知一切法無不稱性。是故於文字教法亦不待捨離。持此順性之教。則為正行。此雖不捨教而得真。猶非究竟。九者。自有眾生。常受持稱性之言教。遂得於不捨不著。恆觀絕言之真理。不捨不滯。俱起二行。經云。聖說法。聖默然者。是其事也。此雖理事無礙。二行俱起。猶非究竟。十者。自有眾生。尋教得真。會理教無礙。常觀理而不礙持教。恆誦習而不礙觀空。此則理事俱融。合成一觀。方為究竟也。
第三顯過。問。色空。空色。為相即耶。為不相即耶。答。有四句。謂即亦不可。非即亦不可。俱亦不可。非俱亦不可。
初中有二。謂據人及法。就人有四句。若色即空有二過。一。凡迷同聖過。以凡夫見色是真空故。二聖智同凡過。以所證真空。即是凡見色故。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一聖應同凡。見妄色故。二凡應同聖。見真空故。就法四句者。若色即空。還有二過。一。壞俗諦過。以青黃等色。即是真空。則無別俗故。二者壞真諦過。既以青黃等相為真空。則別無真空故。若空即色亦有二過失。一。壞真諦過。以空即是青黃等。則無真空故。二。壞俗諦過。以真空為色。則無妄色故。
第二非即亦不可者。亦有二失。據人四句者。若色不即空有二失。一者。凡迷不成過。以所見色。非虛妄故。二。凡無悟聖過。以所見妄色。隔色空故。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一聖智不成過。以取色外。非真空故。二聖不從凡過。以空異妄色。聖自聖故。就法四句者。若色不即空有二失。一。壞俗諦過。以色不無性待緣不得有故。二。壞真諦過。以不會色歸空。則無真空故。若空不即色。亦有二失。一壞真諦過。以色外斷空。理非真故。二。壞俗諦過。以空非色。妄無依故。
第三。俱亦不可者。謂若色即空不即空。空即色不即色。亦有二種。先據人有二失。一。凡聖雜亂過。二。迷悟不成過。次就法亦有二失。一。二諦雜亂過。二。二諦不成過。思之可見。
第四非俱亦不可者。謂若色非空非不空。空非色非不色者。亦有二種。先就人有二失。一。迷無悟聖期。悟不從凡過。二。聖凡既雜亂。二位俱壞過。二。據法者亦有二失。一。二諦各別俱不成過。二。二諦混雜失法體過。思之可見。
第四顯德。自有五門。一。真空觀。二。理事無礙觀。三。周遍含容觀。四。色空章。十門止觀。五。理事圓融義。(案日本南條文雄校云。此下初三門無釋可考。似讓其釋於杜順法界觀也。)四。色空章。十門止觀者。第一。會相歸性門。於中有二種。一。於所緣境。會事歸理。二。於能緣心。攝散入止也。第二。依理成事門者。亦有二種。一者。所歸之理。非斷空故。不礙事相宛然。二。由所入之止不滯寂故。復有隨事起於妙觀。第三。理事無礙門者。亦有二種。一。由習前理事。融通交徹。令無礙故。二雙現前故。遂使止觀。同於一念頓照故。第四。理事雙絕門者。由事理雙觀。互相形奪故。遂使兩相俱盡。非事。非理。寂然雙絕。是故令止觀雙泯。迥然無寄也。第五。心境融通門者。即彼絕理事之無礙境。與彼泯止觀之無礙心。二而不二故。不礙心境。而冥然一味。不二而二故。不壞一味。而心境兩分也。第六。事事相在門者。由理帶諸事。全遍一事。是故以即止之觀。於一事中見一切法。而心無散動。如一事。一切亦爾。第七。彼此相是門者。由諸事悉不異於理。理復不異於事。是故以不異止之觀。見一事即是一切。而念不亂。如一事。一切亦爾。第八。即入無礙門者。由交參非一。與相含非異。體無二故。是故以止觀無二之智。頓現即入二門。同一法界。而心無散動也。第九。帝網重現門者。由於一事中具一切。復各具一切。如是重重。不可窮盡。如一事既爾。餘一切事亦然。以止觀心境不異之目。頓現一切。各各重重。悉無窮盡。普眼所矚。朗然現前。而無分別。亦無散動也。第十。主伴圓備門者。菩薩以普門之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