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2010-9-2 20:20:23

  
  會性法師講述 
  民國七十四年農曆正月於屏東普門講堂 
介紹華嚴經三譯 
各位善知識,新年恭喜,恭喜大家,增福添壽,得大智慧,將來成佛。
這回,本講堂開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本品與學佛者的日常行持,可以說是息息相關。如叢林寺院早課的普賢十大願,晚課八十八佛後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等偈頌,皆出於此。為佛弟子,當如何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一一都有詳說,歡喜念誦者,能得無量功德,故凡佛弟子,皆應發心研習。
本品出自華嚴經,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總題,「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是品題。和前三十九卷是同一題目,也就是六十華嚴、八十華嚴最後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即「入不思議解脫境界」,簡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華嚴經說於世尊初成道時,天台家云:「佛成道後,三七日中說華嚴。」小乘則見佛於菩提樹下享受成道之樂,乃至第三七日,思惟可度眾生機緣。大乘見佛三十歲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覺後,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過去善根成熟的天龍八部講華嚴經,闡佛境界。
華嚴經說些什麼呢?本經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佛一代時教,八萬四千法門,統攝無遺!昔有帝問,國師:「一大藏教,何部最大?」答:「華嚴經。」帝疑般若教典六百卷,華嚴僅八十卷,為何華嚴最大?師云:般若雖多,唯演般若之理,華嚴卷少,含括一代時教,故最大。內容廣博,不出二點:
一、明世尊及十方諸佛親證之不思議解脫境界,即明佛之境界。古德云:「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境界。」其義在此。
二、從初發心至究竟佛果,所歷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五十一階位的修行法,皆有詳明。經中雖未標十信,但十住前所說道理,都是十信法。未標等覺,十地後所說,便是等覺法。
佛法不出空有二門,如般若說空,法相言有,華嚴則空有圓融,雖圓融,注重從有入門。所以,事相較多,理由事顯,事得理彰,事理雙融。賢首國師及華嚴宗諸大師將本經分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四種法界。其中藉幻有說明事與事不相妨礙的道理,最為深妙,不易明瞭,今為初學,且非說全經,僅一卷,不及一品,只略知大概內容便可。
也有人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佛捨王位出家,成道後,托缽乞食,然所享深妙法樂,無以倫比,借世俗之富貴為喻,實在不能相提並論。世間富貴如花上露,若不善運用,則為惡業之源,豈似清淨涅槃,勝樂無窮。
講經慣例,先釋經題,因農曆春節剛過,才大年初六,寺院忙接信眾,在家忙迎親朋,累了四、五天,一靜下來,就講深理,恐大家猛點頭稱好,實際上是頻夢周公,坐一小時,入定六十分鐘,什麼也沒聽到,反浪費時間,非常可惜!所以,先介紹本經翻譯,明其源頭。
 
華嚴經原文有多少?且不論他。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生於今之尼泊爾,用的原始語言是梵文或巴利文,須經翻譯,始能讀誦。本經傳入中國,共有三種譯本。
一、東晉佛馱跋陀羅法師譯。師於東晉義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住建康(今之南京)道場寺,主譯華嚴,四年方成。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人稱「六十華嚴」,是最早的華嚴經譯本。
二、唐,武則天時,實叉難陀法師譯。武則天廢中宗,自己執政,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雖女流,不讓鬚眉,是大政治家,一度想改國號為武周。小說家常把她描寫得一文不值,私生活糜爛,且不論之。彼尊崇佛法,彰揚慧業,又有人說是利用宗教統理民心,純屬個人觀點,不予置評。
武則天禮法藏(賢首)大師為師,執弟子禮。師弘華嚴,深感六十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