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失敗為成功的助緣
  
  聖嚴法師:我十八歲時隻身隨著軍隊離開大陸來到台灣,當時沒人看好,認為我的健康情況不佳,身體一定無法負荷飄洋過海過程中的辛苦,但我還是度過了;來到台灣後,待在軍中十年的歲月中,遭逢白色恐怖事件,曾經有兩三次差點丟了性命,但是我都憑著意志力走過來了!
  
  出家後的我,修行路上也非一帆風順,想到山中閉關修行,有位老和尚卻告訴我說:「你剛剛出家,沒有信眾的護持,如何能捱過?」沒想到我卻在山中一待六年,並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擊倒。
  
  之後,要去日本留學,有鑒於當時從台灣去日本留學的出家人多半都已還俗,所以佛教界無不認為我早晚會還俗,因此幾乎沒有人願意提供我任何幫助。等到我 即將完成在日本的學業時,有人便揚言,等聖嚴法師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後就會還俗,聽到這流言,使當時已處於生活艱苦的我更加難過。
  
  完成博士學位回到台灣,佛教界人士又紛紛揣測,聖嚴法師到底回來做什麼呢?就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佛教界似乎沒有我容身之地,加上無法發揮所長,此時因 為美國有人邀請,我只好選擇到美國去,每天背著背包走在紐約街頭,過著流浪的生活,可是流浪的那段時間卻使我感到內心充實。後來回到台灣,我在中國文化學 院(案:文化大學的前身)籌辦研究所,許多人都在等著看我何時關門,人人充滿了懷疑;然而一路走來,時至今日,我們已擁有了法鼓山。可是當時要籌辦法鼓山 佛教教育園區時,我沒有錢,信徒也不多,而無論是信徒們還是我的出家弟子多半持反對意見,但我卻堅持開創法鼓山。
  
  看看這一路走來的過程,我幾乎都在遭逢挫折、困境中度過,一重又一重的阻撓,卻成了我的助緣,促使我更有信心、勇氣走下去,而且愈忙愈快樂,愈累愈歡 喜。所以,雖然失敗是件痛苦的事情,但請大家不要害怕失敗,只要能以歡喜心接受它,「失敗的經驗」就成了一種助緣,有失敗的對比,未來也才有成功的可能。
  
  葉樹姍:以積極正面的角度看待挫折失敗,把它當成是助緣,說起來容易,可是實際做起來卻很難;當面臨挫折、別人等著看笑話時,您又如何看待?
  
  聖嚴法師:我也是個普通人,遇到阻力、有人為難我,或是築起阻礙我的高牆,心裡難免也會不舒服。此時,我會告訴自己,可能是過去世我沒有與人結良善的緣,可能當時我專門擋人家路,所以這一世受到這種果報,這也是應該的,我應該以修福來還報,阻礙就會漸漸少了。
  
  葉樹姍:張怡筠博士曾寫過許多關於EQ管理的書籍,請教您是否有過難忘的失敗、挫折的經驗?又是以何種智慧面對逆境呢?
  
  張怡筠:剛剛聽到聖嚴法師的經驗談,內心非常地感動,這不是失敗的故事,而是成功背後真實的呈現;人們往往只看到成功者的風光,忘了那努力的過程。法 師遇到生活中的挫敗時,就是不斷用這樣的信念,很快地再站起來。心理學曾研究什麼樣的人在人生旅途中比較容易成功?結果是當摔了跤以後最快爬起來的人。所 以法師剛剛提供了極佳的示範,也告訴大家怎樣利用佛法的概念來提昇自己的EQ。
  
  二○○二年六月,我參加一個美國醫生組織的義診活動前往西藏,那裡十分偏僻,生活很困苦。在擔任翻譯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位五十歲的小兒科女醫生,從 一開始的嚴重不適應,到後來她不但對每位病患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並耐心告知對方如何用藥、如何照顧注意身體;不像其他醫生對這些孩子們總是存有戒心,我 就問她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撐過來?她說,千里迢迢跑來這裡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意義」兩個字,當認為自己在奉獻時,這個生命就有了價值。所以一旦明白自己 為什麼而做,這一切苦難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了。她告訴我,這趟旅程,猶如自我心靈再造之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