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張商英〈原序〉淺釋 
黃石公《素書》共六篇,按《前漢列傳》《史記.留候世家》記載了黃石公於圯橋授張良的《素書》,世人多以為那就是坊間流傳的《三略》《古兵書》,(舊傳為黃石公所著),這實際上是傳之者誤傳。
 
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有盜墓賊打開了張良的墳墓,於玉枕中獲得此《素書》。
《素書》共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書有祕戒:「此書不許傳給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如所傳非人,一定會受到禍殃,遇到合適的人不傳,也將受到禍殃。」嗚呼!黃石公竟如此地慎重!黃石公遇到張良這樣的豪傑,便將此書傳給了他;而張良未遇到合適的人選,便把此書陪葬在墳墓中了。
五百多年後(晉末),此書由盜墓賊得到了,從此,《素書》才流傳於人間。然而,所傳播的也只僅僅是黃石公的文字而已,至於他備極深邃精湛的含意,哪裡是語言所能完全表達的!
我個人曾有這樣的看法: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未嘗不是互相作用的,古來聖賢對這個問題都會竭盡一己的心力,唐堯非常敬畏地尊循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將天體七政(日、月、五行)運行的道理運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順了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即《洪範九疇》—一為五行,二為敬用五專,三為農用八政,四為協用五紀,五為建用皇極,六為又用三德,七為明用稽疑,八為念用庶徵,九為嚮用五福,威用六極);傅說(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績卓著,與伊尹齊名)常陳述自然規律;文王將《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周公設立天地四時之官,又設立三公,調和治理各種政事;孔子欲行無言之政;老子以常有、常無作為立議的開端。
《陰符經》說:「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其哲學思想、理論認識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鬼神莫測的變化,尚且都逃不了吾人的學說,何況是講究上下級關係的刑名之學、爵位大小的度數之說一類的問題?
黃石公是秦朝的隱士高人,他的《素書》文字簡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堯、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說、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學術思想也沒有超過他的這個範圍。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張良又怎麼能了解到這部書的全部含意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的張良,而不是聖人,是故他僅能使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書中說:「陰計外洩者敗。」張良曾使用這一條,勸漢高祖封韓信為齊王,奠立楚漢相爭的成功基礎。
書中說:「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張良曾使用這條計謀,勸說漢高祖封雍齒為什邡侯,安撫了開國的功臣。
書中說:「決策於不仁者險。」張良使用這一條,勸說漢高祖取消分封六國後裔為侯。
書中說:「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張良使用這條計謀,招來商山四皓(西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賢人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路)里先生,因避戰亂,而遯跡隱居於商山,四人年皆八十餘歲,鬚眉皓白,時稱「商山四皓。」漢高祖即位,欲延致為官而不得;後高祖欲廢太子劉盈,立趙王如意。呂后用張良計策,以厚禮迎四人到朝廷,隨太子見高祖,高祖見太子得此四人說:「羽翼成矣。」於是打消廢太子之意。見《史記》留侯世家。),使高祖決心立太子劉盈為帝。
書中說:「吉莫吉於知足。」張良使用這條計謀,提出願受封於留地,告老不問世事。
書中說:「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張良使用了這條計謀,拋棄了人世間一切享受,跟從赤松子周遊四海去了。(赤松子,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仙人,相傳為帝嚳之師。《漢書張良傳》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耳。顏師古註:『神農時為雨師。能入火,自燒崑崙山上。隨風雨上下也。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想想看,運用黃石公的幾句遺粕棄滓,尚且能夠滅掉秦國和項羽,而使劉邦開國稱帝,更何況是對《素書》能夠全然掌握、確實理解的人呢?
自從漢朝以來,研究文學、辭章的學者甚多,真正懂得造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