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女人,即為施設餚饌眾味,盛之滿缽,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
彼時,比丘得是美食,甘美豐足,心中歡喜,不能自勝,數數往請婬蕩女舍。時女心念計,此比丘守法難及,頻為興設甘脆肥美之食,而授與之,住返不息。
學問未明,所作不辦,未伏諸根。見婬蕩女顏色妙好,婬意為動,志在放逸。著婬蕩女,口出軟柔恩情之辭,懷親附心,與語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衛。比丘睹其好色,聽聞音聲,婬意為亂,迷惑憒錯,不能自覺。而佛經曰:「目見好色,婬意為動。」又世尊曰:「雖睹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淨,觀此四大,地水火風因緣合成,本無所有。」時彼比丘不曉空觀,但作色視,婬意則亂,為婬女人而說頌曰:
淑女年幼童漬淨,
顏貌端正殊妙好;
一一觀容無等倫,
吾意志願共和同。
時婬蕩女,見此比丘所說如是:「吾本不知兇惡貪婬,反以清淨奉戒意待,謂之仁賢。喜犯罪舋,隨其來言,當折答之!」即時以偈而報頌曰:
當持飲食來,香華好衣服,
若干種供養,爾乃興仁俱。
於是,比丘以偈答女頌曰:
吾無有財業,觀我行舉動;
以乞討而立,所得者相與。
於是,婬女以偈頌曰:
假使卿身無財業,何為立志求難致;
如卿所作無羞慚,馳走促出離我家。
時,逐出比丘,追至祇樹門。諸比丘即來詣佛,啟白世尊,具說本末。
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鱉,婬女曾作獼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還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惱患。於今如是,志願婬女,願不從心,逆見折辱,慚愧而去。」
佛言:「乃住過去無數世時,大江水中,鱉所居遊,其江水邊,樹木熾盛。彼叢樹間,有一獼猴,止頓彼樹。於時彼鱉,從江水出,遙見樹木,有此獼猴,而與談語,稍稍前行,欲親近之;數數住返,相見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則起婬意,心為迷惑,污染穢濁,不能自覺。」則時以偈而歎,頌曰:
顏貌赤黃眼而青,遊叢樹間戲枝格;
吾今欲問毛滑澤,欲何志求何所存?
獼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鱉本末,為國王子有聰明,
今卿何故而問我,我用此言懷狐疑。
於是鱉復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懷恩愛思想念,
以是之故而相問,當以何法而得會。
獼猴以偈報頌曰:
鱉當知之我處樹,不應與君共合會,
假使欲得與我俱,在叢樹間相供養。
於是鱉復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軟甘美勝果蓏,
不當貪求不可獲,當為汝致眾奈果。
爾時獼猴以偈報曰:
假使卿身不處樹,何為求我不可致;
如今觀我無羞慚,且自馳走不忍見。
佛告諸比丘:「爾時獼猴,今婬蕩女人是;鱉者,分衛比丘是。彼時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願,今亦如是!」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撰集百緣經》節錄
因愛則生憂,因愛便有畏,
能離恩愛者,永斷無怖畏。
《賢愚經》節錄
夫婬欲者,譬如盛火,燒于山澤,蔓延滋甚,所傷彌廣。人坐婬欲,更相賊害,日月滋長,致墮三途,無有出期。夫樂家者,貪於合會、恩愛、榮樂因緣;生、老、病、死、離別、縣官之惱,轉相哭戀,傷壞心肝,絕而復蘇。家戀深固,心意纏縛,甚於牢獄。
《雜寶藏經》節錄
婬欲之事,樂少苦多。猶如逆風而執熾炬;愚者不放,必見燒害。
欲為不淨,如被屎聚。
欲現外形,薄皮所覆。
欲無返復,如屎塗毒蛇。
欲如怨賊,詐親附人。
欲如假借,必當還歸。
欲為可惡,如廁生華。
欲如疥瘡而向於火,爬之轉劇。
欲如狗嚙枯骨,涎唾共合,
謂為有味,脣齒破盡,不知厭足。
欲如渴人飲於鹹水,逾增其渴。
欲如段肉,眾鳥競逐。
欲如魚獸,貪味至死,其患甚大。
《大莊嚴論經》節錄
色縛於凡夫,五陰悉羈繫,
生能縛於物,死縛亦復然;
今身至後世,未始不繫縛,
輪迴羈縛中,數數受生死。
佛說聚會者,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