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陰身的自救法 張通文居士著
2010-8-11 12:55:42



眾生因為不知正確的修行方法,以致生死不休。這是迷的現象,如果要從迷中醒覺先要認識人生的苦。人的苦歸納起來有八大類—
1、生—這是指人在母胎中所受的痛苦,窒悶痛楚,有如被煎煮的感覺,佛法稱之為「胎獄」。及至出生之一剎那,與空氣接觸,有如刀割之痛。
2、老—這是眾生的福壽漸漏之故,當人衰老的時候,身體各機能退化,形成不便及痛楚。精神亦不平衡,記憶力減退,必須作各方面的適應,才能生活。
3、病—人因七情六欲的影響或飲食天氣的不適應,以致身體機能失去平衡,不能抵抗病菌或消除病毒而生病。有時病來驟急,有時卻長月纏綿,但都使人痛苦非常。
4、死—人生匆匆,所以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可以見到「死」實在是無奈何的,亦是眾生的最大威脅,是苦中的最苦。死亡使人恐懼的原因就是「前路茫茫,不知去向」,又以為「人死變鬼」,令人更憂恐莫名。
5、愛別離—這生離之苦,即是與親人分手,不知重逢之日期。最甚的生離是送子出征,戰亂沖散,家貧賣子(女),親人坐牢,戀人另娶(別嫁)等,都是使人肝腸欲斷的愛別離苦。這有時亦指失去寵物之痛苦。
6、怨憎合—這是說和自己過不去的或不願意相見的人偏偏因工作、居住、學業等而聚在一起,使得生活平添苦惱及不方便。
7、求不得—求而不得的苦範圍頗大,佔了眾生生活的各方面,名利、地位、學業、職業、戀愛、移民各樣都可以引起求不得的苦。不但如此,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有幾種求不得苦的。意志薄弱的人可因是而自殺或神經錯亂。
8、五陰熾盛—人的五陰即是五蘊,包括色、受、想、行、識。色是指人的肉身,受是感受,想是意念和記憶,行是心念不斷的動態,識是各種判別的功能,例如眼(視覺看物時的判別),耳(聽覺的判斷),鼻(嗅覺的判別),舌(味覺的判別),身(觸覺神經的判別),意(念及記憶上的判別),我執(人我之間的判別),收藏(業力收藏的總匯)。
即如在第4 種苦條內說明,各種苦中,死為最令人痛苦的事。死者自然苦,親人亦因與其人死別而苦,所以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希望有長生之藥或道法,可以令人不死,但一直都沒有成功。事實上,貪生怕死並不單見於人的世界,在畜道裡,天堂中,種種生靈,無一不因「衰老」以至「死亡」的現象而苦惱。因此很多人在有生之日尋求種種辦法,以冀對生死有所解釋。很多人便歸附神道,希望宇宙天地,另有主宰,如日夕敬之拜之,則壽終之際,神力加身,便可得到死苦的解脫,或得永生,或自成仙,或與天地共存,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都是人類的幻想,基於幻想的希望一定是失望,因為實際的生死關鍵並非如此。釋迦牟尼本慈悲大願,示現世上,醒眾生於迷執,破諸邪之惡見,於無量世代中,不知現身多少次,又復於末法時代,敕令菩薩及阿羅漢,以種種形,示現於世,普度有緣。惟是眾生頑愚,福薄慧淺,面對正法,不知抉擇,乃於生死苦海中隨波逐流,不得解脫。每因死期之至,於輪迴三岔路口,驚惶備至,十分可憫。
在這個中陰期間,一般而說每個人有一段七日至四十九日的自由生命,因人而異,叫做中陰身。一個人在生時沒有修學過醒覺的法門,便不知生死的因果。到中陰身的時候,就會很驚慌,這是十分值得同情和悲憫的。所以最好在有生之時,先知道中陰身的各種情形和感應,便不怕不知道怎樣去應付當時的危機了。看本書有四大利益:1、於命終時,可以應用本書所說的自救法,不再輪迴。2、命終後親友協助超度自己時可以即時明白他們的做法,因而脫離輪迴圈,不再生死。3、可以轉告親友此法門而利益他們,或在親人臨終時或甚至命終後用此方法去教他超升,離開輪迴,不再生死。4、如果常常記著此書所說的,又常轉告他人,或常協助臨命終的人用此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