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心」的
「摩訶般若」是不是有分別?現在我在這裡講話,我可以保證沒有分別心,絕對沒有分別心。也就是說,沒有分別心,也不會妨礙講話、妨礙吃飯,也不會妨礙寫文章,這才是大智慧,大到沒有邊,這就是禪宗講的「同一質」,與宇宙完全合一。
摩訶般若就是本心
學佛法,如果自己的摩訶般若沒有發露的話,那不是真學佛。你學到死,手忙腳亂,沒有上路。「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摩訶般若就是本心,自然也與你的生命同在,它就是你本來的心。
如來藏就是本心、自性
佛陀很慈悲,經典上很多地方講到本心,講到本心的地方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本心。很多人把如來藏分做兩個,而本心就是自性。
「原來的」就是「真實的」
我跟很多青年人說,你不妨用邏輯的方法,把自己做個分析,也就是說把你自己原來沒有的拿在一邊,剩下的,直到拿無可拿時,就是原來的,原來的就是真實的。功夫做到這個程度的話,那麼你的摩訶般若就會發露。
摩訶般若的發露就是離執的感覺
摩訶般若發露有什麼感覺?就是離執的感覺,外面對你的干擾就很少了。假如有干擾的話,那就是你自己干擾你自己,因為你要起心動念。所以說學法,差就差在這一點點。
理入與事入
學法,一個是從理路上入,什麼是從理上入?我今天介紹一位印順法師,他所寫的文章代表大徹大悟,他是從理上入。我們一個人一天吃了飯,不用腦筋是很難的,你與其用歪腦筋,不如用正腦筋,窮理思索,用盡自己的思惟去思索,思索到不能再思索的地方,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柳暗花明」就會出現。
另一個是從事上入。打禪七、念阿彌陀佛,會不會開悟?會開悟。可是,試問你悟了,有幾個人能看得出來?摩訶般若出了頭,卻不認識它,豈非白白地當面錯過。認識了它以後,還要保任它,禪宗叫「保任」,經典也經常提到:「如來善護念,善付囑。」從事上入的有淨土宗、南山宗、密宗、天台禪定止觀,「止」是停止一切的雜念,「觀」是觀察、觀想,就是「思惟修」。
禪是思惟修
禪本來就是「思惟修」,大家走錯了路子,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去想,心空下來,絕對不可以。「空」很難解說,修行絕不是把意念停止,那不是修,那是與自己的生命作對,那是揚棄自己的生命,人不可以停止想念。
事上修與三密相應
抗戰時,我在西康學的是白密。傳密宗一定要口傳,假如看書本傳,一定容易錯,它的讀法與書本的音不一樣。標準的讀法是以唐朝的音來讀,因為大多的經典是從唐朝翻譯過來的。所以修「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的事也不簡單。
大密宗與禪都是摩訶般若
密宗有大密宗、小密宗。
小密宗就是口頌真言、手結印、心觀想。
大密宗是摩訶般若發露以後,也就是禪。禪就是摩訶般若,六祖所稱讚、所讚揚的就是摩訶般若。
摩訶般若發露的二個途徑:傳心、理入
摩訶般若發露有兩種狀況:一是物以類聚,別人的摩訶般若把你的摩訶般若喚醒。喚醒了沒有?你的心裏感到空空朗朗,就是摩訶般若出頭的徵候。這時候你應該保持它,行、住、坐、臥保持、保任就可以了。
從理上入也是一條路,分析自己,透過分析找到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這是從理上入。
本來面目就是實相、全知全能
因為真理是普遍的,你嚐過大海水一滴,就知道全部海水的味道了。你認識到你的本來面目,就認識到大宇宙的本來面目了。由自我突破,而了解宇宙的真相,就是佛經講的實相。我們了解實相之時,也就是斷惑,斷惑就是入「聖流」。
什麼叫斷惑?就是對宇宙人生不再有懷疑。不再有懷疑的時候,亦即是基督教所講的「全知全能」。
這個「全知」,並不是說你沒有學過電子學,請你幫我裝個收音機,你也會裝;你沒有學過外科手術,你也能拿刀子把別人的肚子割開,不是這樣講。這個「全知」是一切「知」的源頭,如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