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畫
【弟子】 徒眾對老師的自稱。
【伽藍】 1.僧伽藍摩的簡稱,華譯為眾園,即僧眾所居住的園庭,亦即寺院的通稱。2.指佛教的護法神。
【伽藍神】 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伽耶山】 華譯象頭山,有二處,一在靈鷲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場附近。
【但中】 離開空有二邊,但取中道,叫做但中,為天台別教的中觀。
【但空】 小乘人分析諸法時,但見空而不見不空,叫做但空。大乘菩薩卻說諸法如幻如化,當體即空,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叫做不但空。
【但三衣】 十二頭陀行之一,即比丘但持僧伽梨、鬱多羅和安陀會的三衣,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位妙】 十妙之一。
【位不退】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薩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再墮落退失其地位。
【住心】 安住於道的心。見十住心條。
【住劫】 四中劫之一。
【住果】 安住於所證得的果位。
【住相】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住持】 1.安住於世界以保持佛法。2.主持寺院的和尚。
【住持三寶】 佛滅後安住於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寶,木雕泥塑紙畫的佛像,即住持佛寶,三藏經典,即住持法寶,剃髮染衣的比丘,即住持僧寶。
【佛】 梵語佛陀的簡稱,華譯為覺者,也就是正覺和遍知的大覺大悟者。遍知是說對於宇宙事理無所不知覺,正覺是說所知正確真實而無外道那樣邪見妄執的錯誤,所以佛的另一尊號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覺。覺有三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自己遍知正覺以超越三界凡夫;覺他是先覺覺後覺,以修菩薩行而超越二乘,使眾生皆得如自己一樣的大覺大悟;覺行圓滿是自他兩覺兩利功德圓滿,以超越菩薩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佛土】 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領土,有淨土、穢土、報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別。
【佛七】 設立道場以做佛事七天。若是念阿彌陀佛的都叫佛七,念觀世音菩薩的叫觀音七,念往生咒的叫往生七,但也可以都叫做佛七。
【佛日】 1.(喻)佛能破除眾生的痴闇,如紅日能破除一切的黑暗一樣。2.(喻)佛法慈悲廣大,普渡無私,如日之遍照大地。
【佛化】 佛的教化。
【佛母】 1.佛從法生,故法即是佛母。2.般若波羅蜜為生諸佛之母,故稱佛母。3.釋尊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稱佛的姨母大愛道為佛母。
【佛地】 達到成佛的地位。
【佛印】 1.諸佛的印契,諸法實相就是諸佛決定不變的印契。2.佛心印的簡稱。3.指宋金山寺僧,名了元,有辯才,蘇東坡常向他請教。
【佛因】 成佛之因,即一切善根功德是。
【佛位】 佛的地位。
【佛戒】 又名佛性戒,或佛乘戒,就是成佛的戒,也就是梵網經所說的大乘戒。
【佛身】 佛的身體,有法身、報身、化身等的分別。
【佛具】 莊嚴佛壇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爐等是。
【佛事】 唸經拜懺。
【佛會】 禮佛誦經的法會。
【佛教】 1.佛對世人的訓示。教即訓示之義。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主張慈悲平等,在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今盛行於世界各地。
【佛海】 (喻)佛法廣大如海。
【佛果】 佛的果位。
【佛經】 佛教的經典。
【佛界】 十界之一,即諸佛的境界。
【佛祖】 1.佛與祖師。2.佛教之祖,即釋迦牟尼佛。
【佛記】 將來必定成佛的記別。
【佛智】 佛陀的智慧。智度論說:「佛智慧有二種:一者無上正智,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者一切種智,名薩般若。」
【佛道】 佛所證悟的道法,即無上菩提。梵語菩提,新譯為覺,舊譯為道。
【佛說】 佛金口所說。
【佛慧】 諸佛的智慧,即一切種智。
【佛寶】 三寶之一。佛是覺者的意思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