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與不識。咸來瞻敬。恨不款奉談塵。而重惜焉。居士未示寂滅前三日。遍囑諸人。勉進道業。有此後不復再見之語。初十日訪趙公省幹。借淨室云。道業辦。去時好。乃書日課積計九百十二萬五百。貼于壁。億。自非根性融明。達乎生死之理。未易臻此。彥弼一病垂死。棺槨衣衾。已陳于前。荷居士陰賜拯接。遂獲平愈。可謂生死骨肉者矣。或日夢因想成。然食白粥之效。安可誣也。抑知居士悲願甚深。功欲及人。雖在常寂光中。不忘念力。其勸修淨土成佛之緣。可不勉勵而進哉。謹刻公像。并著感應事跡。用廣其傳。非敢飾辭以惑耳目。故此直述而具載之。伏冀見聞敬信。同霑利益。王神昭著。實證斯言(按二藏原文實作是)。公姓王。名日休。字虛中。號龍舒居士云。是歲下元廬陵李彥弼謹記
旴江 聶允迪 跋
居士平昔以淨土之說。懇切勸人。嘗盤桓於鄉里。允迪於是時年方二十餘。適預計偕東上五未知有佛法。弗獲識公面。迨犬馬之齒至三十。連嬰災患。殊覺人生沉淪於煩惱大苦海中。渺無邊岸。遂一意祖襲居士之說。為超脫計。如是者纔三數年。居士遂立化於廬陵郡。郡之人皆繪像以事之。蓋乾道癸巳之正月也(按乾道係南宋孝宗年號,癸巳年係西元一一七三年)。後五年丁酉歲(按丁酉年係西元一一七七年)先兄知府兵部被檄較試廬陵。得所刻本以歸。允迪恐此一段奇事。久之湮沒。無以傳遠。遂刻諸石。置城北報恩寺之阿彌殿(按二藏原文置作寘)。今此願施居士所著淨土文一萬帙。輒復以居士慈相及丞相周益公而下贊述附于卷首。皆襲廬陵刻本也。庶幾見者聞者。增益信心。勉疆精進。則西方淨土誠不難到。
嘉泰癸亥(按嘉泰係南宋寧宗年號,癸亥年係西元一二0三年)。文林郎。新監湖廣總領所。襄陽府。戶部大軍倉旴江。聶允迪。合十指爪稽首謹跋
允迪舊常見初機參禪人。但知歸敬禪宗。至言西方淨土則指為著相。力肆排斥。殊不知釋迦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欲令眾生了悟生死。脫離輪迴苦趣耳。參禪一法。固為了悟生死而設。修淨土一法亦是今眾生了悟生死也。參禪有省則現世了悟生死。得生淨土則見阿彌陀佛而後了悟生死。況便證無生忍。居不退轉地。直至成佛而後已。初機參學人何苦獨取禪宗一法而力排淨土之說耶。大善知識未嘗不以此勸人。今略採二三說。附于龍舒淨土文之末。以辨明之。
四明斷佛種人跋
龍舒居士作淨土文一十卷。其間始從淨土起信。終至我說。可謂條布有序。或事或理。坦然歷歷明白者矣。而又更何言哉。此十卷文乃是居士存日。親自刻梓。欲其流布天下。使人人皆同念佛。生于樂國。其用心亦豈易及。惟於第十一續添一卷。有人疑非居士本志。此必是第四卷文初創(按二藏原文創作刱)。屬稿所棄者耳(按二藏原文稿作上蒿下禾)。想後人尊居士。故不忍棄之。乃為十一卷名而續添之。況其修持法門意趣悉與第四卷同。但其文意嚴緩有異耳。予乃執卷而熟玩之(按二藏原文玩作翫)。亦謂此言頗當。
正議擬間。忽有人得居士親筆墨本者。若合符契。如失還得。今雖刻板已畢。亦乃銳意去之。復將法門中諸師原先附本勸發之語。如次整上足之(按卍續藏上作正)。以完部帙。諒無差失。如後人見此。慎毋以此編為不足云。
時洪武癸酉仲夏吉日(按洪武係明太祖年號,癸酉年係西元一三九三年) 四明斷佛種人跋
龍舒增廣淨土文第十一卷終
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十二  附錄 
師子峰如如顏丙勸修淨業文(身為苦本,覺悟早修)
只這色身。誰信身為苦本。盡貪世樂。不知樂是苦因。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總歸磨滅。自未入胞胎之日。寧有這男女之形。只緣地水火風假合而成。不免生老病死形殘之苦。上無絲線可挂(按挂通掛)。下沒根株所生。虛浮如水上泡。須臾不久。危脆似草頭露。焂忽使無。長年者不過六七十以皆亡。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又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