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經常向佛陀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給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勢經》中記載佛陀對政治的看法。
  
  有一天,阿闍世王要發兵攻打跋耆國,特地派遣雨勢大臣向佛陀請教戰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勢大臣的來意,故意對站在身後拂扇的阿難尊者開示跋耆國所以富強的治國七法:
  
  第一、數相集會,講議正事。
  
  第二、君臣和順,上下相敬。
  
  第三、奉法曉紀,不違禮度。
  
  第四、孝事父母,順敬師長。
  
  第五、恭於宗廟,致敬鬼神。
  
  第六、閨門真正,言不及邪。
  
  第七、宗事沙門,敬持戒者。
  
  佛陀主張以議會制度,來推行民主法治,決定全民的利益。今日國家各院會等也經常召開會議,而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見之明了。
  
  佛陀說完治國七法之後,更進一步說明做為一個國王應該具備二種五可愛法,才能獲得百姓的愛戴。
  
  第一種:1.人所愛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敵4.善攝養身5.能修善事。
  
  第二種:1.恩養蒼生2.英勇具足3.善權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雨勢大臣聽了之後,虔誠頂禮佛陀說:
  
  「佛陀,弟子已經明瞭跋耆國施行仁政,是無法攻破的,我會如實向國王覆命。」
  
  佛陀的權巧智慧,化除了一場血腥的戰爭,佛陀的政治觀也由此表露端倪,後來這些國王都成為佛教的護法長城。
  
  關於佛陀對如何成為轉輪聖王的看法,散見於經典各處,綜合其大要可成七點:
  
  1.轉輪聖王應該身先表率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為首,並且努力守護正法不壞。
  
  2.轉輪聖王應該以法來教化人民,一切動物要依法加以保護,免遭殺害。
  
  3.轉輪聖王應該時時向德慧兼備的學者、專家、沙門等,諮詢國家大事,宜行則行,宜捨則捨。
  
  4.轉輪聖王應該矜卹孤寡,照顧天下貧困無依的眾生。
  
  5.轉輪聖王對於國家傳統舊有法令,應該權量制宜,不可輕易更改毀棄。
  
  6.轉輪聖王應該以十善來治理國家,讓社會道德純善,風氣敦厚。
  
  7.轉輪聖王應該重視經濟生產,讓人民豐衣足食,生活沒有匱乏。
  
  佛陀認為,世界如果能施行轉輪聖王的仁政,這個世間將成為無爭富足的清淨國土,若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實現就在眼前了。
  
  做為國家最高的領袖,應該具備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等條件,那麼做為一個執行政令的官員,又應該具備什麼內涵,才能行法不悖,確實達成溝通上下的職責呢?
  
  佛陀在《增一阿含.細禁品》中,曾舉出如何做一個好公務員的辦法:
  
  1.不貪污,金錢清楚:金錢容易使人性腐朽墮落,公務員最忌諱貪污受賄。為公家服務,要緊的是清廉、不貪污,貪污是污染自己的名譽、人格。金錢上與人往來要清楚,絲毫不苟,公私分明,不可貪圖不當的金錢往來。
  
  2.不暴怒,性情平和:在公家服務,有時候因工作忙壓力大,長官部屬要求又多,難免心浮氣躁。不過,要學習調和情緒,不隨便亂發脾氣。佛門裡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之火能燒毀功德之林,所以不暴怒、親切平和是服務的根本。
  
  3.不諉過,盡心負責:當老百姓來請託事情的時候,有些公務員不但不盡心去承辦,反而推諉責任,不是踢皮球、打太極拳,就是打官腔。一個好的公務員,要自己擔當責任,應該是苦的、酸的我吃,甜的、甘的別人嚐,你有力量擔當責任,對自己的前途是有助益的。
  
  4.不怪僻,群處和睦:做人不可怪僻,要合群、隨緣、隨喜、隨眾,要和睦第一。有些人特立孤行,大眾已決定的事情,偏偏不合作,故意唱反調,破壞整體,應該捐棄個人偏見,敬業樂群,以群眾為家,不要成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