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武則天撰寫的。武則天對佛法有極深的造詣,曾經為經典做過注解,並且敕令開鑿敦煌石窟,巨大的彌勒佛石雕,就是在她的時代完成的。另外,武則天對於僧團的敬重,歷歷披載於史書之中,例如華嚴宗的賢首法藏、北宗禪的神秀,都受武則天敕封為國師,甚至惠能大師也受過她的禮敬。
  
  唐宣宗本來為唐武宗的叔叔,為了躲避武宗的殺害,隱遁寺院出家為僧,有一天和志閑禪師一同遊山玩水,禪師看到一瀉千里、氣勢磅礡的瀑布不禁發出讚歎:「穿雲透石不辭勞,地遠方知出處高;」
  
  宣宗聽了,也借詩來抒發情懷,接著吟道: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意思是說自己這條蛟龍豈能終日受困於淺灘,日後若隨著瀑流回歸大海興風作浪,勢必有一番作為,後來果然回朝主持國政。
  
  當宣宗尚在寺院當沙彌時,有一次看到黃檗希運禪師在拜佛,他上前對禪師說:
  
  「禪師,你常常開示說『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請問禪師,你現在拜佛在求什麼呀?」
  
  黃檗禪師聽了,出其不備一個清脆的耳光打在宣宗的臉上,並且說:
  
  「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當作如是求。」
  
  「你說當如何求也就罷了,何必動手打人?太粗氣了。」宣宗申辯著。
  
  「這裡是什麼地方?容你在此說粗說細。」
  
  宣宗言下大悟,禪師的意思是要我們返求自己,內觀自性;在清淨的自性海中早已泯除一切的差別對待,那裡有粗細可言呢?唐宣宗當了皇帝之後,回想起這件公案,特地賜封黃檗為斷際禪師,並且大舉復興佛教,使佛教在歷經劫難之後,再度展開蓬勃的中興氣象。
  
  (三)做過皇帝再出家為僧
  
  梁武帝一生篤信佛教,除了禮請達摩祖師東來傳法之外,還拋棄位高權重的皇帝不做,四次捨身同泰寺為佛子,自願服務眾生。最後,群臣無策,只好以一萬億錢將他贖回皇宮重新理政,如此四次,可見梁武帝對出家生活的嚮往。
  
  明朝的建文帝為了逃避燕王之難,二十六歲時逃到廣西,在壽佛寺出家,法名為應能,善說法要,每次聽他講經說法的人,如海會雲集,德高望重於一時。有一次在寺中做完功課,掩卷閑眺的時候,忽然憶起宮中百官朝拜的景象,感觸萬端地寫了一首詩:
  
  「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
  
  南來瘴嶺千層迴,北望天門萬里遙;
  
  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
  
  百官此日知何處,惟有群鳥早晚朝。」
  
  清朝的順治皇帝從小就對佛教有一份孺慕之情,當了帝王之後,對佛教的嚮往之思更是有增無減,他曾經寫了一首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讚僧詩,詩中對於出家人灑脫自在的雲水生活傾羨不已:
  
  「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
  
  當他看到政治明爭暗鬥,剷除異己的殘酷情形,不禁慨嘆:
  
  「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最後,他毅然決然拋下皇位撒手西去,追求他心儀已久「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的出家生活。
  
  (四)做過國師的出家人
  
  歷代有不少的出家人受到帝王的敬重,尊為國師,為國家的仁王之治貢獻他們的智慧。譬如南陽慧忠禪師,唐肅宗、代宗都曾敕封他為國師。華嚴宗三祖法藏賢首,唐高宗曾經跟隨他求受五戒,武則天請他至宮中宣講華嚴要義,法藏為了讓武則天容易明了體用一如的道理,就近取譬宮門一對金獅,成就「金獅子章」的偉大著作,使華嚴宗在有唐一代大放異彩。
  
  四祖清涼澄觀更是受到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的敬崇,被尊為七帝國師,受到未曾有過的殊榮。唐悟達知玄國師,幼年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