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求才有健康: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1.順應時間的養生最高效
  中國傳統醫學一直認為:即便是同一個人,當他身處在不同的時間段時,其生理機能、健康狀況也常常是各不相同的。更為令人驚奇的是,藥物的使用效果、疾病的好轉與加重、生命的衰竭與死亡,都與這種時辰的變化密切相關。
  中醫治療講究選擇時間
  北京‧蕭笛
  中醫治療疾病,講究選擇恰當的時間。中醫經典《靈樞‧歲露》中有「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的名言,強調治病用藥「必知天地陰陽,四時經紀」,「合人形以四時五行而治」。
  美國人A.皮爾茲與R.范貝弗合寫的《生物鐘》裡援引了一次有趣的實驗:一些男女志願者被請進山洞裡,在切斷任 何時間線索的幾個月後,雖然志願者們的吃飯和睡眠有些飄忽不定,但實驗記錄表明,他們在完全喪失對白天和黑夜的判斷情況下,體內的各種物理、化學變化卻仍 在有規律地升高和降低,表現出明顯的24小時晝夜節律。研究人員把這種節律稱之為「生物鐘」。
  這本小書在中國翻譯出版時曾在中醫界引起軒然大波,原因是它與已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天人相應」學說不謀而合。 曾幾何時,中醫學的「天人相應」學說還被當成是封建糟粕掃進歷史垃圾堆中。這個時候人們又開始意識到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於是查找資料,翻閱文獻,希望能 夠把它找回來,應用到我們的臨床實踐中。
  當然中醫學的「天人相應」範圍比起「生物鐘」要廣闊得多,它不僅說明一天當中的變化,也在說一年當中的變化,而 且也不僅僅是說時間的概念,還包括了地域空間的概念等等。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自然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每當自然界發生哪怕是一點輕微 的變化,人類的身體也會相應地產生反應,如果正常情況下產生生理的適應性超越了集體承受範圍,即是病理性反應,也就是生病。比如每當初冬寒流一到,人們就 會感覺寒冷,因此也需要相應地換上冬裝。如果硬扛著,也許就會患上感冒。所以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也」(《靈樞‧邪客》)。這種人與自然相統一的特 點被中國古代學者稱為「天人相應」。
  中醫學認為,在一天當中,有晝夜晨昏的變化,人的身體也與之相適應。白晝為陽,夜晚為陰,人的身體也是清晨起來 陽氣初生,正午時分陽氣隆盛,入夜則陽氣內斂,便於人的身體休息,恢復精力。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氣血也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中醫認為氣血是通過經絡流動到機體 各個部位,營養內臟和全身機體。這種氣血的流行也是按照時間節律的,這種節律就是十二時辰的節律。許多疾病的發病時間及引起死亡的時間也與這一節律有關。 如研究表明,五臟衰竭所致死亡的高峰時間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時期急性心肌梗塞多發生在子時至巳時,而秋冬季,該病的發作多在午時至亥時。此外據觀 察,人的脈搏、體溫、耗氧量、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激素的分泌等,都具有24小時的節律變化。
  中醫學還認為,季節氣候對人的身體也有相應的影響。春天溫暖、夏季炎熱、秋天乾燥、冬天寒冷,一年中氣候變化具 有恆常的規律。在這種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各種生物就會有春天萌生、夏季生長、秋季成熟、冬天貯藏等適應性變化。人的身體也和自然界相適應,因此也要按照不 同方式養生保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裡有較詳細的闡述,簡要意思是說,春天因為陽多而陰少,應該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使意志充滿生發之氣,以適應 天地間的生發之氣。夏天應該晚些入睡,以順應自然界陰氣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盛,不要因白天過長而使陽氣怠惰,要調養自己的意志像夏天的植物 一樣繁茂,使神氣充實。秋天要早臥早起,早臥是避秋夜露寒,以適應陰長,早起也是順應陰長之意,使精神內守,不要讓自己的意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