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啊,那密宗就給你許多花樣給你貪嘛,你愛想得很美麗給你 想得很美麗;你愛十八隻手,給你四十隻手好不好?而且說「哎喲,一個手裡更有一個眼睛……」更厲害!你愛什麼給你什麼。哈,那個誘導法之高明!佛法教育 法、誘導法非常高明。統統在轉你這個意念。我們今天先到這裡。
  
  說明這個意識證道的,所謂聖位。我們普通所謂感覺到心境的清 淨,念頭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覺得自己無念、空,這是非常難得的。真做到完全空靈、無念,這是意識(第六意識)這個分別心完全如如不動,清淨了,這個是很 難得的事。但是雖然說難得啊,沒有什麼了不起。這個意識心很容易空掉。
  
  例如一般學禪的,一般人用功夫的,把這個意識心,做到「三際托空」。 這個「三際托空」這個觀念,就是說把心理的狀況,前面這個思想過去了,後面思想沒有來,「三際托空」。這個中間當下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淨了,這個在學 禪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際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就是說,前面這個念頭、後面這個念頭、中間這個念頭——假定的啊,我們人為地把它分開。我們的思 想連起很密切,分不開這三段。但是一個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這個心理狀況把他切開了分成三段。前面,譬如念佛的人,「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算前念過 去了;下一句還沒有念,就是後面一句沒有念,南無阿彌陀佛的這個「南」字還沒有起來,那麼中間,(假定這個中間,)中間沒有念,就停住了。在淨土宗念佛的 人,比如說,有時候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亂專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這個佛號念不上來了,沒有,連 「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南」字都不會起來了,就愣住了一樣;可是自己並沒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提不起來。往往很多念佛的 人到這個情況,就著慌了,自己反是驚慌了,覺得糟糕了。
  
  實際上,也有很多人把修持上這些情況來問,我們經常講一句話,就是說你好葉公之龍。 就是春秋戰國時候一個故事,「葉公」,「葉」是一個春秋戰國時一個小國家的名字,河南、山東這一帶一個縣,葉縣,過去是個國。那麼這個國家的諸侯、小諸 侯,在舊代制度封為「公」的階級。葉公,素來好龍、喜歡龍,房子柱頭地下到處畫的都是龍。因為他的愛好龍,感動了真的龍來了,這個龍真來了,把他嚇死了。 平常喜歡龍,畫的到處都是龍,結果把真龍感動來了,反而把他嚇死了。
  
  所以我們經常說,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正空的那個境界現前呢,他 又嚇住了;甚至嚇瘋了。所以《金剛經》你要注意,《金剛經》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見到這個空,而不恐怖者,不嚇住;空的境界來了,並不受嚇住了,不起怖 畏心,不怕了,他說「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不是在一個少數佛前面種了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才有這個氣派,才有這個智慧的 認識。不然呢,天天求空,一達到空的境界,個個害怕。
  
  其實啊,我們避開了空與不空這個問題不談,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偶然碰到好像思維、思 想、意識突然切斷了,人好像用我們普通的話叫愣住了;那個意識切斷,佛經有一句形容的話:「截斷眾流」。好像一股流水、長流水,我們打一個堤防把它切斷 了,兩邊這個堤防一隔開,中間一段流水就沒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斷眾流」。可是普通人也有這麼的狀況、心理的狀況,偶然一斷,前後念斷了、切斷了。這個 時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狀況——如果說身心絕對的康健而達到這個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時候我們普通人心理狀況忽然到達這個情況,那是什麼道理呢? 那在唯識學上叫做「悶絕位」。悶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