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宣公上人一九九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

毘舍浮佛是七佛中的第三位,他的傳法偈:

    假藉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這首偈頌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身體認得那麼真。這個身體是四大和合而成的,熱力屬火大,搖動就是風大,有濕性就是水大,又有堅固性就是地大;這是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一個身體。所以說:

「假藉四大以為身」:我們假藉地水火風這個四大來成的一個身體。

「心本無生因境有」:我們這個心本來不生不滅的,可是因為你著到境界上了,也就有這個生滅心了。所以說:

「前境若無心亦無」:前面那個境界若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心是因為境界而有的。

「罪福如幻起亦滅」:所以罪也是虛幻的,福也是虛幻的。罪福如幻就像泡沫,電光石火一樣;雖然罪福起了還是滅的,這是毗舍浮佛說的偈頌。

我們學佛的人,對七佛偈頌應該熟讀,不要忘了。這每一首偈頌都是叫你不要執著身心;我們一執著身心,就有障礙了。為什麼起這個障礙呢?就因為認假為真,認賊做子,認賊做父。那麼這樣子,所以古人說:「一念瞋心起,八萬障門開」,你看看這多厲害!就因為你一念的瞋心起來,這八萬的障門都來障著你了;你若不起瞋心呢,八萬障門自然都化為烏有了,所以這是各人要特別注意的。

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在這一點要認識;境界來了,這都是考驗,一種修道必然經過的步驟。那麼境界來了,我們一考驗就考不上,落選了,這就是平時功夫沒用好,所以到了緊要的關頭就手忙腳亂,無所措手足了。我們修道的人要注意這一點,要認識境界。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