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寶華朝宗通忍禪師,天童密雲圓悟禪師之法嗣,俗姓陳,常州人。通忍禪師少時即出家,後逢異人授以仙術,二十二歲時,偶然聽人談起“無生”之說,于是便前往金粟,參禮天童密雲圓悟禪師。
  初到金粟,圓悟禪師便問:“那裡人?”
  ﹝禪門中,禪師們在接引信眾時,經常問及學人鄉裡之事。看似平常之問,實際上卻是直探學人之心性,或者說本來面目。﹞
  通忍禪師道:“常州。”
  圓悟禪師道:“是我鄉裡也,曾帶鄉裡物事來麼?”
  ﹝此處的“鄉裡物事”,是就本分、自性而言。﹞
  通忍禪師被問的茫然無對。
  圓悟禪師于是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麼。
  第二天,通忍禪師來到丈室,向圓悟禮拜請益。
  通忍禪師道:“弟子要了生死,特來請問。不但無處下口,且無處著想。”
  圓悟禪師道:“無處著想便是好消息。”
  ﹝這一句真是道盡了用功的妙處。惜乎大多人不肯在此處回頭轉腦,猶自向外或文字知見中,尋找依靠,結果當面錯過。﹞
  通忍禪師道:“莫便是麼?”
  ﹝通忍禪師見圓悟禪師道“無處著想便是好消息”,便生執著,以為這個便究竟。﹞
  圓悟禪師于是拈起拄杖,照著通忍禪師,連打數下,說道:“未是在!”
  通忍禪師便起身禮拜,退出丈室,心中迷悶不已。
  從此以後,他經常入室參禮圓悟禪師,每天不下四五次。
  每次普茶的時候,通忍禪師總是很活躍,不斷地提問題,又不斷地發表意見,亂問亂說,經常弄得大眾哄堂大笑,而他自己卻毫無慚色。
  圓悟禪師見他這個樣子,便笑道:“你卻有得說,說得好道理!只如大慧杲,參諸佛出身處話,後聞‘薰風自南來,殿角生微涼’,方得瞥地(指見性)。你作麼生會?”
  ﹝此公案見“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章:一日,克勤禪師升堂,舉雲門文偃禪師東山水上行公案——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雲門禪師道:  “東山水上行。”——克勤禪師舉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禪師下一轉語。宗杲禪師苦苦參究了一年的時間,一共下了四十九個轉語,均不契旨。後來有一天,克勤禪師應邀赴一達官之府宅,升座說法,宗杲禪師亦隨同前往。克勤禪師又舉東山水上行之公案:“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雲門雲:‘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克勤禪師自指)即不然。若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只向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宗杲禪師一聽,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宗杲禪師于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了克勤禪師。克勤禪師道:“未也,子雖有得矣,而大法未明。”一日,宗杲禪師又入室請益。克勤禪師告訴他說:“也不易,你得到這田地(指“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這一空境),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信有這個道理。”﹞
  通忍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先前所得的種種口舌、知見和虛頭伎倆,到這裡一點也用不得。于是他便奮志參究,朝夕不怠,自誓定要究明此事。
  經過一個多月的苦修,終于有一天,通忍禪師恍然有所領悟,遂作偈雲:
  “二十餘年染世塵,于今家業一朝傾。
  雙拳握著無他物,兩眼睜開沒半人。
  言路窮時無可說,義途絕處句難成。
  從此十年埋影後,如雲如雨遍乾坤。”
  圓悟禪師覽其偈,便當眾稱賞。
  通忍禪師後入禪堂,參加打七。在打七期間,通忍禪師用功猛利,有所省發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