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往生禮讚》云:「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又於《觀念法門》云:「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此之「稱我名字」與「乘我願力」,意義相同:「稱我名字」即是「乘我願力」,欲「乘我願力」者,但一向「稱我名字」也。
        法然上人常向大眾所說的一句話便是《觀經》〈流通分〉之文:「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並說:「聞名不信如未聞,信而不稱如不信,唯應常稱彌陀名。」此即是傳承自善導大師所言「一向專稱」之文意。
        法然上人對念佛有「勝」、「易」二義的開示:
            勝: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恒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大願業力所構出,令萬德讓與行者;
          他力難思巧方便,使一稱超過眾善。
            知識廣讚,猛火為清涼;善友教稱,金蓮如杲日。
          名號大利無上功德也。
        易:不論行住坐臥,修之預來迎;
          不論時處諸緣,稱之得往生。
          不論身心濁亂,只論他力引接。
        「定散兩門」之中,「定」是十三觀,「散」是三福九品,而機深信、法深信亦在其中。此「定散」兩門皆非本願,唯「一向專稱」是本願,顯示「一向專稱」是具足一切,含蓋一切。但能「一向專稱」,阿彌陀佛的功能自在其中,而自然運作。
          若論「往生報土,在信非行」,在信之「信」是指他力之信,亦即彌陀本願名號之力謂之信,而「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即自然具足此信。若能如此,則知其理者,即 是明信佛智,契合本願;不知其理者,亦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故法然上人說:「但知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則自然具足三心(信心)。」又說:「若未知念佛往生 之義,學而知之,粗知則足矣;設得廣學,凡智無幾。莫徒好智解,廢稱名之光陰也。」誠然,愚癡凡夫,若徒好智解,自力如何,他力如何,信如何,疑如何;無 常迅速,未決之間,不覺落入閻王掌中。
        法然上人說:「欲往生者,念佛第一也,不用學問。但,若為信『念佛往生』之理,可學之也。」
        又說:「念佛無甚深義,念佛之人,但知『念佛必往生』而已。」
        又說:「不知其義,不知其文也無妨,唯依稱名,必得往生。」
        又說:「唯思『本願不虛,稱念必生』之外,心無所繫也。」
        又說:「念佛是以無樣為樣,唯常念佛者,臨終佛必來迎,而往生極樂也。」
        又說:「雖知三心,不念佛無益;縱雖不知三心,若一向念佛者,則具足三心,必生極樂。」
        又,非行之「行」,乃指雜行雜修,以此雜行雜修作為迴向往生之業,善導大師說這非彌陀弘願(第十八願),這是定散要門,往生化土。
        南無阿彌陀佛之六字洪名不可思議,非迷悟善惡、信疑自他之法,是依「凡稱念者必迎生極樂」之彌陀誓願。第十八願言: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其願已成,故善導大師云:
眾生稱念  必得往生
並於《觀經疏》之結論云:
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故若能依教奉行,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必定往生,皆依名號之力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