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經論釋要文
2012-8-9 10:16:38


《淨土宗經論釋要文》前言

佛教傳入中國,形成大乘八宗,除禪宗靠「心傳」,其餘各宗皆依「教傳」。
「教」者教義,即一宗所依之「經、論、釋」。「傳」者傳承,即其經論釋之間,教義一脈相承之內在關係;如父子血親,基因相傳,否則即非真子。
由此教義傳承,故能保證教法的純真無偽,不致因時、因地、因人而變,然後行人才有必定可依的標準。可見,教義傳承實是一宗弘揚、眾生修學之生命所在。
淨土宗自然也不例外。但由於種種原因,致有淨土行人不知傳承,不知淨宗立教根本為何?正依經典、相承論釋為何?教相判釋、法脈心髓又如何?傳承既失,諸義不知,只能旁依他宗,權曲而修;而教既不純,信行不真,或失往生,或墮疑胎。
今為淨土行人,能依本宗傳承,正確安心起行,爰敬尋淨宗經論釋,採其核心,摘其精要,各加標目,集成一卷,名〈淨土宗經論釋要文〉。
經者,淨土正依之三經,即《無量壽經》、《觀經》、《彌陀經》等。
論者,龍樹菩薩《易行品》、天親菩薩《往生論》等。
釋者,曇鸞、道綽、善導等諸祖師註疏集偈等。
如上諸要,備在一卷,臨文恭讀,如聆慈音,不勞他問,自得心開,至簡至明,至貴至尊,故宜人手一冊,敬備隨時;又當與〈善導大師語錄〉一卷、〈淨土宗之特色〉一卷諸文對照互明,即能精要入神,自行化他,共興淨宗於末世,齊拯群生於水火。 一、念佛成佛因果三願



 
        曇鸞大師《往生論註》云: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曰:……覈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是徒設。
今的取三願(第十八願、第十一願、第二十二願),用證義意。
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 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


二、《大經》三要文

三、《大經》十要文
(一)《大經》「釋尊出世本懷文」: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
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二)《大經》「第十八願」之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三)《大經》「第十八願成就文」: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四)《大經》「流通分」之文:
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五)《大經》「第十八願成就偈」: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六)《大經》「彌陀最尊第一」之文:
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七)《大經》「超絕橫截」之文:
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趣,惡趣自然閉;
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八)《大經》「特留此經」之文: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九)《大經》「過火聞法」之偈: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
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
(十)《大經》「過火聞法」之文:
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
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
若有眾生,聞此經者,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四、《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