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逸多菩薩
2012-5-4 20:30:14
  阿逸多譯曰無能勝。阿逸多菩薩即彌勒菩薩。彌勒是姓,譯曰慈;名字是阿逸多。姓與名合稱為「慈無能勝」。指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以大慈度眾生,無人能超勝於他。
  在過去無數劫前,有一仙人名一切智光明,值遇古彌勒佛,聞佛說慈三昧大悲海雲經,即便信服出家,更發誓願未來成佛亦號彌勒。他每日乞食自活,誦持慈三昧經,一心不亂。後洪水暴發,他不能下山乞食,餓至生命垂危。有母子二兔,為護法久住,捨身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養仙人。
  仙人看著已烤熟的兔肉說:「寧自受一切苦痛至死,也不忍噉食眾生肉。」更發誓言:「願我世世不起殺想,恆不噉肉;乃至成佛,制斷肉戒。」制定將來其弟子不得食肉。說罷,投身火中,與母子二兔同歸於盡。這是慈氏一姓的由來。
  又彌勒菩薩發願於刀火劫中擁護眾生,所以稱為慈氏菩薩。
  慈者,慈予眾生樂。修慈心時,若未離分別心(分別他是我所愛,我應多予慈心;他不是我所愛,我只給予一點點慈心。)未能不起我、我所見(即見有我行慈;見有我所予慈樂的眾生;見有我所予之慈。)只能得梵天之福。若離分別,離我、我所,此則名為廣大之慈,所有先世以來的罪障,皆得除滅。
  彌勒菩薩本來比釋迦佛早四十二劫學佛修行,但是為甚麼釋迦佛後來居上,比彌勒早成佛呢?
  彌勒過去雖然值佛修行,但是他貪著名聞利養,求名利無厭;常奔走於豪門權貴之家,不樂修行。後來遇日月燈明佛教他修唯心識定。觀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使他明白到一切處境無非心識之所變現。觀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如夢如幻,無一真實。使求名利的心,歇滅無餘。
  後來二人一起在弗沙如來座下修行。弗沙佛觀見彌勒善根已熟,但其弟子善根未熟;觀見釋迦善根未熟,但其弟子的善根已熟。佛自念言:「度一人容易,度多人難。」遂決心度釋迦先成佛。
  弗沙佛欲使釋迦菩薩早成佛,於是在寶窟中入火光三昧,等待釋迦菩薩到來。釋迦菩薩上山採藥,見佛坐寶窟中放大光明,法相莊嚴,心生歡喜敬信,即翹一腳而立,合掌向佛,一心諦觀。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釋迦菩薩七日七夜以一偈讚佛的功德,令他超越彌勒菩薩九劫成佛。釋迦是娑婆世界賢劫中第四尊佛,彌勒則是第五尊佛。彌勒現居於兜率陀天的內院,將來釋迦佛的經法滅盡之後,在距今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成佛,故稱「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彌勒當來生於婆羅門中。長大後,觀世間五欲致患甚多;觀眾生沉沒在大生死海,甚可憐憫;自始不樂在家。
  有一天,儴佉王奉上一座寶台予彌勒。彌勒受已,轉贈諸婆羅門。不料婆羅門把寶台鑿開若干份,然後平均分之。彌勒見此寶台於須臾之間被毀滅掉,了知一切法皆亦無常磨滅,故立志出家。
  彌勒在出家當日,即於龍華樹下成佛。成佛後有三會說法:初會有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果;二會有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果;三會有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果。三會得道之眾,都是曾於釋迦佛法中種諸善根者。
  凡於釋迦佛法中,如曾聞法、或曾念一句佛、或曾持一四句偈、或曾皈依、受五戒、或曾誦經坐禪、或曾於三寶中修種種善因;雖然未能了生死,到彌勒佛出世時,人人都藉此種種善因而得遇彌勒佛,受其教化而証聖果,是故彌勒說法時,常稱讚釋迦佛的功德。
  釋迦佛有慈悲願力,願在惡世度頑劣的眾生;故釋迦佛於五濁惡世的穢土成佛。彌勒成佛時的國土則充滿福德之人。人民豐樂安穩;人壽八萬四千歲,身高八丈;人常慈心,恭敬和順。國土殊妙,地平如鏡,金沙覆地,處處皆有金銀七寶,無有乃至微細土塊。由此可知,濁土樂土,皆是眾生共業所感。
  釋迦佛曾咐囑迦葉尊者言:「大迦葉不應般涅槃,須待彌勒出現世間。因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