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著重大的差別。單就傳道方式而論,婆羅門教士提倡苦行,以折磨形體為代價,追求精神的超越。其苦行方法是嚴苛的,針刺、火烤、睡刺床,觀之令人不忍再睹。這樣的修行方式決定了他們必然遠離人群,遠離社會,隱居到偏遠的叢林深處。佛教不同,他們採取了「中庸」的原則,反對苦行,注重儀表,給人親近的感覺,便於自己教義的傳播。他們積極在社會民眾中間傳教,又以乞食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這些都決定了他們須與社會保持廣泛的聯繫。因此,他們就不能像婆羅門教那樣,隱居到叢林之中,而是應該與人群和社會距離較近一些,以便每天清晨能順利乞到食物;又不能距離太近,影響教徒們的宗教修行。能夠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最好處所,莫過於王公貴族的郊外園林,這就是給孤獨長者何以必須購買祇陀太子之園的原因。因此,從祇園精舍中,實際上反映出了佛教與婆羅門教在生活方面的差異。
  
  不僅如此,上面的故事還說明,佛教雖然是面向全體大眾的,但佛陀向新地區傳教,卻是通過王公貴族等上層社會進行的。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