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各宗大意 黃懺華居士編述
2010-7-27 22:26:26


再版自序
佛教之典籍,浩如淵海;敷辭既極古奧,陳義又至深頤;大小乘個經論乃至梵華二土各家之撰述,其立說復甚紛歧;職是至有研究佛學至數年十數年,而於佛教之真實義,不免如盲摸象模糊者。其實佛典率組織嚴整,佛學為有統緒有條貫之學,茍得其要領,則三藏十二部,若網在綱,不難迎刃而解,而佛法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本書之編述,其主旨即在將佛教各宗之教義,提要鉤玄,並加以整理,使成體系,冀有志斯學者,由此麤疏之輪廓,得各宗之大概,然後以之為階梯,進而為精密之研究,庶不至顢頇佛法,儱侗真知。
然本書脫稿於民國二十年,出版於民國二十三年,光陰迅速,已數十年矣。此數十年來,各人之學術思想,不無變遷;從而對佛教之教史教義,其觀點與前此不無出入,使在今日執筆為各宗教史教義之敘述,或與本書不無差異。特本書以介紹為職志,而所介紹者,佛教各宗傳統之學說也。此各宗傳統之學說,在中國之佛學界,屹然立千百年未替,所有研究佛學者,莫不經此階段也。且如前所述,本書為研究佛學窮年而不得其要領者而作,亦大略椎論而已。至對於教史,探討而為精審之考證;對於教義,沉浸而為縝密之研究;是則有待專書。
民國三十六年八月 黃懺華 
佛教各宗大意初稿
凡例
1. 本書於抗塵走俗之餘草成自知其必多掛漏必多紕謬苦無閒暇詳加訂正諸望賢達錫以教言
2. 本書各宗宗名概用通行之名稱
3. 唯識一宗陳義最富故本書唯識宗大意篇幅較多
4. 本書關於唯識一宗多秉承吾師歐陽竟無先生之著述關於密宗多受業於先師桂柏華先生時所側聞其承太虛法師示教及其著述而擬訂者亦夥間亦採及時意賢之著述以行文之便不克一一註明謹附誌於此
佛教各宗大意
導言
佛教者,釋迦牟尼佛,於菩提道場,霩然大悟,成無上覺後,如其所證所由證而說之教法。佛之為言覺也,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花開,故名佛。教者,聖人被下之言。他方六根識利,六塵得為經,有佛為眾生說法令得道者;有佛放無量光明,眾生遇之而得道者;有佛神通變化指示其心而得道者;有佛但現色身而得道者;有佛以食與眾生令得道者;有佛眾生但念而得道者。此土耳根利故,教體偏用聲塵,清淨在音聞。能說者,佛薄伽梵之內證自覺聖智。自覺聖智者,一切智智也。一切為名色等無量法門,各攝一切法。如是無量三四五六等乃至阿僧祇法門,攝一切法,是一切法中,一相異相,漏相非漏相,作相非作相等。一切法各各相,各各力,各各因緣,各各果報,各各性,各各得,各各失。一切智慧力故,一切世一切種盡遍知解,是名一切智。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但一切種遍知一切法,亦知是法究竟實際常不壞相,不增不減,猶如金剛。所說有二:一諸法實相,二修證法門。諸法實相者如是一切諸法本來如此之真實相也。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也。所謂常常時,恆恆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也。修證法門者,佛薄伽梵如諸法實相為眾生說,令諸眾生如說而修,如修而正之法門也。所謂如實修行也。所謂如如而行也。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也。六度萬行也。夫如是佛教之為教,則高矣遠矣,無以狀之,狀之曰周,遍圓滿廣大,而其義乃浩如淵海,號稱八萬四千法門。後世諸師,或尊某法,或崇某義,或主某經某論,各據一門,以標宗尚,而施設門庭,故有大小各宗。其在印度,小乘有上座大眾二十不執,大乘有中觀瑜伽空有二宗。其在中土有十三宗,曰律宗,成實宗,俱舍宗,三論宗,涅槃宗,地論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靜土宗,唯識宗,華嚴宗,密宗。十三宗中,涅槃地論攝論,後歸入天台華嚴唯識,流傳迄今者,實為十宗。各宗之大師,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