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以兩蹄接而置口中,便立化。方知此豬乃菩薩所現。其屠所殺甚多,若其豬至薄荷前,則便任其宰殺,了不逃走叫呼,故其屠愛惜薄荷。凡欲殺豬,牽薄荷至其豬邊圍繞之,則直同殺死者一般。以故多年養而不殺。以其豬清潔,愛食薄荷,故以為名。
初其僧受異僧之函而去,於途中思之:此函將投何所?乃私拆其封。大意謂:度眾生若得度脫,即當速返,免致久則迷失。僧異之,複為封訖。至是,方知薄荷乃大菩薩也。繞豬一匝,而群豬即證無生法忍。其威德神力,豈可思議乎哉!
又,唐文宗喜食蛤,一日有一蛤堅合不開。帝親開之,中有肉身觀音大士像,莊嚴異常。
由此觀之,肉尚可食乎?倘誤食佛菩薩所化之身,其罪過可勝言哉!吾人若知此理,自不敢食肉,亦不忍食肉矣。(《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
二、先以欲鉤牽
美貌婦人
貴州修文縣白水洞盛產水銀,因此洞中常有千餘名工人,洞外崖下也有居民數百戶。洞前二里許,有清溪。這天,忽來一美貌婦人,在溪水中洗浴,雪膚豐乳,豔光照人,引得居民、工人蜂擁觀看。剛走近溪邊,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山崩崖塌,房屋、山洞頓時陷沒。溪中婦人也同時杳無蹤跡。
眾人方醒悟這是觀音大士化身救難。(《異談可信錄》、《觀音菩薩普門圖》)
魚籃觀音
因實相妙理極深極妙,眾生水準太低,無法相信與接受,所以需要方便誘導。這個「誘」字,最善巧的莫過於觀世音菩薩「先以欲鉤牽,後令入正道」。眾生所需的是欲,以此為鉤來牽引眾生,就是方便。而最終的目的,是希望他們入正道。所以,這一些方便,就是用種種的方法方便。
最突出是魚籃觀音。常見的畫像:一個極美的少女,手拿竹籃,籃裏一條魚,所以稱為魚籃觀音,這是觀音的化現。
一個漁村,有一天來了一個極美的女人,跟他們一起打魚,許多青年男子向她求婚。她說:「這麼多人,我嫁你們誰呀?這本《心經》你們拿去念,明天誰能背,就嫁給誰。」
第二天,有很多人都能背,於是把《普門品》發給能背的人,「三天你們誰能背《普門品》,就嫁給誰。」
三天之後,有七個人能背,當然還不行,於是給出《法華經》。
幾天之後,只有一個人能背,這個人姓馬。就結婚哪,洞房花燭,正在喜筵之中,新娘子不舒服,一下死了。大家很懊喪。
一年後,來了個和尚,大家還在議論這個事。和尚說:「你們怎麼這麼愚癡呀,那是觀世音菩薩來救度你們,你們這一方該有難,觀音菩薩教你們讀經消災呀。」
大家不信,就打開棺材檢驗。打開一看,棺材是空的。
這就是流傳的魚籃觀音、馬郎婦。(黃念祖《大經白話解》)
三車和尚
窺基俗姓尉遲,是唐代開國名將尉遲敬德的侄子。
一天,玄奘法師出入鬧市,忽見一位身材魁梧、神清目明的少年,心裏不禁一動,想起自己在印度曾得到的一個預兆。經過一番打聽,知道他是將門之子,就直入國公府。尉遲家對玄奘法師不敢怠慢,只得把孩子交給玄奘法師出家。但是窺基並不願意出家,要玄奘法師答應他三件事才肯出家:一、不戒女色。二、不戒葷腥。三、不戒美食。玄奘法師欣然同意。據傳,窺基用三輛馬車滿載女色葷腥進入慈恩寺,窺基因此又稱「三車和尚」。
後來有人問起此事,窺基淡淡地說:「我九歲喪母,已漸漸遠離塵俗。就算有三車東西,慈恩寺裏有什麼地方可以安置呢?」謠言這才慢慢平息。
玄奘法師滅度後,窺基繼承了法相宗法脈。(《中國佛家》)
念佛求魚
執師子國(今斯里蘭卡)西南很遠的地方有座孤島,島上住著五百戶人家,他們不聞佛法,捕鳥為食。
一天,數千條大魚遊近該島,一齊唱念「南無阿彌陀佛」。島上的人不認識這種魚,於是就根據它們發出的聲音叫它們阿彌陀魚。
如果有人學著魚的聲音唱念阿彌陀佛,魚就會遊到岸邊;如果一直唱著佛號,捕這些魚,它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