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過。」換言之,若以為自己沒有過失,自己的修學就有障難了。到什麼時候,真正能做到不見世間過,只見自己過,自己才算真正有進步,真正消業障,轉禍為福。即使捨此身命,再受身時,決定生到好處去。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必定生天去享天福了。
                         摘自《地藏經》  1998.11.26
◎      善導大師說:「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緣」就是「機會」。
◎      如何念地藏菩薩聖號,才念得相應?念名號時,「心」是地藏菩薩的心,度脫法界一切眾生,孝順法界一切眾生。「行」是地藏菩薩的行,獻此身心作為眾生度脫的增上緣。幫助一切眾生明暸六道十法界的事實因果的狀況,並知道取捨。「心」「行」相應稱為「念」。
◎      真正幫助自己者,還是要靠自己。
◎      佛菩薩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覺悟眾生。
◎      「修行」|要在平常生活中離妄想、分別、執著。有受用也好,沒有也好,就得大自在,果然一切不分別、不執著,就轉境界了。
◎      若能不執著這個身相,任何陰魔就貼不上身,冤家債主也找不到你。
◎      說真話,生活若能正常,隨順自然,不會生病,若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容易生病。
◎      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如《金剛經》所說「夢幻泡影」,存在事實正是剎那際之間。所以佛在般若經中說「諸法無所有,不可得」。
◎      《華嚴經》中表法即是說法,也就是我們的社會、一草一木、周邊環境皆是諸佛如來在轉大法輪。會了,盡虛空、遍法界皆是極樂世界,皆是華藏世界。只要我們放下身心世界,就能契入這個境界。
◎      有「求」的念頭,是恢復自性的障礙。
◎      念佛念菩薩是預備功課,提醒自己,一天之中要實踐佛菩薩的教誨。明天再念,再提醒自己照做。
◎      世間人求財果能得財,其實是他命裡所有的。
◎      如教奉行則有求必應。
◎      想求人天福報者,就要做到淨業三福中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      求二乘果報,需做到第二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      學作菩薩,必須再修第三福「發菩提心,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      我們嫌棄一個眾生,就沒有菩提心了。
◎      回頭就是懺悔。
◎      真懺悔|決定後不再造。
◎      有「求」沒有「應」,表示自己有業障。
◎      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覺悟。
◎      為眾生不為自己的願容易成就,若不成就,是自己的業障太重。
◎      心不善,行不善,如何能感動佛菩薩。
◎      觀察、觀照、照住、照見,這是修行的四個階段。照見就不再用心意識。
◎      必須肯定自己業障深重,才會發起消除業障的願心。
◎      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是改過自新,永不二過。
◎      「利益自己」是造業,業障越積越厚,消不了。
◎      唯有學習、效法地藏菩薩的行誼,才可以開發心地寶藏中之德能。
◎      佛前供清水一杯,表示自己心地要保持像水一樣清淨、平等。
◎      團體無論大小,從家庭到國家,其中若有具有高度智慧能調和大眾之人,我們一定要誠心誠意向他請教。能調御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即是佛菩薩。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以「真誠心」待人。
◎      自覺覺他是一件事,自己不肯發心去幫助別人覺悟,自己的覺悟將永遠無法圓滿,因為法布施的果報是聰明智慧。
◎      凡是依感情所發的願,必定會退轉。凡是依理智所發的願,才不會退轉。
◎      自己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只有自己受災。同時也會影響到外面的境界。換句話說,自己造業受報,也會連累別人。
◎      為何我們修行而歡喜心卻生不出來?心不平等也。
◎      有福報而沒有善根,享福易招災禍。
◎      樣樣能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