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法語(三編) 淨空法師著
2011-3-10 21:49:42

   
  淨空法師法語
◎      說真話|別人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僅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
◎      六根接觸六塵,心裏面還生「喜歡」、「討厭」,這是輪迴的心,依然是往生的障礙。
◎      生活中動感情|「不可愛樂」;不動感情,依靠智慧|「可愛樂」。
◎      魔來擾亂,對真正修行人沒有妨礙,只是對眾生造成障緣。
◎      「善變化端嚴天王」|教我們生活要依真實智慧,事相上表現活活潑潑。
                        摘自《華嚴經》P43  1998.11.15
◎      總持大光明天王|教導我們生活修學皆須掌握總綱領、總原則,「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能「多」,不能「雜」,即是大智慧。
◎      佛學院目的|培養學生一心不亂,大開圓解,明心見性。
◎      圓瑛老法師|一生專學《楞嚴經》,從二十五歲到七十四歲,才完成講義巨著。
江味農居士|一生專研《金剛經》,他的《金剛經講義》是權威的著作。
此皆一門深入成功的楷模,應當學。
◎      佛法修學最忌諱夾雜。
◎      我們參加研經、念佛的目的是「作佛」。
◎      我們在生活中,若能掌握菩薩「生活原則」就不是凡人。例如:「素食」、「慈悲心」、「清淨平等覺心」就是「生活原則」。
◎      自己心裏清淨,妖魔鬼怪就不會沾身。
◎      怎麼離「心」「意」「識」?從作用上來看,「識」是分別,「意」是執著,「心」是落印象。如果能在一切境界中,養成根境相接時,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就是離「心」「意」「識」,這是要在生活中鍛鍊,禪宗用坐禪的方法,淨宗則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消歸在這一句佛號上,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遠離「心」「意」「識」。
◎      五戒的基礎是十善,十善的基礎是「孝」「敬」。
◎      古時候的教育,是教「禮」,教「孝」,教「做人」。
◎      念阿彌陀佛,最不容易著魔。
◎      「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學佛就是學轉境界。
◎      別人虛情假意對我,我以真誠謙敬心待人。
◎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念佛往生淨土。
◎      一念真誠心能「感」;佛菩薩現前是「應」。
◎      念念為佛法,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無上道,就得諸佛護念。
◎      「疑心」招來「妖魔鬼怪」。
◎      佛法從孝親尊師入門,淨業三福是佛法修學的根基。
◎      人能知足|自然常生歡喜心。
                        摘自《華嚴經》P43  1998.11.16
◎      「兜率陀」是梵語音譯,中文意思是歡喜知足,諸佛如來在成佛前,在此天修習。
◎      佛陀當年在世每天幫助大家解決疑難,是「歡喜」,自己三衣一缽,是「知足」。
◎      歷代許多苦行僧也展示了喜足的境界。我們看苦行僧似在受苦;苦行僧看我們真在受苦。
◎      布袋和尚給我們啟示的是「知足常樂」,「生平等心,成喜悅相。」
◎      菩薩要笑臉迎人,我們心中若還有一念瞋恚,就不是菩薩了。
◎      菩薩的歡喜是從清淨、平等覺心中生出來,不是從感情中生出。
◎      六道凡夫為何不能脫離輪迴?不知足也。尤其是念念增長貪瞋痴慢。唯有知足的人才能轉煩惱為菩提。
                        摘自《華嚴經》P44  1998.11.17
◎      決定相信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認真反省檢點,不可認為樣樣都是別人的不是,這是修行人最大的障礙。
◎      真正修行人時時刻刻認真反省檢點,一切總是自己的不是,過失都在自己,別人的不是,也是因自己的過失而形成。
◎      認真努力日夜懺悔,改過自新,菩提道上才減少障難,一帆風順。
◎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