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或者未到地定,或者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就是「念」修成功了。然後,再修觀,以智慧觀察身、受、心、法。念修成功再修觀,就能夠斷煩惱、得聖道!
若 「念」還沒修成功,靜坐的時候,五分鐘明靜而住都有困難;叫心五分鐘一念不生、萬緣放下、明靜而住,做不到。這樣的情形,應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可以先修 「觀」,五分鐘、一刻鐘、或者二十分鐘都可以。當然,這時修觀,是不能斷惑證真的,因為念的力量不夠,觀的智慧力量也就不夠。觀察的智慧能發生斷惑證真的 作用,一定要有定的基礎,不然不能斷煩惱。
有人說:「你這個人出家這麼久、讀這麼多的經,你還有煩惱?」是有煩惱的!因為沒有修正念、沒有修觀慧,當然就是這樣子。可是,雖然修念沒成功、修觀慧不能斷煩惱,還是要修;不要因為不能夠斷煩惱就不修。
如果修正念時,頂多明靜而住五分鐘,過五分鐘就定不住而打妄想,那還不如修觀慧,好過打妄想!雖然這時修觀慧,不能斷惑證真,還是要修,才能對抗妄想的活動;此時,不妨稍微長一點,修十五分鐘,然後就停下來,再修念。
佛是大智慧的人,他這樣開示我們用功修行。我剛才說,修觀慧,若想要發生決定性的作用,一定要有念的支持。反過來說,觀慧也能支持正念——毘缽舍那能幫助奢摩他的。所以修觀慧十五分鐘以後,再修止,好過不修觀慧,單修止。常常這樣做,就會感覺到不同。
我 們用功修四念住的時候,一天裡,經行又靜坐、靜坐又經行,這樣用功當然是對的,但也應該讀經。譬如歡喜《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安排時間讀,可以幫助你修 四念住。或願意讀讀《華嚴經》、《法華經》、《維摩詰所說經》這些大乘經論都好,它能幫助止、也能幫助觀。若你能常常修止觀,再讀經,法味會濃厚得多!所 以,修止幫助觀;修觀幫助止,慢慢、慢慢就進步了。
大體上說,止修成功有兩種情形:得到未到地 定的止,修觀能得無生法忍;得到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的止,然後修觀,也能得無生法忍。當然,最好是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因為這時候止的力量大, 所以觀慧的力量也大,得聖道就容易。未到地定定力淺一點,定淺而想修觀得聖道,要加強努力才可以。若在欲界定的止,想要修觀得聖道,那就更難一點。所以, 在止的階級深淺次第說,有欲界定、有未到地定、有四禪,三種不同。
修觀,有兩種不同:一個是不能夠得聖道,但是也應該修;一個是能得聖道的時候修觀,這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初開始學習的人,就是在欲界定攝心不亂;儘管只能定住五分鐘,這也是欲界定,但欲界定也有深淺,不是完全一樣的。
這樣說,我們應該明白一件事。初開始用功,從經行時就攝心不亂;盤腿坐以後,也是攝心不亂修止,修止一會兒,然後就修觀。若是止的功夫進步了,把心調和到一念不生、明靜而住,一個鐘頭沒有妄想,那就可以在這個鐘頭內,單修止,過一個鐘頭以後再修觀。
不過,初開始修觀,時間不要長,大約五分鐘就夠了。等到能力強了,才修長一點時間。修一個鐘頭的止,寂然不動;然後修五分鐘的觀,或是一刻鐘、半小時都可以。原則上,修觀的時間不要超過止;止的時間長一點,觀的時間短一點。
在我們初開始用功的人來說,有一點要特別的注意,什麼事情呢?忍耐心不夠,有一點不合適,心就會退:「我何必在這裡,腿子又痛、腰又疼,吃苦頭。我不坐了!」止也不修、觀也不修,道心不堅固。因為我們有這個問題,所以修止、修觀的時間,也要調一調。
怎 麼調呢?假設你坐一個鐘頭,說:「我只能定得住五分鐘,然後就打妄想了!」不要緊,定五分鐘以後,就修兩、三分鐘的觀,再修止。修觀時,就算打妄想了,也 不要緊,當你覺悟了,馬上把心收回,繼續修止。你可以計算一下,假設這個鐘頭,有十五分打妄想,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