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懂中國文學的外國宗教,無法 跟佛教比擬的。

我到佛光山看見各殿堂的建築藝術,它雖不會言語,卻有一股吸引人的力量,讓你不由自主的想拜佛,想讚歎佛光山的偉大。我最近剛從北京回來,對紫禁城印象深 刻,紫禁城的氣勢是世界上所沒有的,房子雖不大,也沒有人,但是那種雄偉的氣勢,足以預見中國將來必定會領導世界的。

佛光山本是一片荒山,星雲大師赤手空拳建造這麼一座美好世界,其派下各別分院遍布全世界五大洲,這是平常人辦不到的事。雖然星雲大師已退位不再管行政方面 的事,但是在世界各地分布的道場,都能在當地不斷發展擴大,這是很合乎科學的,就如同一個細胞,會不斷發展出許多新細胞。

我讀過歷史上各朝各代的高僧傳,沒有一位大師能創造這樣的奇蹟。我非常羨慕在座各位,能依止在星雲大師座下學佛,同時幫助大師共同創造如此美好的佛世界,我很高興在過九十歲生日的時候,能到佛光山來禮佛。」

張佛老已年屆九十歲,在文化界被尊稱為國寶級大師,他的學問是沒有話講的,不過他最受人歡迎的還是「嵌名聯」的功夫。所謂「嵌名聯」就是把人的名字嵌在一副對聯裡,這需要很大的學問才能做得到。

劉紹唐先生︰「我有不少國外朋友來臺時,都一定要我陪他們到佛光山。每次來都有不同的收穫,佛光山如此多元的佛教事業,實在是前所未有。

《傳記文學》已經辦了四百一十個月,大約是三十四年又兩個月,對辦雜誌而言,這是創紀錄。它有功也有過,有功,是保留了許多歷史資料;有過,則是把很多作者的青春、心血都消耗掉了。

大陸在一九八四年時,也辦了《傳記文學》,前後十二年,最近六月分才被停刊。站在我們的立場,希望它能復刊,史料的東西越普遍越好,希望能保留久遠,歷史 不是個人專利。很希望各階層人士,都能寫一些回憶的文章,因回憶的文稿與歷史、和整個人類的發展都有關係,尤其是一些跟時代進退有關的人,一定有很多正規 的史料,值得保存下來。

最近大師的《傳燈》在金石堂排行榜是第一名,像這一類的書我們希望越多越好。假使能多幾家類似《傳記文學》的雜誌,那我們的史料就會很豐富了。遺憾的是, 中國經過許多戰亂,年輕的一代看不到上一代的史料,所以現在的新人類、新新人類不從歷史的腳印來走,反而創出一些可以說是莫名其妙的想法,因此很希望新生 代的青年,能從歷史上認識國家、認識時代、認識我們的文化,而不是創新得太離譜,使我們大家都無所適從。」

劉紹唐先生是《傳記文學》社社長,《傳記文學》是中國近代史不可不讀的刊物,所以有人說劉先生是一人敵國,也就是說他一個人辦雜誌可以敵過一個國家。「為 文學開生路,為史家找材料」三十四年不輟。劉先生辦雜誌有「三不主義」,就是在編輯上,一不登化名或用筆名發表的文章,必須署真名;二不登壽慶應酬性詩 文;三不登其他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經營上堅持除了書刊廣告,絕不利用刊物、人情到處兜攬廣告;絕不利用刊物、人情到處要求金錢、補助或津貼;更不用任何 關係或人情推銷刊物。

《傳記文學》三十四年來,累積發表過的傳記、自傳、回憶錄等,初估有六千多篇,每期以三十萬字計算,總共超過一億字,叢書、叢刊等出版四百餘種。劉先生的《傳記文學》奠定了中國現代史研究範疇的重要地位,最近行政院將在國家文藝獎中,頒給他最高榮譽的貢獻獎。

唐德剛教授︰「我的成長適逢國共兩黨戰爭的時代,當時我參加國民政府舉辦的留學考試,考取公費留美,帶了政府給我的幾百塊錢出國。想不到一到美國,國民黨 打敗仗,我的獎學金沒有了,在毫無接濟下只得做小工。現在留學生的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