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行法願文。
丁亥,四十九歲。
三月,述唯識心要,相宗八要直解。九月,述彌陀要解,四書蕅益解。
去歲,顓愚大師坐脫於紫竹林。門人以陶器奉全身供於林之山陽。今年弟子請歸雲居,於是金陵緇素以所存爪髮衣缽,就山陽建塔供養。大師為撰誌銘。
是冬,自輯淨居堂續集。
居祖堂幽棲寺。除夕普說。
戊子,五十歲。
成時師始晤大師。大師一日顧成時師曰:「吾昔年念念思復比丘戒法,邇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時師大駭,謂何不力復佛世芳規耶?久之,始知師在家發大菩提願以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徑山大悟後,徹見近世禪者之病,在絕無正知見,非在多知見。在不尊重波羅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抹倒禪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興。後決不可得,遂一意西馳。冀乘本願輪,仗諸佛力,再來與拔。至於隨時著述,竭力講演,皆聊與有緣下圓頓種,非法界眾生一時成佛,直下相應,太平無事之初志矣。
是冬,自輯西有寢餘。
己丑,五十一歲。
九月,從金陵歸臥靈峰。
撰北天目十二景頌。
臘月,力疾草法華會義。翌年正月告成。
庚寅,五十二歲。
結夏北天目,究心毘尼,念末世欲得淨戒,捨占察輪相之法,更無別塗。
六月,述占察疏。
自癸酉迄今十餘年,毘尼之學無人過問者,而能力行之徹因、自觀、僧聚三比丘,又皆物故。毘尼之學,真不啻滯貨矣。是夏安居靈峰,乃有心學律者十餘人,請大師重講。大師念向所輯,雖諸長並採,猶未一一折衷。又問辯、音義二書,至今未梓。因會入集要而重治之,兼削一二繁蕪,以歸簡切。名曰重治毘尼事義集要。
六月二十一日,撰重治毘尼事義集要序。
安居竟,重拈自恣芳規,悲欣交集,慨然有作。賦偈云:「秉志慵隨俗,期心企昔賢。擬將凡地覺,直補涅槃天。半世孤燈歎,多生緩戒愆,幸逢針芥合,感泣淚如泉。正法衰如許,誰將一線傳,不明念處慧,徒誦木叉篇。十子哀先逝,諸英喜復聯。四弘久有誓,莫替馬鳴肩。」
八月初八日,撰重治毘尼事義集要跋。
與見月律主書。談論律學,冀獲良晤。
冬,住祖堂。
辛卯,五十三歲。
夏,結制長干。
九月,重登西湖寺。
是冬,歸臥靈峰。重訂選佛圖。
壬辰,五十四歲。
結夏晟谿。
草楞伽義疏。八月,遷長水南郊冷香堂,乃閣筆。
秋,輯續西有寢餘。
是歲臘月,草自傳。先是是秋大師決志肥遯,緇素遮道不得,請述行腳。冬,憩長水營泉寺,念行腳未盡致,復述茲傳,曰八不道人傳。取中論八不,梵網八不之旨。又大師自云:「古者有儒有禪有教有律,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教有律,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錄者註)大師一號「西有」,出家前曾用「金閶逸史」號。
住長水,閱藏經千卷。
癸巳,五十五歲。
是春,大師過古吳。刪改自述八不道人傳。故從古吳傳至留都,與長水本數處不同。後成時師謂傳收著述未盡,請補。於是與古吳本又增數句矣。
夏四月,入新安。結後安居於歙浦天馬院。五月著選佛譜。閱宗鏡錄。刪正法涌、永樂、法真諸人所纂雜說,引經論之誤,及歷來寫刻之偽。於三百六十餘問答,一一定大義,標其起盡。閱完,七月作校定宗鏡錄跋四則。又汰袁宏道集,存一冊,名袁子。
秋八月,遊黃山白嶽諸處。
冬,復結制天馬。著起信論裂網疏。
(錄者註)是歲大師在歙浦棲雲院演說彌陀要解,釋義分科,間有與前不同。由性旦師錄出。甲午冬,大師病中,復口授數處令改正,名歙浦本。即今十要中之流通本也。
甲午,五十六歲。
正月應豐南仁義院請。法施畢,出新安。二月後褒灑日,還靈峰。自輯幻住雜編。夏臥病。選西齋淨土詩,製贊補入淨土九要,名淨土十要。
夏竟,病愈。七月,述儒釋宗傳竊議。八月,續閱大藏竟。九月,成閱藏知津、法海觀瀾二書。
九月一日,撰閱藏畢願文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