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冬,同歸一籌師結制龍居。第三次閱律一遍。至除夕,第三次閱律藏畢,錄成六冊,計十八卷。
撰禮大報恩塔偈,持準提咒願文,禮大悲銅殿偈,起咒文,除夕白三寶文。
撰尚友錄序。
庚午,三十二歲。
春,病滯龍居。正月初一,然臂香,刺舌血,致書惺谷。三月盡,惺谷同如是昉公從金陵回,至龍居,請季賢師為和尚,新伊法主為羯磨闍梨,覺源法主為教授闍梨,受比丘戒。經三閱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學戒法,固必無此理,但見聞諸律堂,亦並無一處如法者。
是春,歸一籌師作毘尼事義集要跋。
撰閱律禮懺總別二疏,安居論律告文,為母四周願文,為父十二周求薦拔啟。結夏安居,為惺谷壽、如是昉、雪航□三友細講毘尼事義集要一遍。添初後二集,共成八冊。雖然盡力講究,不意或尋枝逐葉,不知綱要。或東扯西拽,絕不留心。或頗欲留心,身嬰重恙聽不及半。其餘隨緣眾,無足責者。大師大失所望。
擬注梵網,作四鬮問佛。一曰宗賢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頻拈,得天台鬮。於是究心台部,而不肯為台家子孫。以近世台家與禪宗賢首慈恩,各執門庭,不能和合故也。時人以耳為目,皆云大師獨宏台宗,謬矣謬矣。
〔案〕大師法語,示如母云:「予二十三歲,即苦志參禪,今輒自稱私淑天台者,深痛我禪門之病,非台宗不能救耳。奈何台家子孫,猶固拒我禪宗,豈智者大師本意哉!」復松溪法主書云:「私淑台宗不敢冒認法派。誠恐著述偶有出入,反招山外背宗之誚。」「然置弟門外,不妨稱為功臣。收弟室中,不免為逆子。知我罪我,聽之而已。」
撰結壇水齋持大悲咒願文,為父回向文。
辛未,三十三歲。
是春,撰毘尼事義集要序於皋亭古永慶寺。先是真寂聞谷老人,博山無異禪師,勸將毘尼事義集要付梓流通。乃同璧如、歸一二友商榷參詳,備殫其致。惺谷以此書呈金臺法主,隨付梓人,至今歲於皋亭佛日寺刊成。
春,同新伊法主禮大悲懺於武林蓮居庵。
撰楞嚴壇起咒及回向二偈。
八月,惺谷師示寂於佛日。師病時,大師割股救之。並賦偈云:「幻緣和合受茲身,欲剜千瘡愧未能。爪許薄皮聊奉供,用酬嚴憚切磋恩。」
九月,入孝豐。取道武林,晤璧如師,不旬日,師示寂。著惺谷、璧如二友合傳。
始入北天目靈峰山過冬,即靈岩寺之百福院也。有句云:「靈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時山中無藏,為作請藏因緣。
是冬,在靈峰講毘尼事義集要七卷。次夏,續完。聽者十餘人,惟徹因比丘能力行之。
是冬,有溫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師說占察妙典。大師倩人特往雲棲請得書本。一展讀之、悲欣交集。撰讀持回向偈。
壬申,三十四歲。
結夏靈峰。為自觀師秉羯磨授具戒。
撰龍居禮大悲懺文,及禮大悲懺願文。
癸酉,三十五歲。
是春,為靈峰請藏至,未裝。
撰西湖寺安居疏。結夏金庭西湖寺,細講毘尼事義集要一遍。聽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徹因、自觀及幻緣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鬮文。前安居日,大師自念再三翻讀律藏,深知時弊多端,不忍隨俗詴訛,共蝕如來正法。而自受具,心雖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鬮,虔問三寶。若智旭比丘戒從心感得,十夏行持,當得作和尚鬮。若得戒前,輕犯未淨,當得禮懺作和尚鬮,先行懺法。若未得不成遮難,或已得未堪作範,當得見相好作和尚鬮,禮懺求相。若不成難而未得,當得重受鬮,如法秉受,更滿十夏。若成盜難而通懺,當得禮懺重受鬮。若已成難,當得菩薩沙彌鬮。若不許沙彌法,當得菩薩優婆塞鬮。若一切戒法悉遮,當得但三歸鬮。若得作和尚等三鬮,誓忘身命,護持正法。寧受劇苦,作真聲聞。不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鬮,敦弟子職,誓不藐法。若得菩薩沙彌鬮,誓尊養比丘,護持僧寶。若得菩薩優婆塞鬮,誓以身命護正法,終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歸鬮,誓服役佛法僧間,種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