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微笑。師云:「入胎了也。」大師無語。師云:「汝謂只今此身果從受胎時得來者耶?」大師流汗浹背,不能分曉。竟往徑山坐禪。始受一食法。
此時即與新伊法主相識,爾後為忘年交,幾三十年,自庚午歲始,每一聚首,輒曉夜盤桓佛法弗置。學人從大師遊者,皆令稟沙彌戒於法主。初出家時,剃度師令作務三年,其時急要工夫成片,不曾依訓。始意工夫成片,仍可作務,後以聲譽日隆,竟無處討得務單。
癸亥,二十五歲。
是春拜見幽溪尊者,時正墮禪病,未領片益。
大師坐禪徑山。至夏,逼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的確非從父母生也。從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知其本無矛盾,但是交光邪說大誤人耳。是時一切經論,一切公案無不現前。旋自覺悟,解發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人。久之,則胸次空空,不復留一字腳矣。秋,住靜天台。臘月初八日,從天台躡冰冒雪,至杭州雲棲。苦到懇古德賢法師為阿闍梨,向蓮池和尚像前,頂受四分戒本。
甲子,二十六歲。
正月三日,於三寶前,然香刺血,寄母書。勸母勿事勞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輪迴。
十二月廿一日,重到雲棲,受菩薩戒。後一日,撰受菩薩戒誓文。
大師甫受菩薩戒,發心看律藏。闍梨古德師試曰:「汝已受大,何更習小?」對曰:「重樓四級,上級既造,下級可廢耶?」師曰:「身既到上層,目豈緣下級?」對曰:「雖升他化,佛元不離寂場。」
乙丑,二十七歲。
是春,就古吳閱律藏一遍,方知舉世積偽。四旬餘,錄出毘尼事義要略一本。僅百餘紙。此後仍一心究宗乘。
同二三法友結夏。
寄剃度師雪嶺及闍梨古德師書。痛陳像季正法衰替,戒律不明。詞至懇切。
乙丑、丙寅兩夏,為二三友人逼演大佛頂要義二遍。實多會心,願事闡發,以志在宗乘,未暇筆述。
丙寅,二十八歲。
母病篤。四刲肱不救。痛切肺仟。
六月初一日,母亡。享年六十七。大師賦四念處以寫哀。
葬事畢。焚棄筆硯,矢往深山。道友鑑空、如寧留掩關於吳江之松陵。關中大病,乃以參禪工夫,求生淨土。
丁卯,二十九歲。
崇禎元年,戊辰,三十歲。
是春出關,朝南海,覲洛伽山,將往終南。遇道友雪航□公,願傳律學,留住龍居。是夏,第二次閱律藏一遍,始成毘尼事義集要四本及梵室偶談。
是年,在龍居閱藏,於一夏中,僅閱千卷。夏初遇惺谷師,乃訂交焉。時惺谷師尚未剃染。仲冬,又獲交歸一師。於是二友最得交修之益,同結冬。
刺舌血書大乘經律。撰刺血書經願文,及書佛名經迴向文。
過檇李東塔,見人上堂,有感。賦偈云:「樹杪聲聲泣露哀,岸舟魚背漫相猜,宗乘頓逐東流下,觸目難禁淚滿腮。」「一滴狐涎徹體腥,當陽鴉立法王庭,卻慚普眼能弘護,猶使天人掩耳聽。」「聾人聽曲啞人歌,跛躄相將共伐柯,今日已成冥暗界,不知向後又如何。」
己巳,三十一歲。
正月十五日,為同學比丘雪航智□師講四分戒本,並刺血書願文。
是春,同歸一籌師,送惺谷至博山,依無異艤禪師薙髮。艤禪師見大師所著毘尼事義集要,喜之。即欲付梓,大師不許。
在博山,遇璧如鎬師,詳論律學,遂與訂交。
隨無異艤禪師至金陵,盤桓百有十日。盡諳宗門近時流弊,乃決意弘律,大師律解雖精而自謂「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三業未淨,謬有知律之名,名過於實」,引為「生平之恥。」
是春,撰持咒先白文。願持滅定業真言(註)百萬,觀音靈感、七佛滅罪、藥師灌頂、往生淨土真言各十萬。次當結壇持大悲咒十萬。
(錄者註)指持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
母亡三周年,乞善友課持經咒。撰為母三周求拔濟啟,及為母發願回向文。
秋,遊棲霞,始晤自觀印闍梨。贈以偈云:「舉世不知真,吾獨不愛假。羨君坦夷性,堪入毘尼社。」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