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洙源先生書札 劉洙源先生述
2011-1-27 10:02:07


四川中江劉洙源先生 
弟子金弘恕敬錄
書一  廿三年冬十一月廿八日
弘恕居士左右:頃奉  惠書,由張心若君展轉遞交,句法之殷,慕道之切,濁世罕覯,欽佩莫名。(僕)于佛法,但知信仰,造詣殊不敢言。尊示盛多稱譽,俱屬外間傳聞,絕非實事,讀之彌增惶悚。承問淨土法門,意欲筆談妙觀。夫修淨土,相沿有持名止觀兩種。持名普被群機,止觀須憑指授,止觀雖妙,不如持名之穩。  台端入道,宜從持名入手,請緩問津止觀。蓋禪定一法,須與授者同居,否則流弊百出,或趨入邪徑,或易致退失。故蓮池以後,唯提倡持名一法,不主修觀,用意深遠,絕無歧途。持名看來若易,其實徹上徹下,依教理之淺深以為淺深,依發心之廣狹以為廣狹,其生品之高下,則視乎行持緩急與生熟,與修觀者同功,萬修萬人去也。其法具在三經一論,不出信願行,南方盛行,  台端何疑而枉下問?普陀印光法師,海內尊宿,專倡此教。(僕)與此師無一面緣,曾見所刊文鈔,雖衍舊說而多發明,不審  足下曾措意否?(僕)學行無似,愧無以塞明問,慚愧慚愧。雖然,亦有至切要之義相勗者:
我佛說法四十九年,凡經三百六十餘會,教義千差,歸宿無二,一言蔽之,一心而已。(一心即是真心)不了一心,便有外境,因之起惑造業,輪轉無有了期。若實了一心,則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將不求而自至。故云:一切諸法,心為上首。(佛法與外道。其分界在此。)足下信佛,應如是信。不然,雖持名修觀,盡是外道天魔,非佛法也。何以故?心外有法故。此為根本法義。其次加行有二,一曰莫妄想,二曰耐冷淡。何謂莫妄想?凡對一切境界,並將為空,不可執著,以起想念。世間受生,皆由妄想所成,此乃生死根本,不可不知。何謂耐冷淡?世人造業,都由耐不得冷淡,既欲做箇出世賢聖。猶與世俗貪逐五欲無異:不惟佛不得成,閻羅老子不是瞎漢。今人于佛法,初患不得聞。及其既聞,又云人事太多不肯行。此無他,第一不了一心大義,第二任其妄想不停。何緣妄想?就因耐不得冷淡。此是大大病根。若先除此二病,心內自寂淨,智慧自光明,于佛法有趣向分矣。僕無知愚人,跧伏鄉井,感  公不遠數千里,馳書下問,謹以所學對,不審高明以為何如?手此頌禪悅不宣
劉復禮頓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