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華嚴懸談即所謂「教起因緣」也。
【紀】明佛說此經來意,引天台宗──又名法華宗──名、體、宗、用、教五重玄義。名、為名言,名立義彰。體、為法體,平等真如。宗、為宗旨,因明果顯。用、為功用,釋疑生信。教、為教相又曰教化──化儀四,化法四。此宗智者大師,廣疏七卷為二十卷。嘉祥宗、亦名三論宗。清涼宗、亦名華嚴宗。懸談計四十卷;清涼疏鈔為十門懸談正鵠。本經判釋,等天台、清涼二宗之九、十耳。所謂教起因緣,約分五類:一、應說法,二、本行心,三、眾生機,四、教根本,五、顯果德。
【釋】大涅槃經謂:生生不可說,生不生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以有因緣故可得說。在大智度論謂:依四悉檀因緣故,如來說法。梵語悉檀,古無定翻;或翻宗、成;或翻遍施;或翻為墨、為印、為實;或翻成就究竟;或同嗢陀南義翻為集施,謂集正法義,施有緣眾也。今以意會之,即「說法之宗旨」耳。所謂四悉檀者,茲出其例如下:
【紀】引大涅槃經生生不可說六句,意謂說不過一偏,不得法性之全體,以有對待不符法體絕待故;能離言說相,便不入思量分別。法施之因緣,謂集合正法,布施有緣,佛出世故。
【釋】一、普為世界悉檀:隨俗常化義,適應一時、一地眾同分心理義,使陷溺習俗者咸得驚醒義,使聞見歡喜者發生信心義,為說世界正因緣義。二、各為人生悉檀:隨機異說義,引發各人各種不同類善根義,使隨其所處之地位各成進修義,使信解修行者增長福德義,為說人生正因緣義。三、藥病對治悉檀:破惡義,遠離世間義,斷除煩腦義,止息分別義。四、顯第一義悉檀:入理義,契證法性義,成就菩提義,圓滿寂靜義。
  (表略)
【紀】一、普為世界悉檀中,適應一時、一地眾同分心理句:如三千大千、娑婆、中國、北京,及現在之北京,各有此眾同分心理也。二、各為人生悉檀中,又名眾生悉檀,引發各人各種不同類善根句:如教育之分級法。三、藥病對治悉檀中,破惡義句:惡有淺深不同,必破無明乃為究竟。遠離世間義句:世間惱熱難安,必遠離、乃清涼自在。四、顯第一義悉檀中,入理義二句:顯非尋常人情所能測者,即前三種悉檀皆在在入理,所顯唯第一義諦,不會、不識,悟到法身即是。總之、諸佛菩薩取己與一切眾生皆同等真如法性,顯此同等大悲而為說此四悉檀也。
【釋】今按釋尊與淨名等所以說此經者,四重悉檀皆有,據其尤勝之相,則在第三、第四悉檀。茲分述如下:
一、自佛華嚴以來,雖廣說大小乘諸法,要皆明從初發心以至究竟三乘聖果之方法。雖無量壽佛經、悲華經等,亦嘗帶明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因地修取淨土及悲願垂化穢土之方法,而未有專說如何修取淨妙國土之法者。至阿彌陀經等求生西方極樂淨土之法,譬如居殷都者,傳說周文王治西岐,如何政修俗美、善能養老,使伯夷、叔齊聞風而嚮往。然未明文王如何致西岐於隆治之道,且未明人人皆可為文王及處處皆可致隆治之道,故未能令聞者不待文王而亦興起,從惡濁之世以轉為清泰之界。是以餘經所說修三乘聖果及往生淨土之方法,皆偏重救度人生及人生自度,而鮮救度世界、世界共度之義。於是、佛威神故,寶積獻蓋,炳現十方諸佛淨土,引起樂欲,與五百長者子發心共求修取淨土之法。佛為說修淨土之行,首明須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即是聖人無常心,以眾人之心為心,明世界實由眾人心造也。世界正因緣義,於是乎顯。而淨名為示現實踐修取淨土之模範者,即因身疾廣為說法,使問疾者覺悟世間無常,身命危險,醒習俗之沉夢,即由「普為世界悉檀」而說此經也。此其一例,餘可類推。
【紀】修取淨妙國土之法句:如本經偈有『戒品為塗香』,又後香積佛品指妙香國為淨土正因,故茲專就戒言之。十戒首重不殺,先去殺行,後去心中之殺機,極至連此戒殺機之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