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寶藏:如來藏經語體譯釋 聖嚴法師著(轉載中)
2010-7-24 14:15:43
自序
如來藏的思想,是最受漢藏兩系大乘佛教所信受的,雖於近代善知識之中,對於如來藏的信仰,有所批評,認為是跟神我思想接近,與阿含佛法的緣起性空義之間有其差異性,認為那是為了接引神我外道而作的方便說,甚至是為使佛法能生存於神教環境之中而作的迎合之說。我相信善知識的研究,有其資料的客觀性、有其剖析的正確性,但我更相信如來藏思想,並不違背緣起的空義,而具有其寬容性。
近年來,我有多半的時間是在指導禪修,我主張,漢傳佛教的遺產,也應該受到重視及弘揚。因為今日世界的佛教,多係日本的禪及西藏的密,南傳上座部系的佛法,則比較保守,深度及廣度也不易被世界環境普遍認同。這三系的佛法,最早被介紹到西方社會的是南傳錫蘭(現名斯里蘭卡)系的上座部,印順長老指出那是上座部下分別說系的赤銅鍱部;次早傳入歐美社會的是日本淨土真宗及禪宗,最晚是藏傳佛教的密宗;漢傳佛教到達歐美,早於藏傳佛教,略晚於日本的佛教,由於語文人才缺乏,知識層的僧俗四眾不多,所以迄今未見有大起色,這不是因為漢傳的佛法不夠好。而不論日本的禪,西藏的密,都跟如來藏的信仰有關,因為有其適應不同文化環境的彈性,比較容易被各種民族所接受。
中國佛教號稱有大乘八宗,漢印兩地的諸大譯經三藏,把印度大乘三系的中觀、瑜伽、如來藏經論,大量地傳入漢地,最受中國歡迎而能發揚光大的,還是跟如來藏相關的宗派,教理方面的天台宗及華嚴宗,實修方面的禪宗及淨土宗,尤其是禪宗,幾乎成為一支獨秀;其他各宗則並未形成教團而普及,反而是由出身於禪寺的僧侶,從事於天台及華嚴的思想研究。至於非如來藏系的中觀及瑜伽,在漢地雖也有人研究,唯有少數的思想家當作哲學探討,並未發展成為普及化的教團,也許是曲高和寡,也許是跟本土文化,比較難以融合。
日本的佛教,早期自朝鮮半島輸入,後來直接由漢地輸入,原則上就是中國佛教的延伸。日本沒有接受中觀的佛教,雖然在奈良時代由中國輸入了瑜伽的法相宗,卻始終只有法隆寺維繫著法脈;至於其他日本諸宗各派的佛教,不論是傳統的或者是新興的,都跟如來藏的信仰相關。
因此我敢相信,適應未來的世界佛教,仍將以如來藏思想為其主軸,因為如來藏思想,既可滿足哲學思辨的要求,也可滿足信仰的要求,可以連接緣起性空的源頭,也可貫通究竟實在的諸法實相。
實相無相而無不相,法身無身而遍在身,便是無漏智慧所見的空性。佛性、如來藏、常住涅槃等,其實就是空性的異名。佛為某些人說緣起空性,又為某些人說眾生悉有佛性,常住不變,但是因緣法無有不變的,唯有自性空的真理是常住不變的。有了無我的智慧,便見佛性,見了佛性的真常自我,是向凡夫表達的假名我,並不是在成佛之後,尚有一個煩惱執著的自我;那也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的一切智心,絕對不是神教的梵我神我。
我於解釋佛性如來藏時,會介紹如來藏緣起觀。由於阿含佛法的菩薩,僅是成佛之前的佛,佛法的解脫道,只要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在家人最高可證三果,死後生五淨居天,然後便得解脫;出家人加修梵行,最高可以即身證得第四阿羅漢果,得解脫入涅槃,卻未說人人皆可以成佛。能得解脫固然已經夠好,但尚不能圓滿佛法眾生平等的原則。《大般若經》雖也標明莊嚴國土、饒益有情的菩薩殊勝行,並未說一切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法華經》的〈常不輕菩薩品〉說:「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佛性如來藏思想已呼之欲出,但還未曾明說。《華嚴經》說釋尊成佛道之初,便見大地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也是肯定佛性如來藏的前驅。直至《大涅槃經》才明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始將佛道的慈悲平等,普及到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