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同歸集卷第五
夫一念頓圓三德悉備。未有一法能越心源。設修萬行。皆從真法界之所成。或治習氣。而用佛知見之所。斷所謂無成之成。何妨妙行。不斷之斷。豈閡圓修。極惡違境。尚為助發知識。美德嘉善。寧非進趣道乎。
問:何不直明本際。則本立而道生。若廣述行門。恐生迂滯。
答:理為道本。行為道跡。因本垂跡。無本跡何所施。因跡顯本。無跡本奚獨立。故云。本跡雖殊不思議一也。是知先明其宗。方能進道。若一向逐末。實有所妨。經云。非不了真如而能成其行。猶如幻事等。似有而非真。且圓根頓受之人。則遮照而無滯。即遮而照。故雙非即是雙行。即照而遮。故雙行即是雙遣。不壞本而常末。萬行紛然。不壞末而常本。一心恒寂。
問:法句經云。若能心不起。精進無有涯。何故立事興心。而乖無作道乎。
答:即心無心。事不妨理。作而無作。性不閡緣。故賢首國師云。緣起體寂。起恒不起。達體隨緣。不起恒起。大集經云。佛言。精進有二種。一始發精進。二終成精進。菩薩以始發精進。習成一切善法。以終成精進。分別一切法不得自性。金光明經中。雖得佛果精進不休。故於眾中起禮身骨。況餘凡下端拱成耶。故十八不共法中。精進無減。大論云。菩薩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真實精進。
問:一切法空。悉宗無相。何陳眾善。起有相之心耶。
答:以諸法畢竟無所有故。則有萬善施為。若諸法有決定性者。則一切不立。故般若經云。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法句經云。菩薩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金剛三昧經云。若說法有一。是相如毛輪如焰水。迷倒為諸虛妄故。若見於法無。是法同虛空。如盲無目倒。說法如龜毛。又經云。寧可謗有如須彌不可謗無如芥子。論云。諸法實相中。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非無有福德智慧增益善根。又云。邪見人破諸法令空。觀空人知諸法真空不破不壞。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貴人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貴人語言癡人。比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云何純食鹽。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廬山遠夫師釋涅槃經。問云。若無所得云何作善。佛答明諸眾生現有佛性當必。因果。如子在胎定生不久。理須修善。又問。我今不知所趣入處。云何作善。佛答。有如來藏可以趣入。宜修善業。弘明集云。或有惡取於空。以生斷見。說之於口若同。用之於心則異。正法以空去其貪。邪說以空資其愛。大士體空而進德。小人說空而退善。良由反用正言。以生邪執矣。不觀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廢善。又善惡諸法。等空無相。而善法助道。惡法生障。故知萬法真性。同一如矣。無妨因緣法中有萬殊矣。故經云。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三世因果。佛不誑欺。十力勸誡。聞當不疑。而謂善惡都空無損益乎。夫法眼明了無法不悉。舌相廣長言無不實。其析有也則一毫為萬。其等空也則萬像皆一。防斷常之生尤。兼空有而除疾。非聖者必凶。順道者終吉。勿謂不信。有如皎日。故中論云。諸佛說空法。為治於有故。若復著於空。諸佛所不化。金剛三昧經云。若離無取有。破有取空。此偽妄空。而非真無令雖離有而不存空。如是乃得諸法真無。故肇論云。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無也。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見法實性矣。何得以空害有以有害空。乖一味之源成二見之垢乎。並是依語失義。遺智存情。雖言破有未達有源。強復執空罔窮空旨。今略辨之以消邪滯。夫有是不有之有非實有。空是不空之空非斷空。若決定為有。非是幻有。而生隔閡。若虛豁為空。即同太虛。而無妙用。所以從緣而有。無性之空。無性之空。空不閡有。從緣之有。有不妨空。有因空立。成圓智而萬行沸騰。空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