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小乘教。
二、 第二時教:謂釋尊為大乘者說般若「諸法皆空」之理,心境俱空,指大乘空宗。
三、 第三時教:謂釋尊以三自性三無性之說,肯定非空非有之中道教,指大乘有宗。
我國唐代玄奘三藏遊學印度時,曾在那爛陀寺師事戒賢,依之學習 <瑜伽師地論> 及十支論等唯識學說。時戒賢已一百零六歲為寺中大長老,眾共尊稱為正法藏。
二、 中國唯識宗的建立
玄奘大師,是我國的四大譯經家之一,也是唯識宗的開創人。他俗家姓陳、名褸,河南偃師人,隋文帝開皇二十年生。他有兄長捷, 早年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玄奘亦於十三歲時隨兄出家。唐高宗武德元年,與兄同入長安,尋赴成都參訪。武德五年受具戒重回長安,從法常、僧辯二大德聽 <攝大乘論> ,以諸師所說,各異宗途,聖典亦有隱晦,不知所從,乃欲西行天竺以明之。表請不許,奘師不為屈,乃就番人學書語,唐太宗貞觀三年,私發長安,途中歷經險阻,歷時五年,始抵中天竺,於那爛陀寺,依戒賢論師學 <瑜伽師地論> 及十支論奧義五年。復從勝軍居士學 <唯識抉擇論> 及 <莊嚴經論> 等論典二年。
奘師於貞觀十九年回國,由天竺攜回梵典六百五十餘部,歸國後廣譯經論,先後譯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餘卷,其中關於法相唯識一系的,有下列各種:
一、  <解深密經> : 五卷。
二、  <瑜伽師地論> : 彌勒菩薩造,一百卷。
三、  <辯中邊論> : 彌勒菩薩造,三卷。
四、  <攝大乘論> : 無著菩薩造,三卷。
五、  <顯揚聖教論> : 無著菩薩造,二十卷。 
六、  <大乘五蘊論> : 世親菩薩造,一卷。
七、  <大乘百法明門論> : 世親菩薩造,一卷。
八、  <瑜伽師地論釋> : 世親菩薩造,一卷。
九、  <觀所緣緣論> : 陳那論師造,一卷。
十、  <唯識二十論> : 世親菩薩造,一卷。
十一、  <唯識三十論> : 世親菩薩造,一卷。
十二、  <成唯識論> : 以十大論師之釋論百卷,揉集為識論十卷。
由於玄奘廣譯法相唯識一系經論,窺基復弘揚之,開創了我國的唯識宗。除上述經論外,他也譯出了小乘說一切有部的論典,如 <阿毗達磨發智論> 及六足論, <大毗婆娑論> 、 <俱舍論> 等。玄奘於唐高宗麟德元年示寂,享年六十五歲。
玄奘大師的入室弟子窺基,俗姓尉遲,字洪道,是元魏尉遲部後裔,為唐初勳臣尉遲恭猶子,唐代京兆長安人。出生於唐太宗貞觀六年,稟性聰慧,體貌魁偉,年十七歲奉敕出家,為玄奘弟子,依玄奘學佛教經論及天竺語文。二十五歲參與譯經,唐高宗顯慶四年,玄奘譯 <成唯識論> ,原擬將十家釋論各別全譯,並命窺基與神[日+方]、嘉尚、普光四人,分別擔任檢文、筆受、纂義工作,數日之後,窺基請求退出,奘師固問其故,基言:[群聖製作,各馳譽於五天,雖文具傳於貝葉,而義不備於一本,情見各異,稟者無依,請錯綜群言,以為一本…」。
奘師乃禮遣三賢,窺基獨任筆受,譯出 <成唯識論> 十卷。其後奘師又為窺基闡說陳那之 <因明正理門論> ,及 <瑜伽師地論> 等,故窺基通達因明之學。窺基著述豐富,有[百部疏主」 之稱,其主要且與唯識有關者如有 <瑜伽師地論略纂> 十六卷, <瑜伽論劫章頌> , <成唯識論述記> 二十卷,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四卷, <唯識二十論述記> 三卷,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一卷, <成唯識論別鈔> 四卷, <辯中邊論述記> 三卷, <雜集論述記> 十卷, <因明入正理論疏> 六卷, <大乘法苑義林章> 十四卷。
由玄奘、窺基兩代的弘揚,建立了我國大乘八宗之一的「唯識宗」。唯識宗亦名法相宗、普為乘教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