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菩薩戒略註 聖一法師講述
2011-1-15 15:49:02


聖一法師講述
各位諸山長老、大德高僧:
今日後學到九華山,參加傳戒法會,去年仁德老法師蒞臨廣東順德縣,邀請本人於今年九華山開戒前講梵網經,此是正信之行,與香港寶蓮寺開戒前,先講梵網戒經一樣,我即答應下來。
菩薩戒名道俗通行戒,已受戒或欲受戒的在家、出家菩薩者,都可以聽,因此傳戒前,先說梵網經,令一切見者聞者,皆種下成佛的善根。
戒的意義是什麼?很多人尚未明白:
(一)戒就是道德,不論你有多大的才能,多大的學問,戒體一破,無道德就無人恭敬,別人恭敬我們,是恭敬我們的道德,不是恭敬我們的外表。小乘經中記載,一國家內有一位大臣,國王很恭敬他,這位大臣想知道:「究竟國王那一方面恭敬我,且試他一試,究竟是我的學問,還是我的才能,受到國王的恭敬。」
這位大臣到皇宮裡,偷了一個錢,守宮的人尊重他,雖知而不捕他。第二天,他偷二個錢,這守宮殿的人也放過他,第三天,他就偷了五個錢,守宮的人即時捕著他,綁他到國王前,國王說:「你偷了國家的錢,犯了國法要死。」這位大臣說:「國王啊,我現在試出來了,我知道人人恭敬我的,不是學問才能,而是道德,現在我知道道德可貴,請國王讓我出家吧!」國王答應了他,許他出家。
偷國家的錢財,就是犯戒,犯了戒就沒道德,無論我們的學問及才能多麼好,若破了戒,沒有道德,就不受人尊重。
昔日孔子到處教學,讚嘆兩位學生:顏回、閔子騫。後來孔子將心法傳給閔子騫,他不傳給文學第一的子由子夏,也不傳給能言而多財的子貢,他傳給顏回、閔子騫,閔子騫是道德第一。
戒律是道德軌範,人人都要持戒,世界上最為人尊重者是「道德」這兩個字,離了道德即無戒,離了戒亦無道德,所以我今天提出,「戒」就是道德。
(二)「戒」又是我們的清淨心,瓔珞經云:「一切凡聖戒,盡以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持戒,心則清淨,在清淨心中建立萬德,建立萬行,猶如白紙,有了紅點、黑點、綠點,就染污了,失去用處,若這白紙未被染污,可以寫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心經,可以寫一切經典,染污了的白紙,什麼也寫不上去。我們這個心亦復如是,心清淨可以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一切功德都成就。
例如黃金有礦,什麼都造不了出來,若果黃金煉去了礦,黃金就可以造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以及造一切器具,皆因這黃全是純金無礦,所以「戒」是什麼?是我們的清淨心,心清淨,即成等正覺。
(三)現在是末法時代,人人希望振興佛教,有主張坐禪來振興佛教的,有主張辦學來振興佛教,可不可以呢?且看釋迦牟尼佛的一句話:「佛在世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毘尼住世,正法久住。」毘尼是戒律,若戒律住世,正法就久住,欲想振興佛法,當奉行戒律。
以上三點:第一,戒是道德觀念,第二,戒是我們的清凈心,第三,戒能振興佛教,是略釋戒的意義,現在解釋經題。
佛說梵網經
簡單的說,梵即梵行,梵行很多,猶如網之孔,一網有多孔;戒有無量梵行,梵行清淨名為戒,諸佛有無量梵行,菩薩廣學無量梵行,就如一網多孔,所以名為梵網經。說者,悅也,佛說戒,暢佛本懷,故名悅。
經題解釋已畢,再說人題,人題是譯者。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姚興是國王的名,秦是國號,三藏指經律論。經藏詮定學,定即心,若想明心要多誦經,或持四句偈;律是戒學,論是慧學。戒定慧三無漏法,是苦海的慈航,我們欲想了生死,到涅槃的彼岸,不能離開戒定慧三無漏學,這位法師以戒定慧為自己之師,亦為他人之師,故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此云童壽,以童子之年,而有耆壽之德,故名。
佛指盧舍那,是報身佛,盧舍那即淨滿之意,煩惱惑已淨,功德圓滿,故云淨滿。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名為法身佛、報身佛、及應化身佛。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